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隐】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中隐]中隐原文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
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
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
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
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
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
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
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
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
[中隐]诗词问答
问:中隐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问:中隐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中隐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
全唐诗
[中隐]参考注释
[中隐]大隐
(1).指身居朝市而志在玄远的人。 晋 王康琚 《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藪,大隐隐朝市: 伯夷 窜 首阳 , 老聃 伏柱史。” 郁达夫 《舒姑屏题壁》诗:“不知池上 西王母 ,亦忆 东方 大隐无?”
(2).指真正的隐士。 清 黄鷟来 《题毛闇斋采芝图》诗:“大隐不忘世,葆璞天地间。美哉 綺 与 甪 ,采芝於 商山 。”
[中隐]朝市
早市。《周礼·地官·司市》:“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
(1).朝廷和市集。《左传·襄公十九年》:“妇人无刑,虽有刑,不在朝市。”《史记·张仪列传》:“臣闻争名者於朝,争利者于市,今 三川 、 周室 ,天下之朝市也。”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故先王之刑也,官师以成之,棘槐以断之,情讯以宽之,朝市以共之,矜哀以恤之。” 黄省曾 注:“《周礼·掌囚》:‘及刑杀,告刑于王,奉而适朝士,加明梏,以适市而刑杀之。’所谓朝市以共之也。”
(2).泛指名利之场。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於朝市。” 宋 苏轼 《发广州》诗:“朝市日已远,此身良自如。” 元 刘时可 《春日田园杂兴》诗:“坐睡略无朝市梦,踏歌时有里閭游。”《封神演义》第 * 回:“曾做菜羹寒士,不去奔波朝市,宦情收起,打点林泉事。”
(3).指朝廷。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二:“巖巖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銓衡选举,非復曩者之亲。” 王利器 集解:“朝市,犹言朝廷。” 南朝 梁 沉约 《细言应令》诗:“蜗角列州县,毫端建朝市。”
(4).泛指尘世。 唐 张祜 《金山寺》诗:“因悲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宋 秦观 《和孙莘老游龙洞》:“更欲仗筇留顷刻,却疑朝市已千龄。” 明 何景明 《宿淇公方丈》诗:“明朝又朝市,回忆碧山岑。”
[中隐]小隐
谓隐居山林。 晋 王康琚 《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藪,大隐隐朝市。” 宋 陆游 《寓叹》诗:“小隐终非隐,休官尚是官。”
[中隐]丘樊
园圃;乡村。亦指隐居之处。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宋书·隐逸传论》:“若使值见信之主,逢时来之运,岂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盖不得已而然故也。” 唐 白居易 《中隐》诗:“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况復丘樊满秋色,蜂蝶摧藏花草腓。” 清 赵翼 《重过灵岩山馆》诗:“太息平泉空作记,不曾终老此丘樊。”
[中隐]冷落
(1) 冷清;不热闹
狭窄冷落的胡同
门前冷落鞍马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2) 冷待
[中隐]嚣喧
亦作“ 嚣諠 ”。喧闹。 南朝 宋 谢灵运 《王子晋赞》:“ 王子 爱清静,区中实嚣諠。” 南朝 梁 沉约 《和左丞庾杲之移病》:“嚣喧满眼前,簿领纷盈膝。” 唐 李白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诗:“此中得佳境,可以絶嚣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未几,菊将开,闻其门嚣喧如市。” 艾青 《透明的夜》诗:“人的嚣喧,人的嚣喧。”
见“ 嚣喧 ”。
[中隐]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中隐]中隐
指闲官。 唐 白居易 《中隐》诗:“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諠。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宋 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之五:“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閒胜暂閒。” 元 耶律楚材 《和抟霄韵代水陆疏文因其韵为十诗》之五:“中隐冷官閒况味,归心无日不山林。”
[中隐]留司
唐 人称分司 东都 洛阳 者为留司。 宋 因之。 唐 高适 《同河南李少尹夜饮遂作春酒歌》:“前年持节将 楚 兵,去年留司在 东京 ,今年復拜二千石,盛夏五月西南行。” 刘开扬 笺注:“ 唐 人谓分司 东都 者为留司。” 唐 韩愈 《唐故虞部员外郎张府君墓志铭》:“﹝ 孝权 ﹞迁留司虞部员外郎。” 方崧卿 注:“谓分司 东都 也。” 宋 王禹偁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挽歌》之八:“曾拜四章辞相府,又陈三表罢留司。”
[中隐]劳心
(1) 动脑筋
(2) 费心思,忧心
劳心苦思
[中隐]终岁
一年到头
终岁不闻丝竹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终岁勤苦。——宋· 苏轼《教战守》
[中隐]公事
(1) 朝廷之事;公家之事
公事公办
(2) 公文,文件
处理公事
(3) 案件;事件
* 公事
(4) 即公事人。罪犯
[中隐]俸钱
官吏所得的薪金。也写作“奉钱”。《史记·萧相国世家》:“ 高祖 以吏繇 咸阳 ,吏皆送奉钱三, 何 独以五。” 唐 元稹 《遣悲怀》诗之一:“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復营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百官俸钱皆折估,而 革 父子独受实钱。” 鲁迅 《华盖集续篇·记“发薪”》:“翻开我的简单日记一查,我今年已经收了四回俸钱了。”
[中隐]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中隐]有秋
丰收,有收成;丰年。《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穫》诗:“司田春有秋,寄声与我谐。飢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唐 元稹 《范季睦授尚书仓部员外郎》:“乃詔执事,聿求其才,乘我有秋,大实仓廪。” 明 李贽 《复杨定见书》:“如种田相似,年年不輟,时时不改,有秋之穫如此,无成之岁亦如此,安可以一耕不穫而遂弃前事耶?”
