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_邵雍 | 宋代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作者:邵雍 朝代:宋代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原文

一般颜色正苍苍,今古人曾望断肠。
日往月来无少异,阳舒阴惨不相妨。
迅雷震后山川裂,甘露零时草木香。
幽暗岩崖生鬼魅,清平郊野见鸾凰。
千花烂为三春雨,万木凋因一夜霜。
此意分明难理会,直须贤者入消详。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诗词问答

问: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的作者是谁?答:邵雍
问: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邵雍的名句有哪些?答:邵雍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邵雍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 书法图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_邵雍 | 宋代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书法作品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参考注释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一般

(1) 一样,同样

(2) 一种;一番

别有一般滋味

(3) 普通;通常

一般常识

(4) 总体上;概括地

一般说来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颜色

(1) 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指颜料或染料

(4) 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苍苍

(1) 灰白色的

两鬓苍苍十指黑

(2) 无边无际、空阔辽远的

天苍苍,地茫茫

(3) 茂盛,众多的样子

蒹葭苍苍。——《诗·秦风·蒹葭》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断肠

(1) 割开或切断肠子。形容极度的、使人承受不了的感情刺激。有时用以形容极度悲伤之情

空断肠兮思愔愔。——蔡琰《胡笳十八拍》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也有用以形容极度喜爱之情或其他感情作用的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唐·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日往月来

形容时间的流逝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易·系辞下》

日往月来,暑退寒袭。——晋· 潘岳《夏侯常侍诔》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阳舒

(1).语本 汉 张衡 《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后因以“阳舒”指舒畅的心情和宽松的气氛。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阳舒阴惨,生民大情,忧合驩离,品物恒性。”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闻阴惨者刑也,阳舒者德也。”

(2).借指书法中笔划的舒展。 唐 皎然 《张伯英草书歌》:“阴惨阳舒如有道,鬼状魑容若可惧。”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阴惨

(1).语本《文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薛综 注:“阳谓春夏,阴谓秋冬。”后因以“阴惨”指人悲伤的感情。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阳舒阴惨,生民大情,忧合欢离,品物恒性。”

(2).指秋冬节序。 唐 白居易 《岁晚旅望》诗:“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参见“ 阴阳惨舒 ”。

(3).暗淡凄惨。 茅盾 《子夜》七:“电灯的黄光落到她那个穿了深蓝色绸旗袍的颀长身体上,也显得阴惨沉闷。”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一:“而更重要的是--我的这些邻居们莫不各自守着一份阴惨奇异的生活。” 许杰 《旅途小记》:“只因我有那大串的人生旅行,我才在今天晚上,和这一间阴惨颓败的古屋,交叉相遇。”

(4).阴森貎。《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只见树木阴惨,境界荒凉。”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相妨

互相妨碍、抵触。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春秋》之道,固有常有变。变用於变,常用於常,各止其科,非相妨也。” 宋 苏轼 《答参寥书》:“此於至道殊不相妨,何为废之邪!” 清 李渔 《奈何天·锡麒》:“这个解法虽然极好,只是与赦罪的条款略有些相妨。”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雷震

雷击;雷鸣。《孙子·军争》:“动如雷震。”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 秦 人坑 赵 氏,沸声若雷震。”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四折:“一声雷震报春光。”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后山

(1).后面的山。 元 贡师泰 《题山水图》诗:“前山后山云乱起,山脚入溪清见底。”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后山上到春天各处是野兰花。”

(2).旧时官帽背后上方隆起的部分。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平巾,以竹丝作胎,真青罗蒙之,长随内使小火者戴之,制如官帽,而无后山。”

(3).头颅后部的枕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后山骨》:“后山,即头后枕骨也。”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甘露

甜美的雨露

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零时

半夜十二点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幽暗

昏暗不明

世大森林的幽暗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岩崖

山崖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鬼魅

泛指鬼怪之物

(画)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清平

(1).太平。 汉 班固 《两都赋》序:“臣窃见海内清平,朝廷无事。” 唐 白居易 《赠梦得》诗:“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 清 李渔 《玉搔头·闻警》:“他道清平世,忽起狼烽。”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革命与文学》:“世事临到清平的时候,他们或许还可以讴歌一下太平。”

(2).清和平允。《世说新语·品藻》“ 閭丘冲 ,优於 满奋 、 郝隆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冲 清平有鉴识。” 宋 苏轼 《<王定国诗集>叙》:“﹝ 王定国 ﹞以其 岭 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冯古浦 在 西林相公 席上咏牡丹云:‘诗到清平能动主,花虽富贵不骄人。’”

(3).廉洁公正。《后汉书·鲁恭传》:“迁光禄勋,选举清平,京师贵族莫能枉其正。”《隋书·循吏传序》:“吏之清平,失其所欲,虽崇其赏,犹或不为。” 唐 元稹 《连昌宫词》:“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

