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原文
年前南方率沾雪,新正北省亦有报。
惟是近畿尚冀恩,所幸冬腊泽深浩。
今朝喜接方伯奏,杭城优被春霙妙。
缤纷融化不计寸,积地尚馀四寸告。
先是苏城亦驰章,六出瑞同浙如约。
苏杭昨岁胥偏灾,获此庶可麦秋兆。
淮徐尚盻递佳音,灾重于南农更要。
披疏慰不抵忧多,远近同一同云眺。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诗词问答
问:《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注释
1.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二十
2. 上年江浙安徽等省均于冬腊得雪自数寸至盈尺不?新正山东山西陜甘各督抚复据陆续奏报得雪寔为欣慰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参考注释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南方
位于一特定的或暗示的方位点以南的地区或国家(在我国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
今南方(川之西南、滇之北部)已定。——诸葛亮《出师表》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新正
农历新年正月
因岁暮就在家过了年,新正方起身上任。——《平山冷燕》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北省
指尚书省。因尚书省在宫阙之北,故称。《北齐书·宋游道传》:“ 文襄 谓 暹 、 游道 曰:‘卿一人处南臺,一人处北省,当使天下肃然。’” 唐 李群玉 《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北省諫书藏旧草,南宫郎署握新兰。” 宋 王安石 《贺杭州蒋密学启》:“伏审拜命徽章,陛荣北省,伏惟庆慰。”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近畿
邻近国都的地方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方伯
殷 周 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 汉 以来之刺史, 唐 之采访使、观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称“方伯”。《礼记·王制》:“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千里之外设方伯。”《史记·周本纪》:“ 周 室衰微,诸侯彊并弱, 齐 、 楚 、 秦 、 晋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郑司农 曰:“长诸侯为方伯。”《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 唐 韩愈 《送许使君刺郢州序》:“ 于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荐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访使,旋升方伯,改授 云南 巡抚。”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缤纷
繁多而杂乱
五彩缤纷
色彩缤纷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融化
(1) 变为液体
冰淇淋在太阳下融化了
(2) 如冰、雪从冻结变为液态
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不计
不计较;不考虑
不计成本
不计个人得失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先是
在此以前。多用于追述往事之词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先是贝勒统军。——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六出
雪花的别称
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独六出。——《宋书·符瑞志下》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如约
谓按照约定行事。《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使人致命 怀王 , 怀王 曰:‘如约。’乃尊 怀王 为 义帝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相去二三千里,岂能必如约哉!”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一:“恰好 大文 如约来了。”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苏杭
苏州 、 杭州 的并称。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自 金陵 至 苏 杭 。” 郭小川 《县委书记的浪漫主义》诗:“大川小沟,赛过 苏 杭 二州。”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偏灾
犹言大灾。指危害很大的灾害。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旱潦》:“比年北五省水旱偏灾,无岁不有。”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麦秋
麦子成熟后的收割季节,一般在夏季,但具体日期各地不一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佳音
好的消息
伫盼佳音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不抵
(1).方言。不中用,不顶事。 康濯 《我的两家房东》:“多捞上两颗吧,也是个不抵!”
(2).不及,比不上。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三二回:“别吹牛,谁不抵你放哨,一个狼就吓得尿到裤裆里。”《扬州评话选·杨香武一盗九龙杯》:“这种酒我看不吃倒好,不抵在家里自如,首先坐就不敢满坐,只能占一个屁股头。”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远近
(1) 远处和近处
远近闻名
(2) 指距离的长短
(3) 指关系的亲疏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同一
(1) 相同;同样
同一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
(2) 一致
[浙江巡抚福崧奏报得雪诗以志事]同云
《诗·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朱熹 集传:“同云,云一色也。将雪之候如此。”因以为降雪之典。 唐 李咸用 《大雪歌》:“同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 宋 周邦彦 《女冠子·雪景》词:“同云密布。撒梨花、柳絮飞舞。”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书长安看花前后记辛壬癸甲录后》:“丁酉入春以来,同云酿雪,春寒特甚。”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