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作者:独孤及 朝代:唐代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原文
救物智所昧,学仙愿未从。
行藏两乖角,蹭蹬风波中。
薄宦耻降志,卧疴非养蒙。
闭关涉两旬,羁思浩无穷。
鸑鷟何处来,双舞下碧空。
离别隔云雨,惠然此相逢。
把手贺疾间,举杯欣酒浓。
新诗见久要,清论激深衷。
高馆舒夜簟,开门延微风。
火云赫嵯峨,日暮千万峰。
遥指故山笑,相看抚号钟。
声和由心清,事感知气同。
出处未易料,且歌缓愁容。
愿君崇明德,岁暮如青松。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诗词问答
问: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的作者是谁?答:独孤及
问: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独孤及的名句有哪些?答:独孤及
全唐诗:卷246_9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参考注释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学仙
亦作“ 学僊 ”。学习道家的所谓长生不老之术。《史记·封禅书》:“ 黄帝 且战且学僊。”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人姓 吴 名 刚 , 西河 人,学仙有过,謫令伐树。” 五代 徐夤 《溪隐》诗:“将名将利已无缘,深隐清溪拟学仙。” 金 元好问 《后饮酒诗》之三:“为言学仙好,人间竟何为。”
见“ 学仙 ”。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未从
(1).不听从,不顺从。《北齐书·文苑传·樊逊》:“故王者之治,务先礼乐,如有未从,刑书乃用,宽猛兼设,水火俱陈。”
(2).犹未曾。《红楼梦》第八四回:“ 薛姨妈 把手绢子不住地擦眼泪,未从説,又嘆了口气。”《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只见他满脸堆欢,不慌不忙,未从开口,先将身子往西一探,向那西间的南炕叫了一声‘ 安公子 ’。”参见“ 未曾 ”。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行藏
指出处或行止。常用以说明人物行止、踪迹和底细等
数问其行藏。——《元史·杨奂传》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乖角
(1).指 东汉 名士 郭泰 折巾一角之事。 郭泰 字 林宗 ,不应官府征召,周游郡国。尝于 陈 梁 间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 林宗 巾”。后用为隐居不仕的典实。 北周 庾信 《示封中录》诗之二:“葛巾久乖角,菊径简经过。”
(2).抵牾;矛盾。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安清》:“或由传者紕繆,致成乖角。”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今之记事也则不然,或隔卷异篇,遽相矛盾;或连行接句,顿成乖角。” 清 赵翼 《赠贩书施汉英》诗:“我时有钱欲得书,汝时有书欲得钱;一见那愁两乖角,乘我所急高价悬。”
(3).分离。 唐 韩愈 《食河曲驿》诗:“亲戚顿乖角,图史弃纵横。”
(4).违背情理。 唐 罗隐 《焚书坑》诗:“ 祖龙 算事浑乖角,将谓诗书活得人。”《太平广记》卷五四引《仙传拾遗·韩愈外甥》:“ 唐 吏部侍郎 韩愈 外甥…… 元和 中,忽归 长安 ,知识闒茸,衣服滓弊,行止乖角。”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一:“都下市井辈谓不循理者为乖角。”
(5).拐角。
(1).称机灵的小孩。 清 褚人穫 《坚瓠六集·乖角》:“俗美聪慧小儿曰乖角。”
(2).狡诈。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一:“与人相约諫君,劾姦死难,稍计利害,则避而违之以自全,反谓不违者为痴,此正所谓乖角耳。”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蹭蹬
(1) 路途险阻难行。比喻困顿不顺利
功名蹭蹬之际
(2) 倒霉;失势
蹭蹬多拙为。——杜甫诗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风波
(1) 风和波浪。比喻生活或命运中所遭遇的不幸或盛衰变迁
世路风波
惹出风波
(2) 乱子;纠纷
风波迭起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薄宦
卑微的官职。有时用为谦辞。 晋 陶潜 《尚长禽庆赞》:“ 尚子 昔薄宦,妻孥共早晚。” 逯钦立 注:“薄宦,作下吏。” 唐 高适 《鉅鹿赠李少府》诗:“ 李侯 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宋 王安石 《和君叔怀灊楼读书之乐》:“聊为薄宦容身者,能免高人笑我不?” 清 邵长蘅 《沛县官舍留别杨简庵表兄》诗:“我昔弱龄今有鬚,君亦蹉跎四十餘。薄宦千里不快意,一官仍拥青氊居。”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降志
犹降心。 汉 班固 《答宾戏》:“ 伯夷 抗行於 首阳 , 柳惠 降志於辱仕。” 唐 耿湋 《冬夜寻李永因书事赠之》诗:“栖遑偏降志,疵贱倍修身。” 章炳麟 《訄书·订孔》:“异时 老墨 诸公,不降志於删定六艺,而 孔氏 擅其威。”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养蒙
(1).谓以蒙昧自隐,修养正道。语本《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孔颖达 疏:“能以蒙昧隐默,自养正道,乃成至圣之功。” 唐 王维 《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上客能论道,吾生学养蒙。” 明 李东阳 《重建首阳书院记》:“顾人才日盛,而籍额有定员,则养蒙蓄鋭以待天下之用者,虽多不厌。”
(2).教养童蒙。 隋 王通 《中说·立命》:“不学《春秋》无以立断,不学《乐》无以知和,不学《书》无以议制,不学《易》无以通理。四者非具体不能及,故圣人后之,岂养蒙之具耶?”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八·千字文》:“若 闽中 所刊童蒙之本所差尤多,固非养蒙之道。”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闭关
(1) 封闭关口,比喻不与外界交往
闭关锁国
