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三乡诗】作者:王硕 朝代:唐代
[和三乡诗]和三乡诗原文
无姓无名越水滨,芳词空怨路傍人。
莫教才子偏惆怅,宋玉东家是旧邻。
[和三乡诗]诗词问答
问:和三乡诗的作者是谁?答:王硕
问:和三乡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和三乡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和三乡诗]王硕和三乡诗 书法图
和三乡诗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726-7
[和三乡诗]参考注释
[和三乡诗]无名
(1) 没有名称或名声
师出无名
(2) 没有缘由或说不清缘由的
无名火
[和三乡诗]水滨
靠近水的场所;岸边
[和三乡诗]芳词
(1).优美的文词。 明 何景明 《六子诗·边太常贡》:“芳词洒清风,藻思兴文澜。”
(2).对闺房书简的美称。 明 杨珽 《龙膏记·传情》:“拂花笺青闺写怨,寄芳词黄雀传言。”
[和三乡诗]莫教
犹莫非。《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 吴教授 听得外面声音,不是别人,是我浑家和 锦儿 ,怎知道我和 王七三 官人在这里?莫教也是鬼?”
[和三乡诗]才子
(1) 才华出众的人
才子佳人
(2) 长于文艺创作的人
[和三乡诗]惆怅
伤感;愁闷;失意
羁旅而无友生,惘怅兮而私自怜。——《楚辞·九辩》
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三国演义》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和三乡诗]宋玉
战国 时 楚 人,辞赋家。或称是 屈原 弟子,曾为 楚顷襄王 大夫。其流传作品,以《九辩》最为可信。《九辩》首句为“悲哉秋之为气也”,故后人常以 宋玉 为悲秋悯志的代表人物。又传说其人才高貌美,遂亦为美男子的代称。 唐 张鷟 《游仙窟》:“华容婀娜,天上无儔;玉体逶迤,人间少匹。辉辉面子,荏苒畏弹穿;细细腰支,参差疑勒断。 韩娥 宋玉 ,见则愁生; 絳树 青琴 ,对之羞死。” 宋 周邦彦 《红罗袄·秋悲》词:“ 楚 客忆江蘺,算 宋玉 未必为秋悲。” 明 陈所闻 《闺思》曲之一:“销魂鶯燕偏拖逗,不知 宋玉 何缘独怨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若非 宋玉 墙边过,定是 潘安 车上来。”
[和三乡诗]东家
旧时称聘用、雇用自己的人或称租给自己土地的人
唐代,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