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清日山行有感·其四】作者:李孙宸 朝代:明代
[踏清日山行有感·其四]踏清日山行有感·其四原文
三月山花处处开,提篮山妇暮归来。
斜插满头欢索笑,不知身为酹坟回。
[踏清日山行有感·其四]诗词问答
问:踏清日山行有感·其四的作者是谁?答:李孙宸
问:踏清日山行有感·其四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踏清日山行有感·其四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李孙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孙宸
[踏清日山行有感·其四]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踏清日山行有感·其四]参考注释
[踏清日山行有感·其四]三月
(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
(2) 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
(3) 三个月
[踏清日山行有感·其四]山花
(1).山间野花。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水流平涧下,山花满谷开。” 唐 杜甫 《早花》诗:“腊日 巴江 曲,山花已自开。” 金 赵秉文 《仿摩诘“独坐幽篁里”》诗:“石上多古苔,山花间红碧。” 陈毅 《枣园曲》:“喜四面山花无数, 延河 水伴秧歌唱,看诗词大国推盟主。”
(2).植物名。 唐 段公路 《北户录·山花燕支》:“山花,丛生。 端州 山崦间多有之。其叶类蓝。其花似蓼,抽穗长二三寸,作青白色。正月开。土人採含苞者卖之,用为燕支粉,或持染绢帛,其红不下蓝花。”
[踏清日山行有感·其四]处处
(1) 在各个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在各个方面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处处掀起建设祖国的浪潮
[踏清日山行有感·其四]提篮
有提梁的篮子
[踏清日山行有感·其四]山妇
生长在山区的妇女。《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那妻子姓 唐 ,也是做皮匠的女儿,年纪只好刚二十岁。起先 季春江 也只道是个山妇,谁知是个乔才。”
[踏清日山行有感·其四]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踏清日山行有感·其四]索笑
犹逗乐;取笑。 宋 陆游 《梅花》诗:“不愁索笑无多子,惟恨相思太瘦生。” 清 赵翼 《题洪建侯梅花小照》诗:“如何孤山翁,衰丑强索笑。” 清 薛雪 《一瓢诗话》:“然其( 刘随州 )豪赡老成,则皆过之,得意处竟可与 少陵 索笑。” 姚锡钧 《似了公》诗:“顾我嬉春曾独住,输君索笑自无端。”
[踏清日山行有感·其四]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明代,李孙宸,踏清日山行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