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枣子·风淅淅】作者:纳兰容若 朝代:清代
[赤枣子·风淅淅]赤枣子·风淅淅原文
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赤枣子·风淅淅]诗词问答
问:赤枣子·风淅淅的作者是谁?答:纳兰容若
问:赤枣子·风淅淅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纳兰容若的名句有哪些?答:纳兰容若
[赤枣子·风淅淅]译文和注释
[赤枣子·风淅淅]译文
微风吹拂,细雨蒙蒙,每一个丝雨都将心底的春愁加剧。往事已在脑海里渐渐模糊,那些经历究竟是真是梦,我分辨不清。纵然你在梦里到来,也隔着一重帘幕,让我无法接近。
[赤枣子·风淅淅]注释
1、赤枣子:原来是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子]含有小的意思,在词调中属小曲。此调为单调,五句,二十七字,第二、三、五句押平声韵。
2、淅淅(xī xī):象声词,指轻微的声音。
3、纤纤:形容细长的样子。
4、细细:形容轻柔的样子。
5、一重帘:此处之帘是现实中的帘子,意指实境之帘隔开了虚幻之梦境。
[赤枣子·风淅淅]诗文赏析
文学赏析
春雨总是惹人愁,这样的天气里,也怪不得纳兰写出这样的词句。斜风细雨斜织着,迷蒙一片。 [淅淅]是象声词,形容风声。总觉得象声词也是有感情的,像[淅淅]两字,同样是风,却有种柔弱迷惘的情绪在里面。唐朝李咸用《闻泉》诗中有一句: [淅淅梦初惊,幽窗枕簟清。]似乎是约定俗成,[淅淅]的风总与大喜大悲无关,多是愁绪,即便有些欢乐,也是似有还无的那么一丁点。[纤纤]两字转而描画春雨的形态,这两个字本是用来描画女子双手柔细之态的,《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中就有: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用这里描摹雨丝,倒也有种婉约雅致的风情。细雨如丝,依然朦朦胧胧地笼罩着一方天地,又慢慢地浸入心底。秋雨愁,是不能愁过这连绵的春雨。雨打芭蕉,春雨愁结,于是乎凄凄惨惨切切。春雨的细腻和夏雨的豪情截然不同,只有春天才会有这连绵的细雨。空气中布满浓浓的湿气,阴阴的灰色,映在眼底,隐在心里,胸口被堵得紧紧的,似磐石般压得使人透不出气来,所有的委屈苦恼全部喷涌而出,伤感瞬间在心底最潮湿的角落里发芽。
因此纳兰才说,[难怪春愁细细添。]风雨凄迷中最是容易自怜。尤其是一人独处,怀思之情便难免。而南这浓重的愁情而致似梦非梦的幻觉生起了。词人喃喃自语着,那过去了的事已记不分明了。庄子曾经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此言一出,便成就了千百年文人墨客心中的一个结。真实是什么,是眼睛看到的,还是手指触碰到的,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什么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如今眼前的这一切,或许一朝梦醒皆成幻影。但纳兰随即苦笑摇头,即使在梦中,也隔着一层厚厚的帘,看不清楚。这种愁绪就像一场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跑步,因为起点便是终点。也像是梦,醒来时分明觉得梦是真的,而再真实的梦也不过只是场梦罢了,与现实永远隔着一重甚至多重的帘。帘里帘外,有的人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是一种朦胧恍惚的境界,也从中流露出一种莫可名状的惆怅。
纳兰的词总是意深而情婉,就如这首小令,语句中有[花间]风韵,却更湿得清丽自然。寥寥几笔,景致情感都在其中。
名家点评
首都师范大学东方古籍研究所研究员张秉戊《纳兰词笺注》:[这一篇还是写春愁,又以春日之风雨烘衬,遂不单自怜幽独,且怀思之情又添,由愁浓而致似梦非梦的幻觉生起了,这是一种朦胧恍惚的境界,这境界表达了一种莫可名状惆帐。小词深而婉,清丽自然,若‘花间’词语。]
清代,纳兰容若,赤枣子,风淅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