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寄别国清月老】_邓深 | 宋代

【寄别国清月老】作者:邓深 朝代:宋代

[寄别国清月老]寄别国清月老原文

珍重国清老,由来隐薜萝。
诗清堪供佛,禅定已降魔。
不向名山住,其如讲席何。
无心聊一出,馀论自相多。
别去今逾远,后期难得过。
丁宁一句子,还肯寄来么。

[寄别国清月老]诗词问答

问:寄别国清月老的作者是谁?答:邓深
问:寄别国清月老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邓深的名句有哪些?答:邓深

[寄别国清月老]邓深寄别国清月老 书法图

【寄别国清月老】_邓深 | 宋代
寄别国清月老书法作品

[寄别国清月老]参考注释

[寄别国清月老]重国

(1).古代多指重要的或强大的侯国。《管子·霸言》:“大国小之,曲国正之,彊国弱之,重国轻之,乱国并之。”《史记·周本纪》:“是 周 常不失重国之交也。” 张守节 正义:“ 周 常不失大国之交也。”

(2).谓使国家强盛。《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歷,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寄别国清月老]清老

清新而老练。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 刘掞 ﹞诗亦清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闺秀 金兑 诗,已採入诗话矣。今又寄其母 毛仲瑛 ( 穀 )诗来,风格清老,足见渊源有自。”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金岱峰诗》:“诗沉著清老,无描头画角习气。”

[寄别国清月老]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寄别国清月老]薜萝

(1).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王逸 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齐书·高逸传·宗测》:“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 唐 张乔 《送陆处士》诗:“若向仙巖住,还应著薜萝。”

(2).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 南朝 梁 吴均 《与顾章书》:“僕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唐 韩偓 《雪中过重湖信笔偶题》诗:“道方时险拟如何,謫去甘心隐薜萝。”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之二:“十年冷署付蹉跎,归去空山卧薜萝。”

[寄别国清月老]供佛

以花果时饈等列置佛前以祭祀。《南史·齐晋安王子懋传》:“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甖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 宋 刘克庄 《跋小寺旧题》诗:“而今柑子圆如弹,不见浇花供佛人。”

[寄别国清月老]禅定

(1).佛教禅宗修行方法之一。一心审考为禅,息虑凝心为定。佛教修行者以为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久之达到身心安稳、观照明净的境地,即为禅定。又禅为 * 天之法,定为无 * 天之法。依其入定程度的浅深,并有四禅( * 定)、四定(无 * 定)的区分。《坛经·坐禅品》:“何名禪定?外离相为禪,内不乱为定……外禪内定为禪定。”《长阿含经·第二分十上经》:“思维观察,分别法义,心得欢喜。得欢喜已,便得法爱。得法爱已,身心安稳。身心安稳已,则得禪定。得禪定已,得如实智。是谓初解脱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番僧习禪定者,於冰合时裹一岁粮休焉。”

(2).谓坐禅习定。 唐 贾岛 《赠无怀禅师》诗:“禪定石牀暖,月移山树秋。” 唐 戴叔伦 《题武当逸禅师兰若》诗:“经山涉水向何处,羞见竹林禪定人。” 元 马致远 《寿阳曲·烟寺晚钟》:“顺西风晚鐘三四声,怎生教老僧禪定?”

[寄别国清月老]降魔

佛教语。相传 释迦牟尼 在成佛前,曾与魔王进行激烈斗争,并取得胜利。佛教史上称为“降魔”。见《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后常用作降服妖魔的典故。 宋 王安石 《南乡子》词:“作么有疏亲?我自降魔 * 。” 元 王恽 《番禺权》诗:“笑挥堪解虎,静倚可降魔。”《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且住,且住!你去未得。吾有法宝,未曾传与汝。道童,与吾取过降魔太阿神光宝剑来。”

[寄别国清月老]其如

怎奈;无奈。 唐 刘长卿 《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诗:“虽欲少留此,其如归限催。”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之六:“料得明年秋色在,香可爱,其如镜里花颜改。” 元 萧德祥 《杀狗劝夫》第三折:“你倒生的乖,其如我不騃。你将人杀死,怎教兄弟埋。”