(4).平静。 * 《和谢老<泛舟古田水库>原韵》:“湖水清平波浪无,楼船并进路航迂。” 冰心 《寄小读者》七:“我平时写作,喜在人静的时候,船上却处处是公共的地方,舱面阑边,人人可以来到。海景极好,心胸却难得清平。”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郊野

(1). 周 代距王城百里谓之郊,三百里谓之野。统称“郊野”。《周礼·秋官·蜡氏》:“凡国之大祭祀,令州里除不蠲,禁刑者、任人及凶服者。以及郊野,大师、大宾客亦如之。”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一:“郊野…… 郑众 曰:‘《司马法》云:王国百里为郊,二百里为州,三百里为野。’”

(2).泛指城邑之外的地方。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及欢爱、苟媚、佞説、巧辨之惑君也,犹炫燿君目,变夺君心,便以好为丑,以鹿为马;而况於郊野之贤、闕外之士,未尝得见者乎?” 唐 韩愈 《举马摠自代状》:“市井之间,盗贼未断;郊野之外,疲瘵尚多。” 清 孙枝蔚 《秋邨》诗:“残暑清郊野,农妇共安寧。” 王汶石 《大木匠》:“整整三十多天,哪里也没去过。郊野,在他的眼前,已经换了另一种装束。”

(3).《周礼》指乡遂大夫与公邑大夫的并称。《周礼·夏官·大司马》:“乡遂载物,郊野载旐。” 郑玄 注:“郊谓乡遂之州长县正以下也;野谓公邑大夫。” 贾公彦 疏:“‘乡遂之州长县正以下也’者,郊内有六乡,州长已下;郊外有六遂,县正已下,故知言郊有此二等人也。云‘野谓公邑大夫’者……公邑皆有大夫治之。故《司马法》云:‘二百里如州长,四百里五百里如县正。’是公邑大夫也。”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鸾凰

见“ 鸞皇 ”。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三春

(1).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汉 班固 《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 唐 李白 《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元 宋方壶 《斗鹌鹑·踏青》套曲:“娇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带青山。” 刘大白 《春尽了》诗:“算三春尽了,总应该留得春痕多少。”

(2).指春季的第三个月,暮春。 唐 岑参 《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诗:“六月花新吐,三春叶已长。” 清 姚鼐 《乙未春出都留别同馆诸君》诗:“三春红药熏衣上,两度槐黄落砚前。”

(3).三个春天,即三年。 晋 陆机 《答贾谧》诗:“游跨三春,情固三秋。”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将还京洛》诗:“两载求人瘼,三春受代归。”原注:“到任十二箇月,除替未及三年。”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一夜

(1).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 ,以必死不如 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

(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南史·吕僧珍传》:“一夜, 僧珍 忽头痛壮热,及明而顙骨益大。”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 吴王 苑内花。”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理会

(1) 明白;理解

这段话的意思不难理会

(2) 注意(多用于否定)

人家求了半天,他也不理会

(3) 关心;在意

儿子死了,他会一点不理会

(4) 评理

和你官司里去理会。——《水浒传》

明日与他理会

(5) 料理;处置

你去理会一下

(6) 办法

慌做一堆,正没理会

(7) 应付

他如今来这里理会差遣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直须

(1).应当;应。 唐 杜秋娘 《金缕衣》诗:“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宋 欧阳修 《朝中措》词:“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宋 王安石 《和王司封会同年》诗:“直须倾倒罇中酒,休惜淋浪座上衣。”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痴绝》:“﹝天下事﹞若復件件认真,争竞何已!故直须以痴趣破之。”

(2).竟至于;还要。《三国演义》第五四回:“ 孔明 变色曰:‘ 子敬 好不通理,直须待人开口!’”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消详

(1).端详;揣摩。 宋 陈亮 《汉宫春·见早梅呈吕一郎中郑四六监岳》词:“都缘是,此君小异,费他万种消详。”

(2).犹逍遥。 宋 陈亮 《秋兰香·菊》词:“那 陶令 ,漉他谁酒,趁醒消详。”

(3).犹拖延。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算来人命关天重,会消详,直恁悤悤!”

,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_邵雍 | 宋代
  • 【偈二首·其二】_释宗赜 | 宋代
  • 【偈二首·其二】_释宗赜 | 宋代 >> 【偈二首·其二】_释宗赜 | 宋代...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_邵雍 | 宋代
  • 【喜雪六首】_陈造 | 宋代
  • 【喜雪六首】_陈造 | 宋代 >> 【喜雪六首】_陈造 | 宋代...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_邵雍 | 宋代
  • 【方斛石菖蒲】_黄公度 | 宋代
  • 【方斛石菖蒲】_黄公度 | 宋代 >> 【方斛石菖蒲】_黄公度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