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披襟楼】_乾隆 | 清代

【披襟楼】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披襟楼]披襟楼原文

偶登披襟楼,因思披襟义。

人各有襟怀,蕴中各深閟。

对面千里如,倾吐实艰示。

必也廓然公,兼之坦若意。

胥忘物我心,乃契光霁致。

设云畅远观,未悉颜额志。

[披襟楼]诗词问答

问:披襟楼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披襟楼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披襟楼]注释

1. 押寘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五

[披襟楼]参考注释

[披襟楼]披襟

(1).敝开衣襟。多喻舒畅心怀。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有风颯然而至,王廼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宋 张景星 《秋日白鹭亭》诗:“开樽屏丝竹,披襟向萧籟。” 清 杜岕 《张大育头陀抱琴来同孟新听弹》诗:“一曲《涂山操》,披襟此日过。”

(2).指衣衫破烂,把衣襟拖挂下来。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二:“那些壮丁们在每一个人身上穿着一件卫生衣……大框小洞,带片披襟,甚至有的一边袖筒短了一截。”

(3).亦作“ 披衿 ”。犹披心。谓推诚相与。《晋书·周顗传》:“ 伯仁 总角於东宫相遇,一面披襟,便许之三事,何图不幸自貽王法。”《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临海伏府君集>序》:“与君道合神遇,投分披衿。” 唐 杜甫 《奉赠卢五丈参谋琚》诗:“入幕知 孙楚 ,披襟得 郑侨 。” 清 陈盟 《与亲友话旧》诗:“所愿故乡归有路,披襟重话再生欢。”

[披襟楼]襟义

交情,情谊。

[披襟楼]襟怀

胸襟;胸怀;心胸

襟怀坦白

[披襟楼]深閟

深邃静寂。 明 黄潜 《敬亭山》诗:“海狱期屡迁,石林路深閟。” 明 李东阳 《游鸡鸣寺》诗:“冈势斜分龙虎脊,巖光深閟鬼神扃。” 清 王士禛 《居易续谈》卷下:“过 香山 碧云寺 ,见 魏忠贤 所营坟墓,碑石峥嶸,隧道深閟。”

[披襟楼]对面

(1)

(2) 对门

他就住在对面

(3) 当面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正前方

杨志却待要回言,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水浒传》

[披襟楼]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披襟楼]倾吐

(1) 畅所欲言,详尽倾诉

向他们倾吐她的烦脑

(2) 全部呕吐出来

倾吐黑水

[披襟楼]廓然

(1) 形容空旷寂静的样子

四顾廓然

(2) 静静地

廓然独居

[披襟楼]兼之

表示进一步的原因或条件,加以

他刻苦用功,兼之有人指导,所以进步很快

[披襟楼]物我

彼此,外物与己身。《列子·杨朱》:“君臣皆安,物我兼利,古之道也。”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张绰<杂述>》:“物我俱忘怀,可以狎鸥鸟。” 明 沉鲸 《双珠记·月下相逢》:“ 孔 门之乐,不拘物我,相与少叙,料无不可。”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他们是没有物我的区分,没有国族的界别。”

[披襟楼]光霁

(1).“光风霽月”之省。 元 范梈 《贵州》诗:“若无光霽在,何以破朱炎?”参见“ 光风霽月 ”。

(2).敬词。犹风采。 明 章懋 《与陈提学书》:“未获一瞻光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相公》:“揖而祝曰:‘小生斋宿而来,仙人既不以门外见斥,何不竟赐光霽?’”

[披襟楼]远观

(1).远望。 晋 崔豹 《古今注·都邑》:“古者每门树两观於其前,所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则可远观,故谓之观。” 宋 周敦颐 《爱莲说》:“可远观而不可褻玩焉。”

(2).谓看得深远。《淮南子·要略》:“乃以明物类之感,同气之应,阴阳之合,形埒之朕,所以令人远观博见者也。”

[披襟楼]颜额

题额。 清 张元赓 《张氏卮言·岳武穆王擒杨幺》:“ 武穆 见亭上题‘墨庄’二字,自言曰:‘此处颜额,位置颇佳,但书法未妙耳。’”

,

  • 【题李早寒林猎骑图】_乾隆 | 清代
  • 【题李早寒林猎骑图】_乾隆 | 清代 >> 【题李早寒林猎骑图】_乾隆 | 清代...

  • 【恒春圃作歌】_乾隆 | 清代
  • 【恒春圃作歌】_乾隆 | 清代 >> 【恒春圃作歌】_乾隆 | 清代...

  • 【上元灯词·其四】_乾隆 | 清代
  • 【上元灯词·其四】_乾隆 | 清代 >> 【上元灯词·其四】_乾隆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