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代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原文
鼓缶多秦声,琵琶作胡语。
是中非神奇,根器如此故。
范公秉文德,断国极可否。
至今筦枢机,大度而少与。
蝉嫣世有人,风壑啸两虎。
小心学忠孝,鄙事能垅亩。
持论不籧筱,奉身谢夸诩。
颇知城南园,文会英俊侣。
何当休沐归,怀茗就煎去。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诗词问答
问: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的作者是谁?答:黄庭坚
问: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庭坚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庭坚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参考注释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鼓缶
(1).敲奏一种瓦质乐器。《易·离》:“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筝鼓缶而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管库隶臣,呵强 秦 使鼓缶。”
(2).《艺文类聚》卷三六引 晋 孙楚 《庄周赞》:“ 庄周 旷荡,高才英雋,本道根贞,归於大顺。妻之不哭,亦何所懽,慢弔鼓缶,放此诞言,殆矫其情,近失自然。”后即借“鼓缶”以指丧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荀奉倩 丧妻,神伤而卒,非鼓缶之情也。” 宋 刘克庄 《风入松·福清道中作》词:“萧瑟擣衣时候,凄凉鼓缶情怀。远林遥落晚风哀,野店犹开。”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秦声
秦 地的音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藺相如 前曰:‘ 赵王 窃闻 秦王 善为 秦 声,请奏盆缻 秦王 ,以相娱乐。’”《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家本 秦 也,能为 秦 声。” 李善 注:“ 李斯 上书曰:‘击瓮扣缶,而呼呜呜快耳者,真 秦 声也。’” 宋 黄庭坚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鼓缶多 秦 声,琵琶作胡语。” 明 胡侍 《真珠船·秦声》:“ 陈軫 对 秦王 曰:‘臣虽弃逐之 楚 ,岂无能 秦 声哉?’”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琵琶
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胡语
泛称西北和北方各族的语言。 晋 法显 《佛国记》:“从此西行所经诸国,类皆如是,惟国国胡语不同。” 唐 张籍 《陇头》诗:“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前 磁州 刺史 康福 善胡语,上退朝多召入便殿,访以时事, 福 以胡语对。”《长安客话·北平城》引 明 周忱 《蓟门老妇歌》:“百口仓皇夜出塞,散入 匈奴 部落居。偷生强欲随风土,旋綰盘头学胡语。”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中非
指 非洲 中部地区。通常包括 乍得 、 中非共和国 、 喀麦隆 、 赤道几内亚 、 加蓬 、 刚果 、 扎伊尔 以及 圣多美 和 普林西比 。有时也把 赞比亚 和 马拉维 、 津巴布韦 作为 中非 的一部分。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神奇
非常奇妙的
拿着这张神奇的纸就可以和我一样通行无阻
这一切初听起来过于神奇怪诞,却正反映了人民对屈原的无限怀念之情。——《长江三峡》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根器
佛教语。指人的禀赋、气质。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群生根器,各各不同,唯最上乘,摄而归一。” 元 欧阳玄 《送振先宗丈归祖庭》诗:“矧今抡俊髦,往往论根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小子如今引 白乐天 的故事説这一番话,只要有好根器人,不可在火坑慾海,恋着尘缘,忘了本来面目。”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 中国 士人,又有一种岸然道貌,根器特异,别树一帜,以号于众者,曰 汉 学,曰 宋 学,曰词章,曰名士。”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秉文
犹行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迺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断国
决定国家大计。语本《汉书·薛宣传》:“经术文雅足以谋王体,断国论。” 宋 黄庭坚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 范公 秉文德,断国极可否。”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可否
