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昆传】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读刘昆传]读刘昆传原文
刘昆列儒林,善政人称美。
因致虎渡河,斯事吾疑矣。
所谓儒者何,守正弗奇诡。
虎负子避去,奇诡失正轨。
而况人与物,各有其类耳。
相感必以类,虎岂人类比。
尹不能格桀,比干谏纣死。
然犹臣与君,其势为难尔。
尧之于丹朱,舜则商均是。
二岂非父乎,并不能格子。
桀纣丹朱均,恶较虎差已。
而圣父贤臣,犹不能格彼。
顾谓一县令,善政方百里。
格恶兽之虎,应必无是理。
[读刘昆传]诗词问答
问:读刘昆传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读刘昆传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读刘昆传]注释
1. 押纸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六
[读刘昆传]参考注释
[读刘昆传]儒林
儒家学者之群
[读刘昆传]政人
执政的人。《书·康诰》:“惟弔兹,不于我政人得罪。” 孔 传:“惟人至此,不孝不慈,弗友不恭,不於我执政之人得罪乎?”
[读刘昆传]称美
(1).称述美德。《礼记·祭统》:“铭之义,称美而不称恶。”
(2).称赞,赞美。《北史·曹世表传》:“侍中 崔光 ,乡里贵达,每称美之。”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称美宰辅,必曰 伊 周 。”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秀才》:“ 正伦 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
[读刘昆传]渡河
通过江河
[读刘昆传]所谓
(1) 所说的
它就是几十年人们绞尽脑汁找寻的所谓[死光]。——《奇特的激光》
(2) 某人所说的,包含不承认的意思
现代资产阶级所谓民主、自由已经成为对这些尊贵字眼的讽刺。
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一件小事》
[读刘昆传]儒者
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 汉 以后泛指一般读书人。《墨子·非儒下》:“儒者曰:‘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安君 ,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沉孟端》:“ 沉孟端 先生 方学 ,虽本世医,而通知古今,有儒者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然而这些千篇一律的儒者们……一到圆形的地球,却什么也不知道。”
[读刘昆传]守正
(1).恪守正道。《史记·礼书》:“循法守正者见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 唐 皮日休 《鄙孝议下》:“有守正者,虽大孝不録;为非者,虽小道必旌。则圣人之制,后何法焉?” 宋 曾巩 《责帅制》:“有苟简姑息之心,无守正奉公之谊,閫外之事朕孰赖哉!” 清 龙启瑞 《陈平周勃论》:“ 高帝 之与 吕氏 论相也,首 王陵 ,次 平 勃 ,岂不阴识 陵 之守正,而欲二子有以佐之歟!”
(2).指防守城门的官员。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西录》:“﹝贼﹞突至城下急攻西南二门,箭集城垛如飞蝗。公与东门守正户部主事 耿应昌 、南门守正廩员 卢尔惇 、巡简司 郭上学 砲矢并发。”
[读刘昆传]奇诡
奇特,诡异。《新唐书·陆贽传》:“权以紓难,暂以应机,事有便宜,谋有奇诡。” 宋 叶适 《漳浦县圣祖殿记》:“近人而奇诡不常如此,非止以禽兽草木为广大也。”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塞上六歌》:“诗亦荒怪奇诡,无襞积之痕。” 鲁迅 《书信集·致宋崇义》:“南方学校现象,较此间似尤奇诡。”
[读刘昆传]负子
(1).谓背弃子民。《史记·鲁周公世家》:“史策祝曰:‘唯尔元孙 王发 ,勤劳阻疾。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於天,以 旦 代 王发 之身。’”《后汉书·隗嚣传》:“然后还师振旅,櫜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庶无负子之责。” 李贤 注:“百姓襁负流亡,责在君上。既安其业,则无责也。” 段玉裁 《古文尚书撰异·金縢》:“ 隗嚣 告州牧部监等曰‘申命百姓,各安其所,庶无负子之责’,盖谓民安其所,乃无背弃子民之咎。负者,背也。”
(2).诸侯有病的自谦之词。 汉 班固 《 * 通·杂录》:“天子病曰不豫,言不復豫政也。诸侯曰负子,诸侯子民也,言忧民不復子之也。”参见“ 负兹 ”。
(3).虫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虫篇》:“负子,水虫也,有子多负之。”
[读刘昆传]避去
