【偈颂一百零二首】作者:释慧远 朝代:宋代
[偈颂一百零二首]偈颂一百零二首原文
今朝九月初一,败叶凋零满室。
钵盂高挂悬崖,拄杖依前靠壁。
几许溪山风月,且无遮个消息。
诸祖不解提掷,久参那辨端的。
云黯黯兮胡汉何分,风萧萧兮鼻孔突出。
自是捕盗无功,只管抱脏叫屈。
捉得也,捉得也,在什么处?晚风吹动不楼春,归来一径花狼藉。
[偈颂一百零二首]诗词问答
问:偈颂一百零二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慧远
问:偈颂一百零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慧远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慧远
[偈颂一百零二首]参考注释
[偈颂一百零二首]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偈颂一百零二首]月初
每月开始
[偈颂一百零二首]凋零
(1) 衰败,不振
(2) 用来喻人的死伤离散
[偈颂一百零二首]钵盂
亦作“钵釪”。僧人的食器。亦指传法之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 刘 听 林公 讲, 王 语 刘 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復更听, 王 又曰:‘自是鉢釪后 王 何 人也?’” 唐 岑参 《太白胡僧歌》:“窗边锡杖解两虎,牀下鉢盂藏一龙。”《西游记》第五三回:“圣僧啊,这鉢盂饭是 孙大圣 向好处化来的。”
[偈颂一百零二首]悬崖
陡峭山崖
悬崖之颠。——明· 顾炎武《复庵记》
[偈颂一百零二首]拄杖
(1).执持。 三国 魏 曹操 《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
(2).支撑着拐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韩康伯 病,拄杖前庭消摇。” 宋 苏轼 《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
(3).手杖,拐杖。 唐 钱起 《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 宋 陆游 《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憨皮袋》:“乃 贯休 所画 弥勒佛 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 禹 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 鲧 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偈颂一百零二首]依前
照旧;仍旧。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尤忌捋心”原注:“捋心则科茹不长,更须依法烧之,则依前茂矣。”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不能别立规模,依前还请攻讨。” 宋 张先 《南乡子·中秋不见月》词:“今夜相思应看月,无人。露冷依前独掩门。”《水浒传》第二一回:“那婆娘復翻身转又上楼去,依前倒在牀上。”
[偈颂一百零二首]几许
多少
不知经历几许风波
几许心中言。——清· 袁枚《祭妹文》
[偈颂一百零二首]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偈颂一百零二首]遮个
这个。 宋 苏轼 《十二时中偈》:“不唯遮箇不寒热,那箇也不寒热,出甚叫做遮箇那箇?” 宋 张鎡 《渔家傲·渔翁》词:“遮箇渔翁无愠喜,乾坤都在孤篷底。”《景德传灯录·布袋和尚》:“师曰:‘汝不是遮箇人。’曰:‘如何是遮箇人?’”
[偈颂一百零二首]消息
(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偈颂一百零二首]不解
(1).不能解开;不能分开。《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汉 枚乘 《七发》:“ 楚苗 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明 李贽 《过桃园谒三义祠》诗:“谁识 桃园 三结义,黄金不解结同心。”
(2).不能解救;不能和解。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向使 郭隗 倒悬而王不解,临难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 柳青 《狠透铁》:“有时甚至因為正直更被一部分人深恶痛绝,好象结了不解之仇。”
(3).不止;不罢休。《汉书·五行志上》:“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厥水寒, *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谓释有罪之人而归无辜者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男家送去一床哔叽被,女家不要,非得麻花被不解。”
(4).不懂,不理解。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唐 李白 《月下独酌》诗之一:“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李筌 注《阴符经》,至‘禽兽之制在气’经年不解,梦乌衣人教之,遂通其义。” 余开选 《狮子》:“‘你要干啥?’ 王天明 不解地问。”
不懈怠。《诗·大雅·假乐》:“不解於位,民之攸塈。”《礼记·杂记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
[偈颂一百零二首]提掷
投掷。《韩诗外传》卷七:“果园梨栗,后宫妇人以相提掷,而士曾不得一尝,是君之二过也。”
[偈颂一百零二首]端的
(1) 果真;确实;果然
(2) 究竟
端的方管营、差拨两位用心。——《水浒传》
(3) 又
他端的从哪儿来?
