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洞】作者:王士性 朝代:明代
[罗汉洞]罗汉洞原文
大壑浑无底,青山到处逢。
连冈抱曲涧,片片削芙蓉。
月冷时窥虎,云深尚蛰龙。
洞门落回飙,隔浦闻清钟。
束炬达蓝渡,百里藏仙踪。
欲问桃花津,仙源杳无从。
惟馀涧下水,迟日照溶溶。
[罗汉洞]诗词问答
问:罗汉洞的作者是谁?答:王士性
问:罗汉洞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王士性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性
[罗汉洞]注释
1. 押冬韵 出处:御选明诗卷三十
[罗汉洞]参考注释
[罗汉洞]大壑
(1) 大海
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庄子·天地》
(2) 亦说[巨壑]
[罗汉洞]无底
(1).没有底部。形容极深。《列子·汤问》:“有大壑焉……其下无底,名曰 归墟 。” 晋 陆机 《从军行》:“谿谷深无底,崇山鬱嵯峨。”
(2).无限度;无穷尽。《后汉书·张纲传》:“甘心好货,纵恣无底。”《西游补》第五回:“我是一片深情,指望鸳鸯无底,见他俩个把我做阁板上货,我哪得不生悲怨!”
(3).谓不知底细。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一章:“到底是真是假, 周祺 心中无底。”
[罗汉洞]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罗汉洞]到处
各处;处处
陪客人到处参观
到处找他
[罗汉洞]连冈
亦作“ 连罡 ”。连绵的山冈。《艺文类聚》卷七引 汉 刘桢 《黎阳山赋》:“尔乃踰峻岭,超连罡,一登九息,遂臻其阳。” 宋 范成大 《峡州至喜亭》诗:“断崖卧水口,连冈抱城楼。” 清 顾禄 《桐桥倚棹录·名胜》:“俯首眺望,平林远水,连冈断陇,烟火万家。”
[罗汉洞]芙蓉
(1) 芙蓉花。中国的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丽,白色或粉红色,在夜间变深红色
(2) 荷花的别名。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罗汉洞]蛰龙
蛰伏的龙。比喻隐匿的志士。 唐 曹松 《题甘露寺》诗:“旦暮然灯外,涛头振蛰龙。” 金 元好问 《刘曲龙潭》诗:“蛰龙何年卧,万国待霖雨。”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定计》:“蛰龙困久夜长吟,欲作甘霖,定作甘霖。”
[罗汉洞]回飙
亦作“ 回飇 ”。旋转的狂风。 汉 贾谊 《惜誓》:“临中国之众人兮,託回飆乎尚羊。” 唐 李白 《久别离》诗:“云鬟緑鬢罢梳结,愁如回飇乱白雪。” 宋 叶适 《再过吴江赠僧了洪》诗:“回飇掩夹浦,势与黑楼頏。”参见“ 回风 ”。
同“ 迴飇 ”。亦作“廻飆”。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何意迴飆举,吹我入云中。” 唐 元稹 《遣兴》诗之五:“炎夏火再伏,清商暗迴飆。”《镜花缘》第八八回:“不夜之彩,何假乎 纤阿 之辉;廻飆之能,何虞乎 蜚廉 之怒。”
迴飇:旋转的狂风。 晋 张协 《杂诗》之二:“浮阳映翠林,迴飇扇緑竹。”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梦》:“忽尔迴飇吹一海图。”
迴飈:同“ 迴飆 ”。亦作“廻飆”。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原隰多悲凉,廻飈卷树高。” 谢无量 《西湖旅兴寄怀伯兄五十韵》:“徂岁怜青镜,迴飈託素笺。”
[罗汉洞]束炬
(1).扎火把。亦指举火把。 宋 刘克庄 《戴秀岩》诗:“外狭中乃宽,始闇俄忽明。縻腰尚恐堕,束炬方可行。”
(2).犹言一把火。 清 吕留良 《<赖古堂集>序》:“先子於丧乱颠躓之后,举平生所作,畀之束炬。”
[罗汉洞]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罗汉洞]仙踪
(1).仙人的踪迹。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曾如 刘 阮 访仙踪,深洞客,此时逢。” 明 屠隆 《綵毫记·祖饯都门》:“名山不远,访仙踨烟霞宿缘。” 清 胡会恩 《珠江杂咏》诗:“ 穗石 仙踪古, 花田 粉泽妍。”