(2) 佛教中指僧人独居,一个人专心修炼佛法,与外界隔绝,满一定期限后再外出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羁思
亦作“羇思”。羁旅之思。 南朝 宋 鲍照 《绍古辞》之三:“纷纷羇思盈,慊慊夜絃促。” 唐 贾岛 《送友人游蜀》诗:“欲暮多羇思,因高莫远看。” 宋 周邦彦 《虞美人》词:“相将羈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清 程岫 《过方叟宅看菊》诗:“赖有故人能醉客,乡愁羈思总茫然。”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无穷
没有穷尽;没有止境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乐亦无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受享无穷。——清· 黄宗羲《原君》
传之无穷。
后患无穷
无穷的悔恨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鸑鷟
(1).凤属。《国语·周语上》:“ 周 之兴也,鸑鷟鸣於 岐山 。” 韦昭 注:“三君云:鸑鷟,凤之别名也。《诗》云:‘凤皇鸣矣,于彼高冈。’其在 岐山 之脊乎?”《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梦兆门中》:“凤鸟有五色赤文章者,凤也;青者,鸞也;黄者,鵷鶵也;紫者,鸑鷟也。” 明 王廷陈 《矫志篇》:“蛟龙虽困,不资凡鱼。鸑鷟虽孤,不匹鶩雏。”
(2).鸀鳿的别名。 明 唐寅 《观鳌山》诗之四:“壁际金钱衔鸑鷟,水中铁网出珊瑚。”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鸀鳿》:“又 江 中有鸑鷟,似鳬而大,赤目。据此则鸀鳿乃鸑鷟声转。盖此鸟有文彩如凤毛,故得同名耳。”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碧空
蔚蓝色的天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离别
(1) 暂时或永久离开
我离别故乡已经两年了
(2) 分手,分开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云雨
(1) 云和雨
(2) 指男女合欢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惠然
顺心的样子
惠然莅临
惠然肯来(函柬用语,表示欢迎客人光临的言词)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相逢
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把手
(1) 器物上供手执握之处
(2) 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人。引申为负责人
一把手,二把手
(3) 通过它可握住、操纵或移动某物的常见的拉手(如抽屉或门的)
金属把手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疾间
病略好转。 唐 独孤及 《夏中酬于逖毕燿问病见赠》诗:“把手贺疾间,举杯欣酒浓。”参见“ 病閒 ”。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新诗
(1).新的诗作。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貽新诗,示我以游娱。”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
(2).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毛 * 《关于诗的一封信》:“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写新诗,我填旧词,也是个诗人高唱的时代。”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久要
(1).旧约。《论语·宪问》:“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久要,旧约也。平生,犹少时。” 邢昺 疏:“言与人少时有旧约,虽年长贵达,不忘其言。”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守一言於久要,歷岁衰而不渝者,信人也。”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一折:“着他回本乡去,认了伯父伯娘,着他一家儿团圆,也见的我久要不忘之意。” 章炳麟 《八月十五夜咏怀》诗:“丈夫贵久要,焉念睚眦仇。”
(2).旧交。《文选·曹植<箜篌引>》:“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刘良 注:“久要,久交也。” 唐 沉亚之 《秦梦记》:“公谓 亚之 曰:‘本以小女将託久要,不谓不得周奉君子而先物故。’” 宋 王安石 《老人行》:“古来人事已如此,今日何须论久要。” 明 汪錂 《春芜记·访友》:“忆昔风尘订久要,奈雌伏盐车老。”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清论
(1).公正的评论,亦指公正的舆论。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清论所不能復制,绳黑所不能復弹。”《北齐书·陈元康传》:“﹝ 陈元康 ﹞受纳金帛,不可胜纪,放责交易,徧于州郡,为清论所议。”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高丞相 巖夫 自南渡执政在中书十餘年,无正言直諫闻於外,清论鄙之。”
(2).清雅的言谈。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清论事究万,美话信非一。”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明 方孝孺 《奉俞大有先生》:“仲冬后上 金陵 ,明年回,必得往听清论,尽所欲言。”
(3).闲谈,谈天。 唐 韩翃 《题张逸人园林》诗:“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论閒陛坐夕阳。”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朕尝见儒人谈兵,不过讲之於樽俎砚席之间,於文字则引 孙 吴 ,述形势皆閒暇清论可也。”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深衷
