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仙客】作者:王哲 朝代:元代
[迎仙客]迎仙客原文
这曲破,先入破。
迎仙客处休言破。
勘得破,识得破。
看看把我,肚皮都憋破。
会做么,是恁么。
奈何子午贪眠么。
说甚么,道甚么。
自家暗里,独自行持么。
[迎仙客]诗词问答
问:迎仙客的作者是谁?答:王哲
问:迎仙客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迎仙客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哲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哲
[迎仙客]参考注释
[迎仙客]曲破
唐 宋 乐舞名。大曲的第三段称“破”,单演唱此段称“曲破”。节奏紧促,有歌有舞。 宋 代甚为流行,宫廷大宴时常同其他节目轮番演出。 宋 元 南戏中也有用曲破的,似仅有吹奏乐曲而无舞蹈。 唐 元稹 《琵琶歌》:“月寒一声深殿磬,骤弹曲破音繁併。”《宋史·乐志十七》:“ 太宗 洞晓音律,前后亲製大小曲及因旧曲剏新声者,总三百九十。凡製大曲十八……曲破二十九。” 元 薛昂夫 《端正好·高隐》套曲:“ 史牛斤 嘲会歌, 强沙三 舞一会曲破。”参阅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卷九。
[迎仙客]入破
(1). 唐 宋 大曲的专用语。大曲每套都有十余遍,归入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入破即为破这一段的第一遍。 唐 白居易 《卧听法曲霓裳》诗:“朦朧闲梦初成后,宛转柔声入破时。”《新唐书·五行志二》:“至其曲遍繁声,皆谓之‘入破’……破者,盖破碎云。”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 天寳 后,曲遍繁声,皆名入破。破者,破碎之义也。” 吴熊和 《唐宋词通论·词调》:“中序多慢拍,入破以后则节奏加快,转为快拍。”
(2).借指乐声骤变为繁碎之音。 阿英 《艺术家的故事》二:“其后急发一声,曰的沥得定栋,则繁声入破,如万弩之齐发,如急雨之骤至,若有千万手同击者。”
[迎仙客]迎仙客
(1). 唐 大曲名。 唐 崔令钦 《教坊记》:“曲名:……《迎仙客》。”
(2).词牌名。调见 宋 史浩 词。
(3).曲牌名。属中吕宫。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明 汤显祖 《邯郸记·度世》。
[迎仙客]言破
说穿。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二折:“儿也,你若得飞出城门便是你一命脱,我少不的到圣人前自言破。怕只怕 王枢密 的刻薄,百般的将你个 杨六郎 摧挫。”
[迎仙客]识得
懂得,知道。《水浒传》第三八回:“ 李逵 虽然也识得水,却不甚高。当时慌了手脚。”《儒林外史》第一回:“况你埋没在这乡村镇上,虽有才学,谁人是识得你的?”
[迎仙客]看看
(1) 查看,细看,检查
士兵,让我看看你的通行证
(2) 渐渐
看看脚酸腿软
(3) 眼前,即将
看看又还秋暮
[迎仙客]肚皮
〈方〉∶指腹部
[迎仙客]恁么
(1).这样,如此。《景德传灯录·道林禅师》:“ 白 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 宋 柳永 《定风波》词:“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水浒传》第二九回:“恁么却才中我意,去打 蒋门神 ,教我也有些胆量。”《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亦不知付柬帖儿来的是何人,打死也只是恁么招供。”
(2).怎么样;什么。《坛经·机缘品》:“﹝ 怀让禪师 ﹞礼拜……师曰:‘什么物,恁么来?’”《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赵家庄》:“哭恁么?没有银子便哭,有了银子又会撒漫起来。”《快心编初集》第一回:“虽有了这几两屋价,济得恁么事来。”
[迎仙客]奈何
(1) 怎么办
无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礼
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且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zīzhū ),古代重量单位,一铢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六铢为一锱,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宫赋》
奈何饮于酒肆。——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惩治;对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迎仙客]子午
(1).指南北。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 唐 苏颋 《唐长安西明寺塔碑》:“揆阴阳之中,居子午之直,丛依观阁,层立殿堂。”《宋史·天文志一》:“ 南阳 孔定 製铜仪,有双规,规正距子午以象天;有横规,判仪之中以象地。”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若针之子午未定,舵之东西游移,则徘徊莫适,悵悵何之?”
(2).指夜半和正午。旧时计时法,以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为“子”时,以白昼十一时至一时为“午”时。 唐 吕岩 《延寿》诗:“子午常餐日月精,玄关门户啟还扃。”
(3).见“ 子午谷 ”。
[迎仙客]甚么
什么。 唐 吕岩 《赠江州太平观道士》诗:“不知甚么汉,一任辈流嗤。” 元 刘唐卿 《蔡顺奉母》第二折:“要我这婆婆好,不问要甚么,都得捨。”《水浒传》第五四回:“ 李逵 道:‘你使的甚么鸟好,教众人喝采!’”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对江烟火更大,江桥被烟包围着,甚么也看不见。”
[迎仙客]自家
〈方〉∶自己
[迎仙客]暗里
(1) 暗中
(2) 在心里
[迎仙客]独自
只有自己一个人
[迎仙客]行持
施用。《水浒传》第八七回:“﹝ 兀颜延寿 ﹞心中疑道:‘此必是 宋江 行持妖法。休问怎生,只就这里死撞出去。’”《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最下者行持符籙,役使鬼神,设章醮以通上界,建考照以达冥途。”
佛教语。谓精勤修行,持守佛法戒律。《万善同归集》卷三:“是以佛法贵在行持,不取一期口辩。”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缁黄杂记》:“余读 刘兴朝 《悟道发真集》,其言曰:‘余少治儒术,长登仕版,盖未尝信佛也。三十有二岁,见 东林 长老 总公 ,与之语七日,始生信焉,即取其书,读之三年,盖恨其信之之晚也。然循其理而体会,则似悟还迷,依其法而行持,则蹔静还扰。’”参见“ 持行 ”。
元代,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