(2).古人比升迁入朝为登仙,因借称 * 赴京者的行踪。 唐 刘禹锡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诗:“雷雨江山起卧龙, 武陵 樵客躡仙踪。十年 楚 水枫林下,今夜初闻 长乐 鐘。”
[罗汉洞]桃花
亦作“ 桃华 ”。1.桃树所开的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 唐 张志和 《渔父》词之一:“ 西塞 山前白鷺飞,桃花流水鱖鱼肥。” 元 贯云石 《折桂令·送春》曲:“落日啼鹃,流水桃花。” 清 龚自珍 《宋先生述》:“朱书如桃华,日罄五七十纸。” 杨朔 《海市》:“年年桃花开时,就像那千万朵朝霞到海岛上来。”
(2).形容女子容貌。 唐 温庭筠 《照影曲》:“桃花百媚如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 清 徐士銮 《宋艳·驳辨》:“诗云:一从蕙死兰枯后,刚道桃花好面皮。”
(3).指桃花马。 唐 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桃花叱拨价最殊,骑将猎向城南隅。” 宋 郭昭符 《秋日同知州潘赞善朝阳岩闲望归郡中书事》诗:“画橈渌水沙棠轻,朱鞅追风桃花速。”
(4).“ 桃花水 ”的省称。指春汛。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相逢为我话留滞,桃花春涨孤舟起。”
(5).病名。癣的一种。 清 陆长春 《香饮楼宾谈·徐氏二女》:“次女犯桃花百日,为美玉之玷。”
[罗汉洞]仙源
(1).道教称神仙所居之处。《云笈七籤》卷二七:“福地第四曰东仙源,福地第五曰西仙源,均在 台州 黄巖县 属地。”
(2).特指 晋 陶渊明 所描绘的理想境地桃花源。 唐 王维 《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3).借指风景胜地或安谧的僻境。 明 顾大典 《青衫记·郊游访兴》:“花光艳,草色新,且停驂向仙源问津。”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之一:“白云护仙源,劫灰应不扰。”
[罗汉洞]杳无
了无,绝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 连贵 ﹞去年曾受对门 胡 家聘……越十餘年,杳无亲戚来寻访,乃以配圉人 刘登 。” 巴金 《灭亡》第八章:“女儿在十八岁时跟人结了婚,但不到半年,她底丈夫抛弃了她,从此音讯杳无。”
[罗汉洞]下水
(1) 放水
(2) 放入或滑入水中
船下水
(3) 比喻入伙做坏事
她用色相拉他下水 xiàshui
(4) 食用的牲畜内脏
猪下水
[罗汉洞]迟日
《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后以“迟日”指春日。 唐 皇甫冉 《送钱唐骆少府赴制举》:“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清 纳兰性德 《满江红·茅屋新成》词:“一身还被浮名束,误东风迟日杏花天,红牙曲。”
待后几天;过几天。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作符诵咒,迟日全愈。”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媪輒醉饱,嘱女:‘善侍夫子,无念老身,迟日当来餪也。’出门径去。” 鲁迅 《书信集·致孙伏园》:“容迟日奉上,意者尚不急急也。”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这几本书可否借我一读?迟日我再送来。”
[罗汉洞]溶溶
(1) 宽广的样子
江水溶溶
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楚辞·九叹·愍命》
(2) 水缓缓流动的样子,也用来形容月光荡漾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唐· 杜牧《阿房宫赋》
月色溶溶
明代,王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