可以不可以;能不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与 裨諶 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宋 欧阳修 《为君难论上》:“是不审事之可否,不计功之成败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无论是非可否,悉宜听之。” 陶钝 《第三件棉袄》七:“妹妹虽然没对 王成义 表示可否,可是肯定了要离婚。”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枢机
(1) 指朝廷的重要职位或机构
(2) 比喻事物的关键
言行,君子之枢机也。——《易·系辞》
夫耳目,心之枢机也。——《国语·周语下》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大度
(1) 胸怀开阔,气量宽宏
豁达大度
(2) 宏伟的抱负
(高祖)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史记·高祖本纪》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蝉嫣
(1).连续不断。《汉书·扬雄传上》:“有 周氏 之蝉嫣兮,或鼻祖於 汾 隅。”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蝉嫣,连也,言与 周氏 亲连也。” 宋 黄庭坚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蝉嫣世有人,风壑啸两虎。” 清 许赓扬 《祭业师冯桂芬文》:“呜呼!在山之泉,公固能淡;门业蝉嫣,公更无憾。” 王国维 《观堂集林·商三句兵跋》:“ 商 句兵三,出 保定 清苑 之南乡……三器之文,蝉嫣相承,盖一时所铸。” 章炳麟 《顶羯罗君颂》:“家世蝉嫣,牒有闕文。”
(2).见“ 蝉焉 ”。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有人
(1).谓有杰出的人物。《晋书·忠义传序》:“ 卞壼 、 刘超 、 钟雅 、 周虓 等已入列传,其餘即敍其行事,以为《忠义传》,用旌 晋氏 之有人焉。” 唐 韩愈 《兴元少尹房君墓志》:“ 房 故为官族,称世有人。”
(2).谓有靠山。如:朝中有人好做官。
(3).泛指有某人。《孟子·尽心下》:“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樱桃小口娇声颤,不防花下,有人肠断。” 巴金 《春》一:“有人从梅林那面走过来,发出了这样的叫声。”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两虎
比喻两雄,两个强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鬭,其势不俱生。”《后汉书·寇恂传》:“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鬭?今日朕分之。’”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三:“ 赵 倚两虎鬭, 晋 为六卿分。”《宋史·张俊传》:“臣尝语 世忠 俊 ,陛下倚此二大将,譬如两虎,固当各守藩篱,使寇不敢进。”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心学
(1).犹言思想修养。 宋 范成大 《寄题筠州钱有文明府新昌小道院》诗:“忠厚平生心学,敏明随处民功。”
(2).以 陆九渊 、 王守仁 为代表的 宋 明 理学的一个流派,即所谓良知之学。为学主“明本心”、“致良知”。认为心为宇宙的本原。 明 宋濂 《六经论》:“‘六经’皆心学也。心中之理无不具,故‘六经’之言无不该,‘六经’所以笔吾心之理者也。” 明 王守仁 《<陆象山先生全集>叙》:“圣人之学,心学也。”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心学》。
(3).即心理学。 严复 《原强》:“继乃论生学、心学之理,而要其归於羣学焉。”参见“ 心理学 ”。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忠孝
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孝经·开宗明义》“终於立身” 汉 郑玄 注:“忠孝道著,乃能扬名荣亲,故曰终於立身也。”《东观汉记·北海敬王刘睦传》:“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 唐 韩愈 《潮州请置乡校牒》:“人吏目不识乡饮酒之礼,或未尝闻《鹿鸣》之歌,忠孝之行不劝,亦县之耻也。”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王风既降,圣教莫修,忠孝情衰,廉耻道丧。”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鄙事
(1).鄙人之事。旧多指各种技艺与耕种等体力劳动。《论语·子罕》:“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故多能为鄙人之事。” 宋 黄庭坚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小心学忠孝,鄙事能壠亩。”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三章:“皆熟悉工艺,多能鄙事。”
(2).指鄙俗琐细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梁 世有 庾晏婴 、 祖孙登 ,连古人姓为名字,亦鄙事也。”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 孔父 截翦浮词,裁成《雅》、《誥》,去其鄙事,直云惭德。”《二刻拍案惊奇》卷七:“然如此鄙事,不知大人何以知而问及?”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持论
把自己的主张发表出来;立论
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汉书·儒林传》
持 * 允
