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癸卯·其二】作者:朱同 朝代:明代
[感怀癸卯·其二]感怀癸卯·其二原文
不作东山卧,空登王粲楼。
丹心朝对日,病骨夜惊秋。
故里频来梦,吴霜易上头。
憾如江水阔,薄暮接天流。
[感怀癸卯·其二]诗词问答
问:感怀癸卯·其二的作者是谁?答:朱同
问:感怀癸卯·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感怀癸卯·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朱同的名句有哪些?答:朱同
[感怀癸卯·其二]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感怀癸卯·其二]参考注释
[感怀癸卯·其二]不作
(1).不兴起;不兴盛。《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孔颖达 疏:“不作,谓不动作也。”《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 赵岐 注:“不作,圣王之道不兴。”《韩诗外传》卷三:“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昔 成 康 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李善 注:“作,兴也。”
(2).不耕作;不写作。《史记·赵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之一:“诗人长不作,千载尚风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感怀癸卯·其二]东山卧
见“ 东山高卧 ”。
[感怀癸卯·其二]丹心
(1) 忠诚之心
一片丹心
(2) 又叫[丹寸]、[丹魄]、[丹襟]、[丹诚]、[丹慊]、[丹恳]、[丹愚]、[丹款]、[丹悃]、[丹抱]、[丹府]、[丹衷]、[丹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感怀癸卯·其二]对日
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出处有二:(1)《后汉书·黄琬传》:“ 建和 元年正月日食……太后詔问所食多少, 琼 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 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 琼 大惊,即以其言应詔,而深奇爱之。”(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晋 明帝 数岁,坐 元帝 膝上,有人从 长安 来……因问 明帝 :‘汝意谓 长安 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 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 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 长安 。’”后因以“对日”为形容幼年聪慧之典。 北周 庾信 《伤王司徒褒》诗:“青衿已对日,童子即论天。” 唐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翀天王子去,对日圣君怜。”
[感怀癸卯·其二]病骨
指多病瘦损的身躯。 唐 李贺 《示弟》诗:“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宋 苏轼 《浴日亭》诗:“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颜。” 宋 陆游 《晚归》诗:“病骨羸将折,昏眸困欲眠。” 明 于谦 《登楼书兴》诗:“暮景侵寻欺病骨,秋霜容易上华巔。”
[感怀癸卯·其二]惊秋
(1).秋令蓦地来到。 唐 韦应物 《府舍月游》诗:“横河俱半落,泛露忽惊秋。” 唐 无名氏 《落叶赋》:“见一叶之已落,感四序之惊秋。”
(2).喻迅速凋零衰败。 宋 蔡襄 《方山渡口占》:“江上行人空自愁,壮年双鬢已惊秋。” 宋 苏辙 《次韵王适送张耒赴寿安尉》:“緑鬢惊秋半欲黄,官居无处觅林塘。”
[感怀癸卯·其二]故里
旧时的门巷故居。指故乡,老家
早思归故里,华发等闲生。——唐· 李中《送人南游》
[感怀癸卯·其二]吴霜
吴 地的霜。亦比喻白发。 唐 李贺 《还自会稽歌》:“吴霜点归鬢,身与塘蒲晚。” 宋 范成大 《丙申元日安福寺礼塔》诗:“耳畔逢人无 鲁 语,鬢边随我是吴霜。” 元 郝经 《江梅行》:“江城画角吹 吴 霜,破月著水天昏黄。” 清 虞名 《指南公·举义》:“从此后 吴 霜 楚 月,歷若些山驛水邮。”
[感怀癸卯·其二]上头
旧指女子出嫁时将头发拢上去结成发髻。这种习俗称为上头,又叫及笄
[感怀癸卯·其二]江水
即 长江 。《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六水?曰 河水 、 赤水 、 辽水 、 黑水 、 江水 、 淮水 。” 高诱 注:“ 江水 出 岷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岷山 ,即 瀆山 也,水曰 瀆水 矣。又谓之 汶 。 阜山 在徼外, 江水 所导也。” 唐 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 盆城 去 鄂渚 ,风便一日耳。不枉故人书,无因帆 江水 。”
[感怀癸卯·其二]薄暮
傍晚
每薄暮下管键。——清· 方苞《狱中杂记》
加以薄暮逆夷又发火烧潮音街。——《广州军务记》
感怀癸卯,明代,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