[中隐]游荡
(1) 闲荡
在大楼外游荡
(2) 漫游、徘徊、流浪
(3) 游逛
习惯于在那地区游荡
[中隐]时出
(1).谓得其时而出。《礼记·中庸》:“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郑玄 注:“非得其时不出政教。”
(2).时常出现。 唐 韩愈 《行难》:“圣人不世出,贤人不时出。”
[中隐]宾筵
亦作“賔筵”。1.宴请宾客的筵席。 唐 张说 《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庄赋得筵字》:“不降玉人观禊饮,谁令醉舞拂宾筵。”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宾筵尽 狐 赵 ,导骑多 卫 霍 。” 刘师培 《文说·宗骚》:“桂酒椒浆,侈列宾筵之品。”
(2).指鹿鸣宴。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 商丘 陈叟 ,名 百万 ,生长 嘉 隆 间,一百九龄,曾登宾筵。”
(3).指幕宾席位。
[中隐]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中隐]可以
(1) 表示可能或能够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表示许可
现在你可以走了
(3) 不坏;还好
她的英语还可以
(4) 很;厉害
这真闲得可以
[中隐]欢言
欢乐地叙谈。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一:“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宋 梅尧臣 《思归赋》:“或静默以终日,或欢言以对友。”
[中隐]高卧
(1) 高枕而卧
解衣铺被,准备高卧
(2) 比喻隐居;亦指隐居不仕的人
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 安石(谢安的字)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世说新语·排调》
[中隐]掩关
(1).关闭;关门。 唐 吴少徵 《怨歌行》:“ 长信 重门昼掩关,清房晓帐幽且閒。” 明 刘基 《辛卯仲冬雨中作》诗之一:“青灯无光掩关坐,饥鼠相衔啼过我。”
(2).坐关。指佛教徒闭门静坐,以求觉悟。为期至少七天,长则不限。 唐 白居易 《秋山》诗:“何时解尘网,此地来掩关。” 清 唐孙华 《同友人游善果寺》诗:“客倦思寻榻,僧闲各掩关。”
[中隐]车马客
指贵客。 晋 陆机 《门有车马客行》:“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 唐 杜甫 《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诗:“虽有车马客,而无人世喧。” 唐 戴叔伦 《同兖州张秀才过王侍御参谋宅赋十韵》:“逢迎车马客,邀结风尘友。”
[中隐]造次
(1) 慌忙;仓促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后汉书·吴汉传》
(2) 粗鲁,轻率
宝玉自知说得造次了,后悔不来。——《红楼梦》
造次行事
[中隐]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中隐]一世
(1).犹一代。《左传·昭公元年》:“一世无道,国未艾也。”《战国策·韩策三》:“ 昭釐侯 一世之明君也; 申不害 一世之贤士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夫 匈奴 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新唐书·郭子仪传赞》:“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
(2).三十年。 汉 王充 《论衡·宣汉》:“ 孔子 所谓一世,三十年也。” 唐 权德舆 《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宋史·张咏传》:“初, 咏 与 青州 傅霖 少同学。 霖 隐不仕, 咏 既显,求 霖 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謁。閽吏白 傅霖 请见, 咏 责之曰:‘ 傅先生 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霖 笑曰:‘别子一世尚尔耶?是岂知世间有 傅霖 者乎?’”
(3).一生;一辈子。《史记·魏豹列传》:“一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裴回悲生离,局促老一世。”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我与你这把钥匙,你一世儿吃不了。”《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这句话要问一个村姑蠢妇,那自然一世也莫想明白了。”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五幕第二场:“就是做一个安顺良民,也不枉人生一世。”
(4).举世;全天下。《庄子·天地》:“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吕氏春秋·用民》:“古昔多由布衣定一世者矣。”《汉书·礼乐志》:“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 宋 曾巩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一世之弃,君独从之;一世之慕,君独违之。”
[中隐]两全
顾全双方;成全两个方面
两全其美
两全的办法
[中隐]冻馁
过分的寒冷与饥饿
今诸生…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明· 宋廉《送东阳马生序》
[中隐]忧患
忧虑、祸患
生于忧患。——《孟子·告子下》
[中隐]隐士
隐居不做官的人
魏有隐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中隐]致身
《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谓献身。后用作出仕之典。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七:“ 长安 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中隐]穷通
(1).困厄与显达。《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於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吕氏春秋·高义》:“然则君子之穷通,有异乎俗者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故性命之道,穷通之数,夭閼纷纶,莫知其辨。” 清 刘大櫆 《难言三》:“人之有穷通得丧,天也。”
(2).谓干涸与流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 川渠 又东北合 滱水 ,水有穷通,不常津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水流亦有时穷通,信为灵矣。”
(3).谓阻隔与通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夫事有常变,理有穷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为后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为后之祸。”
[中隐]正在
表示动作、行为在进行中
我们正在做作业
唐代,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