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_杨万里 | 宋代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和罗巨济山居十咏原文

秀溪何处好?腊尾与春初。
山色梅边净,人家竹里居。
先生来得得,一笑意舒舒。
归路无灯火,冰轮挂岭隅。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诗词问答

问:和罗巨济山居十咏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和罗巨济山居十咏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杨万里和罗巨济山居十咏 书法图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_杨万里 | 宋代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书法作品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参考注释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腊尾

农历年末。 宋 宋祁 《守岁》诗:“夜寒穷腊尾,春色併年初。” 清 张问陶 《梅花》诗:“腊尾春头放几枝,风霜雨露总无私。”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山色

山的景色。 唐 岑参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 欧阳修 《朝中措·平山堂》词:“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叶圣陶 《从西安到兰州》:“一会儿出了隧道,又看见窗外的天光山色。”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人家

(1) 代词,指说话人或听话人以外的人

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2) 代词,指某个人或某些人

把信给人家送去

(3) 代词,指说话者本人

人家等你半天了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里居

(1) 〈方〉

(2) 住址

(3) 乡居,辞官返乡居住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来得

显得

骑车太累,不如叫辆出租来得舒服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笑意

指笑时表现的神态。 茅盾 《子夜》三:“小客厅的前右侧的门口站着一位军装的少年,腰肢挺得笔直,清秀而带点威武气概的脸上半含着笑意,眼光炯炯地:是 雷参谋 !” 巴金 《秋》二:“ 高忠 看见 克定 这样镇静,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 郭小川 《木瓜树的风波》诗:“他的笑意逐渐填满了脸上的皱纹。”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舒舒

(1).水流缓慢貌。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诗:“ 淮 之水舒舒, 楚 山直丛丛。” 宋 苏轼 《新渠诗》:“ 新渠 之水,其来舒舒,溢流於野,至於通衢。”

(2).行动迟缓貌。 唐 韩愈 《复志赋》:“排国门而东出兮,慨余行之舒舒。” 宋 王安石 《得子固书因寄》诗:“子行何舒舒,吾望已汲汲。”

(3).安适貌。 唐 孟郊 《靖安寄居》诗:“役生皆促促,心竟谁舒舒。” 明 方孝孺 《思孝堂记》:“人恒在乎亲侧,朝而怡怡,暮而舒舒,岂知其为乐哉?”

(4).迎风飘拂貌。 宋 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公来自东,旗纛舒舒。” 宋 陆游 《将之京口》诗:“船头坎坎回帆鼓,旗尾舒舒下水风。”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归路

归途;往回走的道路

孩子们在大树林里越走越远,终于迷失了归路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灯火

泛指亮着的灯烛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冰轮

指明月。 唐 王初 《银河》诗:“歷歷素榆飘玉叶,涓涓清月溼冰轮。” 宋 苏轼 《宿九仙山》诗:“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西游记》第二五回:“ 行者 道:‘此时万籟无声,冰轮明显,正好走了去罢。’”京剧《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早又东升。”

,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_杨万里 | 宋代
  • 【借朱约山韵就贺挂冠】_文天祥 | 宋代
  • 【借朱约山韵就贺挂冠】_文天祥 | 宋代 >> 【借朱约山韵就贺挂冠】_文天祥 | 宋代...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_杨万里 | 宋代
  • 【俗叹】_方回 | 宋代
  • 【俗叹】_方回 | 宋代 >> 【俗叹】_方回 | 宋代...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_杨万里 | 宋代
  • 【李光祖自了翁法窟来访余于钟山留十日方知鼻孔大头向下既行作六首送之·其五】_释德洪 | 宋代
  • 【李光祖自了翁法窟来访余于钟山留十日方知鼻孔大头向下既行作六首送之·其五】_释德洪 | 宋代 >> 【李光祖自了翁法窟来访余于钟山留十日方知鼻孔大头向下既行作六首送之·其五】_释德洪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