(4) 底细;缘由;详情
我一问起,方知端的
(5) ——[端的]多见于早期白话
[偈颂一百零二首]黯黯
(1).光线昏暗;颜色发黑。 汉 陈琳 《游览》诗之一:“萧萧山谷风,黯黯天路阴。”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水黯黯兮莲叶动,山苍苍兮树色红。” 宋 王安石 《望淮口》诗:“白烟弥漫接天涯,黯黯长空一道斜。”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寒梦惊醒,黯黯的烛影,寂寂的风声,车已停住,听着窗外轻轻的一阵一阵雪花簌簌的飞转。”
(2).隐藏不露,不显扬。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陈上美》:“文称功业黯黯,则未若腐草之有萤也。” 明 归有光 《<戴楚望集>序》:“故黯黯以居,未敢列於当世儒者之林。” 清 戴名世 《再上韩宗伯书》:“ 田有 身在卑贱,有言不信,故不得不黯黯以居,默默以处。”
(3).沮丧忧愁貌。 唐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 江生 魂黯黯, 泉客 泪涔涔。” 清 洪昇 《长生殿·得信》:“黯黯愁难释,绵绵病转成。”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五:“只觉得奇愁黯黯,横空而来。”
[偈颂一百零二首]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偈颂一百零二首]鼻孔
鼻子的外开口;泛指带有鼻子外开口的鼻窝的前部
[偈颂一百零二首]突出
(1) 隆起,凸出
突出的关节
眼球突出
(2) 明显,出众;地位突出
[偈颂一百零二首]自是
(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偈颂一百零二首]无功
没有功劳
[偈颂一百零二首]只管
(1) 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大胆做
大娘,您只管放心好了
(2) 只顾
他头也不抬,话也不回,只管忙着手中的活
(3) 尽管;虽说
姐姐只管比你大两岁,可他性情傲些,你可得让着点
[偈颂一百零二首]叫屈
诉说冤屈
喊冤叫屈
[偈颂一百零二首]得也
1.犹言得了。
2.应答之词。犹言明白啦。
[偈颂一百零二首]什么
(1)
(2) 表示询问某人、某物或某事的本身或性质
你从那里得到了什么消息
(3) 表示询问某物或某事的情况
告诉我你在找什么
(4) 虚指,表示不肯定的事物
闻到一种什么花香
(5) 表示否定
他算什么,你竟挂念他
(6) 表示责难
你笑什么?
(7) 表示询问在它前面的词或一系列的词中所未包括的可能性
这是爬行动物、两栖动物,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8) 表示惊讶或激动
什么,不吃早餐啦!
(9) 一切事物
无论大地——生育一切的母亲——出产什么
(10) 用在[也]前,表示所说的范围之内无例外
他什么也不怕
(11) 用在[都]前,表示所说的范围之内无例外
只要认真学,什么都能学会
[偈颂一百零二首]吹动
(1) 依靠或者好像依靠风的推动而使其移动或轻轻过去
一阵小热风吹动云块朝另一处斜坡飘去
(2) 用风的力量使向前运动
贸易风吹动赤道气流
[偈颂一百零二首]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偈颂一百零二首]一径
亦作“ 一逕 ”。1.一条小路。《晋书·贾充传》:“ 充 帐下都督 周勤 时昼寝,梦见百餘人録 充 ,引入一逕。” 唐 杜甫 《遣意》诗之一:“一逕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溪南重迴首,一径出修篁。” 宋 杨万里 《桑茶坑道中》诗之八:“山根一径抱溪斜,片地纔宽便数家。” 清 钱谦益 《香山寺》诗:“千峯匼匝更分明,磵复冈迴一径清。”
(2).径直。《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明日捉个空,便一逕到 临安府 前叫起屈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衝军阵,鞭骏马,一径地西南上迓。”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一折:“姑姑,你姪儿除授 潭州 为理,一径的来望姑姑。”《水浒传》第四二回:“再停两日,点起山寨人马,一径去取了来。”《孽海花》第四回:“长班要去通报, 雯青 説:‘不必。’説着,就一逕向 公坊 住的那三间屋里去。” 鲁迅 《野草·狗的驳诘》:“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3).方言。一直。谓持续不断。《海上花列传》第十二回:“只要 王老爷 一径搭 沉小红 要好落去,故末算是耐 沉小红 本事大哉。” 朱自清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后来又在一个乡镇-- 甪直 --里住了四五年,一逕是做着小学教师。”
[偈颂一百零二首]狼藉
(1) 乱七八糟;散乱、零散
闻其儿为吏,放纵狼藉。——《后汉书·张酺传》
满目狼藉
杯盘狼藉
(2) 也作[狼籍]
宋代,释慧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