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作者:沈鍊 朝代:明代
[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原文
真人怡寝息,灏气日流行。
万方心不挂,一贯理真明。
宇宙机偏合,烟霞梦不惊。
道摩疴自去,服食骨先轻。
宝鼎风烟正,金壶滴漏清。
华山曾羽化,留得五龙名。
[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诗词问答
问: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的作者是谁?答:沈鍊
问: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沈鍊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鍊
[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庚韵 出处:青霞集卷五
[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参考注释
[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真人
(1) 亲身和活着的人
在银幕上…但决非真人
(2) 道教称有养本性或修行得道的人,多用做称号
[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寝息
(1).停息;搁置。《后汉书·蔡邕传》:“是时奉公者欣然得志,邪枉者忧悸失色。未详斯议,所因寝息。”《北齐书·循吏传·张华原》:“人怀感附,寇盗寝息。”《廿载繁华梦》第二回:“恐真个查办出来,碍着海关大臣的情面,若有牵涉,觉得不好看,就把这事寝息不提。”
(2).睡卧休息。 晋 潘岳 《悼亡诗》:“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宋 王谠 《唐语林·容止》:“夏日中欲寝息,则顾军将令下帘。” 清 顾炎武 《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诸友人复驰至济南省视于其行也作诗赠之》:“橐饘勤问遗,寝息共论评。”
[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灏气
(1).弥漫在天地间之气。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悠悠乎与灝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宋 曾巩 《八月二十九日小饮》诗:“烦蒸翕已尽,灝气乃浮薄。” 清 吴伟业 《缥缈峰》诗:“灝气凌泬寥,一身若冰雪。”
(2).正大刚直之气。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卷十:“ 傅远度 汝舟 ,奇思灝气,高出一世。” 清 汤增璧 《崇侠篇》:“自道德坠地,士或儇薄无行。非有真体之内充,灝气之磅礴,而樽酒之间,詬誶交作,往往慾挞於市朝,以泄一时之忿。”
[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流行
广泛传播;盛行
传染病流行时常有护士奇缺的情况
[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方心
方正之心。《管子·霸言》:“先王之争天下也以方心,其立之也以整齐,其治之也以平易。” 唐 柳宗元 《乞巧文》:“凿臣方心,规以大圆;拔去呐舌,约以工言。” 宋 周必大 《正月三日胡季亨李达可雨中小集迭秀阁·答李达可》诗:“圆规枉把方心凿,尘世常令笑口开。” 清 王鹏运 《沁园春·代词答》词:“谁遣方心,自成沓名,翻讶《金荃》不入时。”
[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一贯
一向如此,从未改变
[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宇宙
(1)
(2) 包括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3) [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哲学上又叫[世界]
[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烟霞
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服食
(1).衣着食物。《书·旅獒》:“毕献方物,惟服食器用。”
(2).服用丹药。道家养生术之一。《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呼吸吐纳,服食养身。”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长安 风俗,自 贞元 侈于游宴……或侈于卜祝,或侈于服食,各有所蔽也。” 清 黄景仁 《池阳写望》诗:“服食未能遂,名理亮可穷。” 龚尔位 《己酉九日麓山待钝庵不至》诗:“昏人累尘想,服食不长生。”