避开;离去。 汉 焦赣 《易林·随之讼》:“逐兔驱狼,避去不祥。”《宋史·王旦传》:“其廨旧传有物怪凭戾,居多不寧。 旦 将至前夕,守吏闻羣鬼啸呼云:‘相君至矣,当避去。’自是遂絶。” 明 袁宏道 《灵岩》:“余笑谓僧曰:‘此美人环珮釵釧声,若受具戒乎?宜避去。’”
[读刘昆传]正轨
正常的发展途径
步步走在人生的正轨上
[读刘昆传]而况
连词。何况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读刘昆传]相感
相互感应。《易·繫辞下》:“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楚辞·九章·悲回风》:“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汉书·蒯通传》:“然物有相感,事有适可。”《说郛》卷十三引 宋 晁说之 《晁氏客语》:“人心动时言语相感。”
[读刘昆传]类比
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推论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有可能相似。用这种推理方法推出的结论是或然性的,是否正确还有待实践证明
[读刘昆传]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读刘昆传]比干
商代贵族,纣王叔父,官少师。相传因屡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伍子逢殃兮, 比干菹醢。——《楚辞·屈原·涉江》
[读刘昆传]为难
(1) 难以应付
为难的事
(2) 使人难应付
[读刘昆传]丹朱
(1).朱砂。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七:“烧铅锡成胡粉,犹类也。烧丹朱成水银,则不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履脱及地,化为石燕,色红于丹朱,内外莹澈,若水精然。”
(2).赤色,或指赤色颜料。《礼记·郊特牲》:“绣黼丹朱中衣,大夫之僭礼也。” 孔颖达 疏:“丹朱,赤色。”《后汉书·东夷传·倭》:“并以丹朱坋身,如中国之用粉也。” 清 《秋怀》诗:“恶少数羣丸赤白,好官平日轂丹朱。” 老舍 《骆驼祥子》九:“金碧的牌坊,丹朱的城门……都静悄悄的。”
(3). 尧 子名。《史记·五帝本纪》:“ 尧 知子 丹朱 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权授 舜 。”
(4).传说中的齿神名。 明 孙瑴 《龙鱼河图》:“齿神名 丹朱 。”
[读刘昆传]商均
舜 之子。相传 舜 以 商均 不肖,乃使伯 禹 继位。事见《孟子·万章上》、《史记·五帝本纪》。常与 尧 子 丹朱 并用为不肖子之典实。《韩非子·说疑》:“其在记曰:‘ 尧 有 丹朱 ,而 舜 有 商均 。’” 宋 苏洵 《上田枢密书》:“ 尧 不得以与 丹朱 , 舜 不得以与 商均 ,而 瞽叟 不得夺诸 舜 。”
[读刘昆传]岂非
难道不是…?用于反问
岂非咄咄怪事?
[读刘昆传]格子
(1)
(2) 方形的空栏或框子
铁格子
(3) 方格图案
格子图案的花布
(4) 为了规整田地而用横竖线划成的方格
[读刘昆传]桀纣
桀和纣,相传都是暴君,后泛指暴君
[读刘昆传]圣父
(1).对太上皇的尊称。《宋史·乐志十三》:“既尊圣父,亦燕寿母。”
(2).“上帝圣父”(GodtheFather)的简称。基督教基本信条三位一体中的第一位。
[读刘昆传]贤臣
贤明的臣子。《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君王不畏天变,黜逐贤臣,恐国家空虚,社稷不保。”
[读刘昆传]县令
官名,旧时一县的行政长官
今之县令。——《韩非子·五蠹》
会县令摄篆。——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县令遣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读刘昆传]善政
(1).妥善的法则。《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2).清明的政治;良好的政令。《书·大禹谟》:“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后汉书·臧宫传》:“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南史·垣护之传》:“木连理,上有光如烛,咸以善政所致。” 明 唐顺之 《廷试策》:“要之,官得其人,则善政行而天下蒙其福。”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唐顺宗 即位,下令蠲免民间对官府的各种旧欠……这些,在当时都是善政。”
(3).良好的政绩。《新五代史·杂传·史圭》:“﹝ 史圭 ﹞为 寧晋 、 乐寿 县令,有善政,县人立碑以颂之。” 明 宋濂 《碧崖亭辞》:“﹝先生﹞学问富而德行脩,践扬中外,其善政盖章章云。”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三幕第一场:“他们说,自从 马老爷 入阁拜相,善政流传,真是民之父母。”
(4).泛指良好的管理。《红楼梦》第六八回:“﹝ 尤二姐 ﹞又见 周瑞 家等媳妇在傍边称扬 凤姐 素日许多善政。”
[读刘昆传]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