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瀑三首·其二】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对瀑三首·其二]对瀑三首·其二原文
扫尘之喻非为创,自是恒言耐可思。
设曰心尘应扫却,瀑云舍我更资谁。
[对瀑三首·其二]诗词问答
问:对瀑三首·其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对瀑三首·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对瀑三首·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对瀑三首·其二]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七
[对瀑三首·其二]参考注释
[对瀑三首·其二]扫尘
(1).扫去灰尘。泛指清扫。《梁书·武帝纪上》:“取 新垒 其如拾芥,扑 朱爵 其犹扫尘。”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常谓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故有一书每三四校犹有脱繆。” 鲁迅 《彷徨·祝福》:“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 逯斐 《夜航》一:“腊月二十三那天,小学里的 邵老师 ,带着红领巾们,到军属家去扫尘。”
(2).喻清除敌军。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灭跡扫尘,斩其梟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对瀑三首·其二]非为
(1).干不顾法纪或礼法的坏事。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贪赃坏法,饮酒非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鬼爷爷》:“然颇慎行止,不敢非为。”
(2).指违法或违反道德的坏事、坏行为。《水浒传》第三五回:“不孝逆子,做下非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土番点卯》:“尔宜躬先奉法以统一乡之众,以尽轨于法,稍有非为,惟尔总是问。”
(3).不顾法纪或礼法。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四折:“我痴心想望贞洁,你做事忒杀非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小人颇知礼法,极守本分的,怎敢干此非为之事。”
[对瀑三首·其二]自是
(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对瀑三首·其二]恒言
常言,俗语。《孟子·离娄上》:“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国家。” 明 刘基 《官箴上》:“人有恆言:视民如儿,无反厥好。”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奈何曲》中云‘非奴苦要孝名传,只为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此二语虽属恆言,人人可道,独不宜出 五娘 之口。”
[对瀑三首·其二]耐可
(1).宁可;愿得。 唐 刘长卿 《赴宣州使院留辞韦使君》诗:“耐可机心息,其如羽檄何!” 宋 薛嵎 《寄公衮舍弟》诗:“余生百计拙,耐可事清吟。” 清 曹贞吉 《沁园春·赠柳敬亭》词:“荡子辞家,羈人远戍,耐可逢场作戏来。”
(2).怎得,安得。 唐 李白 《陪族叔晔及贾舍人至游洞庭》诗之二:“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宋 敖陶孙 《上闽帅范石湖》诗:“骚人有几登青竹,耐可同时欠执鞭。” 明 王世贞 《闻南中流言有感》诗之三:“偶然文字落尘寰,耐可争名眼睫间。” 清 曹寅 《集余园看梅同人限字赋诗追忆昔游有感而作》:“频年漫信能分别,耐可巡簷细讨论。”
[对瀑三首·其二]心尘
心中的灰尘。喻杂念。 南朝 齐 张融 《答周颙书》:“至夫游无荡思,心尘自拂。”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外清眼境,内净心尘。”
乾隆,对瀑,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