内心;衷情。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刘参军》:“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 唐 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诗:“光禄经济器,精微自深衷。”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三表》:“伏奉圣旨,以臣上表陈让 邠州 观察使事,当体深衷。” 清 陆嵩 《赠龚蓝生照琪大令》诗:“相逢一语感相许,便与深衷吐款款。”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高馆
高大的馆舍。《晋书·华谭传》:“虚高馆以俟贤,设重爵以待士。” 唐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置酒高馆夕,边城月苍苍。” 宋 王安石 《饮裴侯家》诗:“扫除高馆邀我入,自出糶麦怜民穷。”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开门
敞开大门地;公开地
开门整党
开门整风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微风
(1).轻微的风。《荀子·解蔽》:“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於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汉 班婕妤 《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宋 范成大 《春晚》诗之二:“微风尽日吹芳草,蝴蝶双双贴地飞。” 清 刘纯熙 《日暮》诗:“宿鸟树高下,微风云重轻。”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绿色的绣有和平鸽的旗帜,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风里轻轻地飘荡。”
(2).指日趋衰微的风俗。 唐 杜甫 《杜鹃行》:“ 蜀 人闻之皆起立,至今相效传微风。”微,一本作“ 遗 ”。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火云
红云。多指炎夏。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蕤宾五月》:“冻雨洗梅树之中,火云烧桂林之上。” 唐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诗:“火云洗月露,絶壁上朝暾。” 仇兆鳌 注:“火云,朝霞也。” 明 刘基 《过闽关》诗之九:“岭上高秋生火云,狂雷送雨忽纷纷。” 郭沫若 《骆驼》诗:“看呵,璀璨的火云已在天际弥漫。”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嵯峨
形容山势高峻
故园不可见,巫山田郁嵯峨。——杜甫《江海》
山顶嵯峨
怪石嵯峨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日暮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日暮时分,炊烟袅袅
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千万
副词,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千万不复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千万无渝 。——唐· 李朝威《柳毅传》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遥指
在远处指点;向远方指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故山
旧山。喻家乡。 汉 应瑒 《别诗》之一:“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唐 司空图 《漫书》诗之一:“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鶯声似故山。” 宋 秦观 《吕与叔挽章》之一:“追惟献岁发春间,和我新诗忆故山。” 凌景坚 《寄十眉》诗:“应被故山猿鹤笑,我偏无计渡 汾 南。”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相看
亲自观看(多用于相亲)
明日接迎春家去住两日,以备人家相看。——《红楼梦》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号钟
古琴名。 汉 刘向 《九叹·愍命》:“破 伯牙 之号钟兮,挟人筝而弹纬。”《淮南子·修务训》:“鼓琴者期於鸣廉、脩营,而不期於滥脇、号钟。” 高诱 注:“号钟,高声,非耳所及耳。” 唐 独孤及 《夏中酬于逖华耀问病见赠》诗:“遥指故山笑,相看抚号钟。”《云笈七籤》卷一百:“ 黄帝 之琴名号钟,作清角之弄。”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由心
任凭心意。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爵赏由心,刑戮在口。”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感知
哲学名词。感觉与知觉的统称。客观事物通过感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未易
不易;难于。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僕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夫街谈巷説,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今观诸联句诗,凡 昌黎 与 东野 联句,必字字争胜,不肯稍让……要之二人工力悉敌,实未易优劣。”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愁容
忧心发愁的样子;忧愁的表情
愁容满面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明德
美德
明德茂亲。——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岁暮
(1) 一年最后的一段时间
岁暮天寒
(2) 指寒冬
岁暮衣裳单
(3) 比喻年老
年衰岁暮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青松
青翠的松树
唐代,独孤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