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游石桥二绝·其一】_宋之瑞 | 宋代

【游石桥二绝·其一】作者:宋之瑞 朝代:宋代

[游石桥二绝·其一]游石桥二绝·其一原文

石梁横亘不知春,阅尽憧憧几许人。

正使更无蒸饼碍,可能前路绝荆榛。

[游石桥二绝·其一]诗词问答

问:游石桥二绝·其一的作者是谁?答:宋之瑞
问:游石桥二绝·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游石桥二绝·其一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宋之瑞的名句有哪些?答:宋之瑞

[游石桥二绝·其一]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游石桥二绝·其一]参考注释

[游石桥二绝·其一]横亘

见“ 横亘 ”。

亦作“横亙”。1.绵延横陈。 唐 王昌龄 《出郴山口寄张十一》诗:“石脉尽横亙,潜潭何时流。”《旧五代史·唐书·周德威传》:“两军皆阵, 梁 军横亙六七里。”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榆关》:“ 太行 之麓蜿蜒东注,横亙塞垣。” 碧野 《天山景物记》:“﹝ 天山 ﹞连绵几千里,横亘 准噶尔盆地 和 塔里木盆地 之间,把广阔的 新疆 分为南北两半。”

(2).横跨。 唐 陈鸿 《华清汤池记》:“仍以石梁横亙汤上,而莲花纔出水际。” 清 戴名世 《暑雪亭记》:“有大石状若柳叶横亘其中为梁,水从梁下暗渡入於溪旁。” 蔡仪 《诗的比兴和形象思维的逻辑特征》:“ 大渡河 上横亘两岸架着铁索桥的形状,已是写得很鲜明的了。”

[游石桥二绝·其一]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游石桥二绝·其一]憧憧

(1) 摇曳不定的;常指不确定的和微弱地波动或运动的

树影憧憧

(2) 来往不绝的

人影憧憧

[游石桥二绝·其一]几许

多少

不知经历几许风波

几许心中言。——清· 袁枚《祭妹文》

[游石桥二绝·其一]正使

(1).纵使;即使。《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正使 成帝 復生,天下不可復得也。”《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高贵乡公 卒” 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帝乃出怀中版令投地,曰:‘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 宋 苏轼 《奏浙西灾伤第一状》:“正使自今雨止,已非丰岁。”

(2).外国派来或派往外国的正式使臣。对副使而言。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嘉庆 十年,女汗之子嗣立,特遣正使来至边界议礼,不合而返。”

[游石桥二绝·其一]蒸饼

用发酵的面蒸成的叠层饼,中夹芝麻酱等

[游石桥二绝·其一]可能

可能性

不相信有发生惨剧的可能

[游石桥二绝·其一]前路

(1) 前面的道路

(2) 比喻以往的岁月或未来的岁月

茫茫前路

[游石桥二绝·其一]荆榛

(1).亦作“ 荆蓁 ”。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三国 魏 曹植 《归思赋》:“城邑寂以空虚,草木秽而荆榛。”一本作“ 荆蓁 ”。 唐 李白 《古风》之一:“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金 元好问 《续小娘歌》之七:“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 清 吴伟业 《十月下澣宴阆石苍水斋》诗:“三江风月尊前醉,一郡荆榛笛里声。”

(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闻讣》:“闺中何意,半道荆蓁,情隔云泥。”

(3).比喻艰危,困难。《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吾於荆榛中援立 寿王 。” 元 许谦 《冯公岭》诗:“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榛。”

(4).比喻恶人。 元 麻革 《过陕》诗:“豺狼满地荆榛合,目断 中条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未许其冠带春秋,遂至夫荆榛天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陈御史元倩》:“手披荆榛,身御魑魅。” 周实 《民立报出版日祝赋》诗:“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荆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笑谭之顷,便起荆榛。”

,,

  • 【借寓杨和王府秀芳空屋宽静爽洁意甚乐之】_程公许 | 宋代
  • 【借寓杨和王府秀芳空屋宽静爽洁意甚乐之】_程公许 | 宋代 >> 【借寓杨和王府秀芳空屋宽静爽洁意甚乐之】_程公许 | 宋代...

  • 【玉楼春·戏林推】_刘克庄 | 宋代
  • 【玉楼春·戏林推】_刘克庄 | 宋代 >> 【玉楼春·戏林推】_刘克庄 | 宋代...

  • 【西庵晚步】_洪咨夔 | 宋代
  • 【西庵晚步】_洪咨夔 | 宋代 >> 【西庵晚步】_洪咨夔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