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_李白 | 唐代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三山望金陵寄殷淑原文

三山怀谢脁,水澹望长安。

芜没河阳县,秋江正北看。

卢龙霜气冷,鳷鹊月光寒。

耿耿忆琼树,天涯寄一欢。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诗词问答

问:三山望金陵寄殷淑的作者是谁?答:李白
问:三山望金陵寄殷淑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李白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白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译文和注释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译文

登上三山远怀谢眺,波水澹静眺望金陵。

我如同在荒芜的河阳的潘岳远望京城,秋日站在江边向北看去。

卢龙关塞霜气冷寂,鹩鹊观上月光寒冷。

诚心诚意怀念友人,相隔天涯同期一欢。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注释

三山:在南京附近的长江边上。金陵:今南京。殷淑,道士李含光门人,道号中林子。

谢脁:南朝齐诗人,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

澹:水势平静。长安:代指金陵。王粲《七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此用其意。

河阳:今河南孟县。晋人潘岳有《河阳县作》,其中有[引领望京室]句。

卢龙:在金陵西。

鳷鹊:汉代长安观名。

琼树:指友人。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诗文赏析

首联所写登三山、望金陵与谢脁所作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相同,借用谢脁诗句,以长安代指金陵,即地即景即事自然而生的缅怀古人之情十分熨贴而浓郁。[水澹]是描绘江水恬静的样子,变绘形态为绘色彩。

颔联[芜]是繁草丛生之貌,[河阳县]位今河南省孟县西,谓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次句[河阳望京县],以河阳代指三山,李白循此。此联承首联[望长安(金陵)],意为登上繁茂草木掩映下的三山,面对大江秋色而北望金陵。这一联中,不仅有[芜没]的[河阳],秋日的大江,更有在这寥廓江山中引领北望的诗人形象。无论是葱茏的三山、旷远的秋江还是凝望的诗人,都隐含着深深的情意。此句联系诗题[寄殷淑[可以体味出诗人寄托的是思友之情。在这一联,诗人的登临之意已由首联的缅怀古人而暗暗地向思念友人过渡。

颈联[卢龙]即卢龙山,与三山同在当时的昇州,临大江,远接金陵,此处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鳷鹊]本鸟名,南朝时金陵建有鳷鹊楼,此处亦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霜气冷],[月光寒]均借助于人的感受来写景,它与上联的[秋]字相呼应,透出遥望金陵所见的一片寒凉冷寂之气。以凄凉索寞的哀景引出孤独凄凉的思友意境。这一联表面并未明言思念友人,而思念之情浸溶于景中,显得更为深沉而浓挚。

尾联,思友之情由暗转明。[琼树]本是树的美称,此处用以比喻殷淑美好的人品。此联意为自己真诚地忆念着友人,将寄诗天涯,使远离的友人得到一点友情的欢慰。在这一联中,诗人的[耿耿]之情,友人的[琼树]之美,相隔[天涯]之远,寄上[一欢]之慰,把友情推向了至深至浓至切的境地。

这首诗化用了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诗题,也借鉴了谢脁诗首二句的句意,且同为抒写愁怀。谢脁诗写思故乡之恋,李白诗写故友之思;二者所寄情不同。李白这首诗写秋夜哀景,景中有哀情,景又正衬其衰情;又以[琼树]、[一欢]作结,留给人的是飘逸之态。四联中起承转合关系中包蕴感情变化。

,

  • 【感遇】_喻凫 | 唐代
  • 【感遇】_喻凫 | 唐代 >> 【感遇】_喻凫 | 唐代...

  • 【秋日思旧山】_子兰 | 唐代
  • 【秋日思旧山】_子兰 | 唐代 >> 【秋日思旧山】_子兰 | 唐代...

  • 【上巳接清明游宴】_独孤良弼 | 唐代
  • 【上巳接清明游宴】_独孤良弼 | 唐代 >> 【上巳接清明游宴】_独孤良弼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