持论有据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奉身
(1).献身;尽职。 宋 王禹偁 《官舍偶题》诗:“奉身无实事,困我为虚名。”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太真借饷》:“事若有济,则臣主同祚;万一不捷,亦当奉身以谢先帝。”
(2).养身;守身。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上:“﹝ 卢怀慎 ﹞为黄门侍郎,在东都掌选事,奉身之具,纔一布囊耳。” 清 陈裴之 《湘烟小录》卷二:“箇儂吹气如兰,奉身如玉,除是侍香金童,甫能消受耳。”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夸诩
犹夸耀。《新唐书·后妃传上·杨贵妃》:“见它第有胜者,輒坏復造,务以瓌侈相夸詡。” 宋 叶适 《太府少卿福建运直宝谟阁李公墓志铭》:“边事既坏矣,尚多夸詡以悮朝听。”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祝唐二赋》:“ 祝枝山 作《观云赋》,手书以赠 东桥先生 。先生甚重之,每遇文士在座,即出而展翫,甚相夸詡。”
夸耀。《文选·扬雄<羽猎赋>》:“然至羽猎,甲车戎马,器械储偫,禁蘌所营,尚泰奢丽夸詡,非 尧 、 舜 、 成汤 、 文王 三驱之意也。” 刘良 注:“谓苑圃宫观尚奢丽夸人也。”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近世学士饰藻繢以夸詡,增刑法以趋嚮,析财利以拘曲者,则有闻矣。”《解放军报》1977.1.12:“品德洁如玉,功高不夸诩。”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南园
(1).园名。在 广东 广州市 南。 明 洪武 初, 赵介 、 孙蕡 等五人在此结社,号 南园 五子。 嘉靖 时,又有 欧大任 梁有誉 等五人,于此结社,号 南园 后五子。参见“ 南园十先生 ”。
(2).泛指园圃。 晋 张协 《杂诗》之八:“借问此何时,胡蝶飞南园。” 唐 柳宗元 《冉溪》诗:“却学 寿张 樊敬侯 ,种漆南园待成器。”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文会
(1).文士饮酒赋诗或切磋学问的聚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逮 明帝 秉哲,雅好文会。” 唐 杨炯 《晦日药园诗序》:“请诸文会之游,共纪当年之事。”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总评》:“每与此先生文会剧谈,至意气倾豁处,此先生輒曰:相与读 山谷 赋可乎?”《儒林外史》第三回:“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
(2).指文人结合的团体。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更有文会、夜学、印书会、新闻馆,别有大书院九处。”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英俊
(1) 才智过人的
英俊青年
(2) 容貌俊秀又有风度的
英俊的小伙子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何当
(1).犹何日,何时。《玉台新咏·古绝句一》:“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 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郁达夫 《奉怀》诗:“何当剪烛 江 南墅,重试清谈到夜分。”
(2).犹何妨;何如。 唐 武元衡 《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诗:“闻説 唐生 子孙在,何当一为问穷通?” 宋 苏轼 《龟山辩才师》诗:“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供井磑。”
(3).犹安得,怎能。 唐 岑参 《阻戎泸间群盗》诗:“帝乡北近日, 瀘口 南连蛮。何当遇 长房 ,缩地到京关。” 宋 王安石 《次韵答陈正叔》之二:“何当水石他年住,更把韦编静处开。” 清 钱谦益 《玉堂双燕行送刘晋卿赵景之两太史谪官》诗:“何当鸣梧比丹凤,且愿衔花效黄雀。”
(4).犹何况。 唐 王昌龄 《江上闻笛》诗:“不知谁家子,復奏 邯郸 音,水客皆拥棹,空霜遂盈襟。羸马望北走,迁人悲 越 吟。何当边草白,旌节 陇 城阴。” 宋 苏轼 《无题》诗:“年光与时景,顷刻互衰变。何当血肉身,安得常强健!” 明 陈所闻 《金落索·闺怨》套曲:“ 姮娥 尚悔偷灵药,风雨何当忆故人?”
(5).犹合当,应当。 唐 杜甫 《画鹰》诗:“絛鏇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宋 王安石 《送潘景纯》诗:“明时正欲精蒐选,荣路何当力荐延。”京剧《雁门关》第一场:“决胜千里辨输赢,单注着 黄巢 今日何当败。”
(6).犹何尝。 晋 傅玄 《秦女休行》:“百男何当益,不如一女良。”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休沐
休息洗沐,犹休假。《汉书·霍光传》:“ 光 时休沐出, 桀 輒入,代 光 决事。”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宝光寺》:“京邑士子,至於良辰美日,休沐告归,徵友命朋,来游此寺。”《初学记》卷二十:“休假亦曰休沐。《汉律》:‘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 宋 范成大 《次韵韩无咎右司上巳泛湖》:“休沐辰良不待晴,径称闲客此闲行。” 郑观应 《议院》:“惟礼拜日得告休沐,餘日悉开院议事。” 郁达夫 《偕吴秋山游鼓山》诗:“休沐同登屴崱峰,扶摇直上乘抟风。”
宋代,黄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