[寄别国清月老]讲席

高僧、儒师讲经讲学的席位。亦用作对师长、学者的尊称。 南朝 梁 沉约 《为齐竟陵王发讲疏》:“置讲席於上邸,集名僧於帝畿。” 唐 戴叔伦 《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之三:“近闻离讲席,听雨半山眠。” 清 唐孙华 《寿王冰庵太守五十韵》:“讲席儒氊冷,篱门窟室卑。”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遣 唐 留学生学成归国,往往担任经史的讲席,传授弟子。”

[寄别国清月老]无心

(1) 没有心情,没有做某事的念头

无心恋战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寄别国清月老]一出

(1).谓出生或出现一次。《商君书·农战》:“今夫螟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数年不食。”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 老子 授之於 元君 , 元君 曰:‘此道至重,百世一出,藏之石室。’”

(2).谓出行或出来任事。“一”,语气助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故 子贡 一出,存 鲁 、乱 齐 、破 吴 、彊 晋 而霸 越 。” 宋 陆九渊 《陆修职墓表》:“介其乡之贤者致礼以延公,公却之再三,请益固,公为一出, 桐岭 学者於是变而乐义理之言。”

(3).完全出于。《史记·吕太后本纪》:“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4).一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有人道上见者,问云:‘公何处来?’答曰:‘今日与 谢孝 剧谈一出来。’”

(5).犹一套。《景德传灯录·潭州云岩昙晟禅师》:“ 药山 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我亦弄得。’师曰:‘和尚弄得几出?’曰:‘我弄得一出。’”

(6).传奇剧本结构上的一个段落。《醒世姻缘传》第六九回:“摆酒唱戏,公同饯行。当中坐首席的点了一本《荆釵》,找了一出《月下斩貂蝉》,一出《独行千里》,方各散席回房。”

[寄别国清月老]自相

相互。《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两承差自相商议了一回道:‘除非如此如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诸峯自相掩蔽,不能一目尽也。”

(1).亲自察看。《三国志·吴志·薛综传》:“自臣昔客始至之时, 珠崖 除州县嫁聚,皆须八月引户,人民集会之时,男女自相可适,乃为夫妻,父母不能止。”

(2).佛教语。指事物各自外现的形象特征。与“共相”相对。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物﹞无毕同,故有自相;无毕异,故有共相。”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浮屠之言曰:从一青计之,以是青为自相,以凡青为共相,青同也。以凡青为自相,以赤、白、黄、紫为共相,显色同也。以显色为自相,以声、香、味、触为共相,色聚同也。”参见“ 共相 ”。

[寄别国清月老]逾远

亦作“踰远”。1.远行。《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有肆险以稟朔,或踰远而纳賮。” 李善 注引《孟子》:“有远行者必以賮。”

(2).犹遥远。 晋 潘岳 《寡妇赋》:“遥逝兮逾远,缅邈兮长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昔有苾芻,勤励心身,屏居修定,岁月逾远,不证圣果。” 廖平 《<群经大义>序》:“方今去古逾远,史册政典,日新月积,数十百倍於经传。”

[寄别国清月老]后期

某一时期的后一阶段

文艺复兴时代的后期

[寄别国清月老]难得

(1) 很难做到(含珍重意)

难得他这么忙还惦记着我们

(2) 少有;不经常;不易得到

这是难得的大雪

[寄别国清月老]宁一

亦作“ 寧壹 ”。安定统一。《史记·曹相国世家》:“ 萧何 为法,顜若画一; 曹参 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浄,民以寧一。”《宋书·沉文秀传》:“今天下已定,四方寧壹,卿独守穷城,何所归奉?” 唐 白居易 《论刑法之弊策》:“臣伏以今之刑法, 太宗 之刑法也;今之天下, 太宗 之天下也。何乃用於昔,而俗以寧壹,行於今,而人未休和?”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沛然谁能御?四海望寧一。”

[寄别国清月老]句子

(1) 词和词组由句法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这个句子真长

(2) 冷言冷语

说上去非但不听,而且还要受他们的句子。——明· 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

【寄别国清月老】_邓深 | 宋代
  • 【彭城行】_文天祥 | 宋代
  • 【彭城行】_文天祥 | 宋代 >> 【彭城行】_文天祥 | 宋代...

    【寄别国清月老】_邓深 | 宋代
  • 【句】_释惠崇 | 宋代
  • 【句】_释惠崇 | 宋代 >> 【句】_释惠崇 | 宋代...

    【寄别国清月老】_邓深 | 宋代
  • 【和应之永日】_张耒 | 宋代
  • 【和应之永日】_张耒 | 宋代 >> 【和应之永日】_张耒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