[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宝鼎
(1).古代的鼎。原为炊器,后以为政权的象征,故称宝鼎。《大盂鼎》:“ 盂 用对王休,用乍(作)且(祖) 南公 宝鼎。”《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获宝鼎,迎日推筴。”《汉书·吾丘寿王传》:“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此天之所以与 汉 ,乃 汉 宝,非 周 宝也。”《旧唐书·玄宗纪上》:“丁未 眉州 鼎皇山 下 江水 中得宝鼎。” 明 宋讷 《壬子秋过故宫》诗:“宝鼎百年归 汉 室,锦帆终古似 隋 家。”
(2).香炉。因作鼎形,故称。 清 陈维崧 《百字令·雨窗怀松之南水》词:“宝鼎香焦,画廊花瘦,阮又无心摘;茶烟颺起,细煎花乳翻白。”
(3).指鼎炉,道士炼丹煮药的炉子。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宝鼎炼神药,不如手中巵。”
[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风烟
风尘、烟雾;云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金壶
(1).铜壶的美称。 晋 陆机 《漏刻赋》:“挈金壶以南罗,藏幽水而北戢。” 唐 崔液 《蹋歌词》:“金壶催夜尽,罗袖舞寒轻。” 后蜀 毛熙震 《更漏子》词:“烟月寒,秋夜静。漏转金壶初永。”参见“ 刻漏 ”。
(2).黄金酒壶。《晏子春秋·杂上十九》:“ 景公 游于 纪 ,得金壶。”
(3).为酒壶之美称。 唐 韩翃 《田仓曹东亭夏夜饮得春字》诗:“玉佩迎 * ,金壶醉老春。” 宋 曾巩 《降龙》诗:“凝寒堕指热侵骨,一宴百盏倾金壶。”
[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滴漏
漏壶,古计时器之一
[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华山
山名。五岳之一。在 陕西省 华阴市 南,北临 渭河 平原,属 秦岭 东段。又称 太华山 。古称“西岳”。有 莲花 (西峰)、 落雁 (南峰)、 朝阳 (东峰)、 玉女 (中峰)、 五云 (北峰)等峰,为游览胜地。
[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羽化
(1) 旧时迷信的人说仙人能飞升变化,把成仙称为羽化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宋· 苏轼《前赤壁赋》
过了几年,老母亡过,罗真人亦遂羽化。——《水浒后传》
(2) 道教徒称人死
(3) 昆虫由蛹变为成虫
(4) 由蛹壳出现成虫的动作
[步虚词二十三章·其二十三]五龙
(1).远古传说中的五个部落首领。《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五龙 比翼, 人皇 九头。” 李善 注引《春秋命历序》:“ 皇伯 、 皇仲 、 皇叔 、 皇季 、 皇少 ,五姓同期,俱驾龙,号曰五龙。”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 祝融氏 为 火帝 ,君南岳; 五龙氏 乘云登仙。”
(2).古代传说中五个人面龙身的仙人,道教称为五行神。《鬼谷子·本经阴符》:“盛神法五龙。” 陶宏景 注:“五龙,五行之龙也。”《文选·郭璞〈游仙诗〉》:“奇龄迈五龙,千岁方婴孩。” 李善 注引《遁甲开山图》 荣氏 解:“五龙,皇后君也,昆弟五人,皆人面而龙身。长曰 角龙 ,木仙也。次曰 徵龙 ,火仙也。次曰 商龙 ,金仙也。次曰 羽龙 ,水仙也。次曰 宫龙 ,土仙也。”亦谓五龙的法术。 唐 李邕 《叶有道碑》:“专精五龙,遍游群岳。”
(3).誉称同时以才名著闻的五人。(1)指 汉 公沙穆 五子。 晋 陶潜 《集圣贤群辅录下》“ 公沙绍 字 子起 , 绍 弟 孚 字 允慈 , 孚 弟 恪 字 允让 , 恪 弟 逵 字 义则 , 逵 弟 樊 字 义起 ,右 北海 公沙穆 之五子,并有令名,京师号为 公沙 五龙。”(2)指 晋 索靖 、 氾衷 、 张甝 、 索紾 、 索永 五人。《晋书·索靖传》:“ 靖 少有逸羣之量,与乡人 氾衷 、 张甝 、 索紾 、 索永 俱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 敦煌 五龙。”(3)指 南朝 齐 张岱 兄弟五人。《南齐书·张岱传》:“ 岱 少与兄太子中书舍人 寅 、 新安 太守 镜 、征北将军 永 、弟 广州 刺史 辨 ,俱知名,谓之 张氏 五龙。”(4)指十六国 前凉 辛攀 兄弟五人。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若夫 于公 之宅,駟马高驱, 辛氏 之门,五龙齐驾。” 宋 王应麟 《小学紺珠·氏族·五龙》:“ 凉 辛攀 ,兄 鉴 、 旷 ,弟 寳 、 迅 。”(5)指 宋 窦仪 兄弟五人。《宋史·窦仪传》:“ 仪 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 儼 侃 偁 僖 ,皆相继登科……当时号为 竇氏 五龙。”
明代,步虚词二十三章,沈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