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乡道中即事用近作韵】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良乡道中即事用近作韵]良乡道中即事用近作韵原文
霁后轻舆破晓阳,纱衣称体觉微凉。
黍高稻下都芄绿,一雨回苏幸弗妨。
观农那觉路途长,麦欲登秋禾蔚秧。
识得力田不如处,未孤盼雨亟彷徨。
[良乡道中即事用近作韵]诗词问答
问:良乡道中即事用近作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良乡道中即事用近作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良乡道中即事用近作韵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良乡道中即事用近作韵]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七
[良乡道中即事用近作韵]参考注释
[良乡道中即事用近作韵]轻舆
轻车。 晋 左思 《吴都赋》:“轻舆按轡以经隧,楼船举颿而过肆。” 宋 曾巩 《游 * 山》诗:“我驰轻舆岂知倦,倏忽遂觉穷嶔崟。”
[良乡道中即事用近作韵]破晓
早晨刚开始发亮;朝阳或好似朝阳发出光亮
天已破晓
[良乡道中即事用近作韵]称体
合身。《水浒传》第二三回:“取出一箱缎匹绸绢,门下自有针工,便叫做三人的称体衣裳。”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引 清 侯光第 《山塘竹枝词》:“当鑪十五髩堆鸦,称体单衫浅碧纱。” 郭小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诗:“他们身穿不称体的草绿色军服。”
[良乡道中即事用近作韵]下都
(1).即陪都。于京都之外,择地别建的另一都城。列朝所指不一。(1) 西周 都 镐京 ,以 雒邑 (今 河南 洛阳 故城)为下都。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五:“《洛誥》序云:‘ 周公 往营 成周 ’,则 成周 乃东都总名。 河南 , 成周 之王城也; 洛阳 , 成周 之下都也。王城非天子时会诸侯则虚之,下都则保釐大臣所居治事之地。”(2) 西晋 都 洛阳 , 东晋 称 建业 (今 江苏 南京市 )为下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卫玠 从 豫章 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3) 北齐 都 邺 ,以 晋阳 (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为下都。见《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晋书》。(4) 北宋 都 开封 ,以 洛阳 为下都。
(2).神话传说中称天帝在地上所住的都邑。《山海经·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 昆仑之丘 ,是实为帝之下都。” 唐 武则天 《归和》诗:“言旋云洞兮躡烟途,永寧中宇兮安下都。”
[良乡道中即事用近作韵]一雨
(1).一场雨。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旬而一雨,雨必以夜。” 唐 白居易 《答四皓庙》诗:“如彼旱天云,一雨百穀滋。” 宋 苏轼 《喜雨亭记》:“一雨三日,繄谁之力!” 许杰 《枉生女士》:“所谓‘终年皆是夏,一雨便成秋’者,便是指这种时候而言的。”
(2).佛经常以“一雨”喻教法;佛说一味之法,众生随机缘而有差别,如草木之于雨。《金刚三昧经·序品》:“犹如一雨润,众草皆悉荣,随其性各异。” 唐 皎然 《听素法师讲法华经》诗:“应机如一雨,谁不涤心尘。”
[良乡道中即事用近作韵]回苏
犹复苏。 清 郑燮 《私刑恶》诗:“游魂荡漾不得死,宛转迴甦天地黑。”
[良乡道中即事用近作韵]路途
(1) 路程
路途遥远
(2) 道路
你熟悉这一带的路途
[良乡道中即事用近作韵]秋禾
秋熟的谷物。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岂知秋禾登,贫窶有仓卒。” 宋 苏轼 《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秋禾不满眼,宿麦种亦稀。”
[良乡道中即事用近作韵]得力
有才能的
这部电影的得力的导演
[良乡道中即事用近作韵]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良乡道中即事用近作韵]彷徨
(1) 徘徊,走来走去,不知道往哪里走好
(2) 犹豫不决
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