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龙隐岩】作者:章岘 朝代:宋代
[留题龙隐岩]留题龙隐岩原文
碧崖石室俯清涟,蟠蛰灵虬不记年。
委蜕去为天下雨,抱珠归作洞中眠。
照开雾脚澄溪月,滴破云根暗穴泉。
负郭胜游虽信美,桑间留爱我无缘。
[留题龙隐岩]诗词问答
问:留题龙隐岩的作者是谁?答:章岘
问:留题龙隐岩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章岘的名句有哪些?答:章岘
[留题龙隐岩]章岘留题龙隐岩 书法图
留题龙隐岩书法作品
[留题龙隐岩]参考注释
[留题龙隐岩]石室
(1).古代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函。《左传·庄公十四年》“先君 桓公 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晋 杜预 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又东南逕 司马子长 墓北,墓前有庙,庙前有碑。 永嘉 四年, 汉阳 太守 殷济 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桓。”《新唐书·礼乐志三》:“建石室於寝园,以藏神主,至禘祫之岁,则祭之。”
(2).指石造的墓室。《宋书·礼志二》:“ 汉 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 唐 杨炯 《为薛令祭刘少监文》:“石室兮沉沉, 蓬莱山 兮寂又阴。” 宋 叶适 《朱文昭母杨氏挽词》:“古今归石室,笔削纪萱堂。”
(3).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极坚固的防守设施。《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近 刘氏 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任授失贤,一朝丧没,君臣係颈,共为羈僕。”
(4).古代藏图书档案处。《史记·太史公自序》:“ 周 道废, 秦 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图籍散乱。”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自序》:“虽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缄之金匱,以示识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閲石室,啟金匱,抽裂帛,检残竹,欲其博练於稽古也。” 宋 司马光 《神宗皇帝挽辞》之二:“它年紬石室,光大继皇坟。” 清 钱谦益 《李自华父可守赠承德郎刑部山东清吏司主事制》:“为观於石室,视我赞书。”
(5).岩洞。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吴王 知 范蠡 不可得为臣,谓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於石室之中。’ 范蠡 曰:‘臣请如命。’”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鬱鬱西岳巔,石室青青与天连。”《晋书·嵇康传》:“ 康 又遇 王烈 ,共入山……又於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 康 往取,輒不復见。” 唐 于邺 《赠隐者》诗:“石室扫无尘,人寰与此分。” 宋 苏轼 《游桓山记》:“登 桓山 ,入石室。” 陈毅 《七星岩》诗:“石室叹钻天, 景福 祕地藏。”
(6).指传说中的神仙洞府。 汉 刘向 《真君传》:“ 赤松子 者, 神农 时雨师也……数往 崑崙山 中,常止 西王母 石室中,随风雨上下。”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始兴机山 东有两巖,相向如鴟尾。石室数十所。经过,皆闻有金石丝竹之响。”《剪灯新话·申阳洞记》:“更前百步,豁然开朗,见一石室,榜曰:申阳之洞。守门者数人,装束如昨夕庙中所睹。” 清 徐喈凤 《会仙记》:“ 秋鸿 以扇拂壁,忽豁大门,肃 丹忱 入。洞中石室,别有天地。” 黄侃 章炳麟 《游仙联句》:“石室坐 王母 ,旁揖 乔 松 儔。”
[留题龙隐岩]清涟
(1) 水清而有微波貌
(2) 指清水
濯清涟而不妖。——宋· 周敦颐《爱莲说》
[留题龙隐岩]蟠蛰
(1).蛰居;隐居。 唐 姚合 《赠终南山傅山人》诗:“蟠蛰身仍病,鹏摶力未通。” 张际亮 《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诗:“蟠蛰泥涂愧头角,飞腾沧海凌风潮。”
(2).藏伏。 宋 司马光 《瘿盆》诗:“海鼃鬭怒腹干张,老鮫蟠蛰鳞鬐秃。”
[留题龙隐岩]灵虬
见“ 灵虯 ”。
亦作“ 灵虬 ”。1.虬龙。 三国 魏 曹植 《矫志》诗:“灵虯避难,不耻污泥。”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鯈鮒汎滥以暴鳞,灵虯勿用乎不测。” 元 杨载 《寓长春道院春雨即事呈郑尊师》诗:“灵虯尚有蟠泥迹,老驥寧无越块心。”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饮玉立词龛醉赠润卿》:“不如君驂灵虬我文駟,披云长啸 蓬莱峰 。”
(2).刻漏上的龙状装饰物。因借指刻漏。《文选·陆倕<新漏刻铭>》:“灵虬承注,阴虫吐噏。” 李周翰 注:“虬,龙也……言刻漏之体以龙承之。”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灵虬传夕箭,归马散霜啼。”
(3).喻盘曲的树干。 元 邓文原 《题丁氏<松涧图>》诗:“苍官手植经几年,灵虬夭矫今参天。”
[留题龙隐岩]记年
(1).编年记事。《韩非子·大体》:“豪杰不著名於图书,不録功於盘盂,记年之牒空虚。”
(2).记得年月。 宋 刘攽 《午睡》诗:“世涂高枕外,身事曲肱前,似觉松生腹,迢遥不记年。” 宋 张舜民 《自题画扇》诗:“忽忽南迁不记年, 二妃祠 外 橘洲 前。”
[留题龙隐岩]委蜕
(1).谓自然所付与的躯壳。《庄子·知北游》:“孙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 金 王若虚 《感秋》诗:“此身委蜕耳,毁弃无足惜。” 明 张居正 《葬地论》:“彼以为此天地之委蜕也,无之而不可藏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章阿端》:“惊问,则 端娘 已毙牀上,委蜕犹存。”
(2).羽化。 唐 刘禹锡 《含辉洞述》:“意其尝为食霞御气者之所游息委蜕而去不知其几千百年。”
(3).用为死亡的婉词。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委蜕亦何恨,吾皃已长鬣。” 王闿运 《余世松诔》:“将及秋试,遽婴时沴,寝疾兼旬,溘为委蜕。”
[留题龙隐岩]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留题龙隐岩]洞中
命中,切中。《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弩发輒洞中,贼势稍屈。”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 关提军 善识砲性,凡高下远近,发皆洞中。” 林纾 《枕岱轩记》:“﹝君﹞与余论吏治,洞中民隐。”
[留题龙隐岩]云根
(1).深山云起之处。 晋 张协 《杂诗》之十:“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 唐 杜甫 《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诗:“ 忠州 三峡内,井邑聚云根。” 仇兆鳌 注:“ 张协 诗‘云根临八极’注:五岳之云触石出者,云之根也。”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醉归去松阴满身,泠然风韵,铁笛声吹断云根。”
(2).山石。 宋 梅尧臣 《次韵答吴长文内翰遗石器》:“山工日斵器,殊匪事樵牧。掘地取云根,剖坚如剖玉。” 傅尃 《瘗鹤铭》诗:“墨痕斑驳蘚花溼,云根割取如人立。”
(3).道院僧寺。为云游僧道歇脚之处,故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愒曾臺兮陟云根,坐涧下兮越风穴。” 唐 司空图 《上陌梯寺怀旧僧》诗之一:“云根禪客居,皆説旧吾庐。”
[留题龙隐岩]负郭
亦作“ 负廓 ”。1.谓靠近城郭。《战国策·齐策六》:“ 齐 负郭之民有 孤狐咺 者。”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凭三时之闲暇,兴役鳩工;视四野之川原,依城负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濮州女子》:“时 濮州 民家子 周猱头 者,居负廓之 周家村 。”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八:“你们又在 武胜门 外放火,烧毁了无数人家,使多数负郭居民无家可归。”
(2).见“ 负郭田 ”。
(3).《史记·陈丞相世家》:“ 负 随 平 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獘席为门。”后因以指穷巷或贫居。 北周 庾信 《和张侍中<述怀>》:“寂寥共羈旅,萧条同负郭。” 清 钱谦益 《志伊尹之所志》:“ 颜子 者,簞瓢负郭之人,其流风遗书蔑如也,乃足以上配 伊尹 ,士何必汲汲於天下哉?”
[留题龙隐岩]胜游
(1).快意的游览。 唐 刘禹锡 《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管弦席上留高韵,山水途中入胜游。” 金 元好问 《探花词》:“美酒清歌结胜游,红衣先为渚莲愁。” 明 杨慎 《自香松堡至金龙哨》诗:“云隈月渚两风流,并马探春亦胜游。” 阿英 《盐乡杂信》十一:“觉得今日的胜游,其结果,不过是增加来日的悲痛而已。”
(2).指胜游之地。 唐 韩愈 《秋字》诗:“莫以 宜春 远,江山多胜游。” 宋 张淏 《云谷杂记·艮岳》:“ 徽宗 艮岳 为胜游六七,曰 跃龙涧 、 漾春坡 、 桃花闸 、 雁池 、 迷真洞 ,其餘胜跡不可殫记。”
[留题龙隐岩]桑间
(1).指 桑间 之咏。泛指 * 之音。 秦 李斯 《谏逐客书》:“ 郑 卫 桑间 、《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真伪颠倒,玉石混淆;同‘广乐’於 桑间 ,钧龙章於卉服。”参见“ 桑间濮上 ”。
(2).指男女幽会之地。 明 徐元 《八义记·阴陵相会》:“那日桑间相会,谁知此地重逢。”参见“ 桑间濮上 ”。
(3).桑林中。 唐 白居易 《春村》诗:“二月村园暖,桑间戴胜飞。”
[留题龙隐岩]无缘
(1) 人与事物或人与人之间没有碰到一起的可能性,为迷信说法
相见无缘
(2) 无由
宋代,章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