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_苏颂 | 宋代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作者:苏颂 朝代:宋代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原文

九劫半依山,经营昔甚艰。
周遭严佛宇,直上俯天关。
登陟缘梯险,淹留布坐悭。
椽楹亦涂附,棂槛遍朱殷。
白日分明到,青云咫尺攀。
龙潭斜影落,鸟翼怯飞还。
基构从吴晋,声名动朔蛮。
灯然时照耀,梵唱每循环。
往事稠重问,前朝指顾间。
谁知息心处,香火老僧间。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诗词问答

问: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的作者是谁?答:苏颂
问: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颂的名句有哪些?答:苏颂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参考注释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九劫

(1).谓成佛所经历的漫长劫难。 南朝 梁 沉约 《释迦文佛像铭》:“能仁奚感,将唯妙法。驻景上天,降生右脇。始出四门,终超九劫。”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忘身论》:“昔王子投身,功踰九劫;刳肌贸鸟,骇震三千。”《生经·堕珠著海中经》:“我等世尊,从无数劫精进不懈,不拘生死五道之患……超越九劫,自致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

(2).指 释迦 成佛的现在世。相传 释迦 于住劫(分二十小劫)中的第九劫(即现在世)成佛。《法苑珠林》卷十三:“十一劫是未来,八劫是过去,今 释迦佛 当第九劫内成佛。”参见“ 中劫 ”。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经营

(1) 筹划经管;组织计划

这届运动会真是煞费经营

韩魏之经营。—— 唐· 杜牧《阿房宫赋》

毕世而经营。——清· 黄宗羲《原君》

经营商业

(2) 规划治理

经营天下

(3) 往来

经营原野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周遭

周围;四周

她对周遭的环境抱着疑惧的态度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佛宇

佛寺。 唐 康骈 《剧谈录·慈恩寺牡丹》:“京国花卉之晨,尤以牡丹为上,至于佛宇道观,游览者罕不经歷。” 宋 苏舜钦 《顶破二山诗》:“因成两佛宇,幽邃号胜游。” 宋 苏辙 《游庐山山阳七咏·归宗寺》:“佛宇争惟一山甲,僧厨坐待十方供。”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直上

(1).方位词。上,上面。用于名物词之后。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头直上乱纷纷雪似筛,耳边厢颯剌剌风又摆。” 元 李景贤 《刘行首》第二折:“我身穿着百衲袍,腰缠着碌簌绦。头直上丫髻三角。”

(2).向上,向前。 唐 丘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诗:“絶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侯兴 与浑家都搬将入去,直上去赶。”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天关

(1).犹天门。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雍乐》:“迴日轡,动天关。” 唐 孟郊 《杏殇》诗之七:“灵凤不衔诉,谁为叩天关。” 宋 叶适 《赠祈雨妙闍黎》诗:“旁搜潭洞搅龙蛰,鞭雷走电开天关。”

(2).指地势险要的关隘。 唐 杜甫 《后苦寒行》之一:“蛮夷长老畏苦寒, 崑崙 天关冻应折。”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胡书巢 ……《朝天峡》云:‘侧目望天关,阁道更渺茫。’”

(3).指宫廷。 唐 皎然 《览史》诗:“嘉谋匡帝道,高步游天关。”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九:“天关啟钥趋朝后,侍史焚香起草初。” 清 唐孙华 《舟雨遣闷》诗之二:“却笑儒生思献赋,欲持片纸撼天关。”

(4).星名。称角星。《晋书·天文志上》:“二十八舍东方角二星为天关,其间天门也,其内天庭也。”

(5).星名。北辰。《文选·扬雄<长杨赋>》:“ 高祖 奉命,顺斗极,运天关。” 李善 注:“《天官星占》曰:‘北辰一名天关。’又《星经》曰:‘牵牛神一名天关。’”

(6).星名。称春三月的斗星。《太公金匮》:“春三月斗星为天关。”

(7).星名。称冬月的奎星。《太公金匮》:“冬月奎星为天关。”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登陟

(1).登上。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序:“举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禋祀,故事絶於常篇,名标於奇纪。”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下有磐石,可坐数十人,冠军将军 刘敬宣 每登陟焉。” 唐 贾岛 《易州登龙兴寺楼望郡北高峰》诗:“何时一登陟,万物皆下顾。” 清 管同 《馀霞阁记》:“ 盋山 与 四松 ,各擅一美,不可兼并。自 餘霞之阁 成,而登陟憩息者,始两得而无遗憾。”

(2).升天。指死。 章炳麟 《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秋瑾哀辞》:“亦有 马君 ,就涂未极,詗吏旁布,断头登陟。”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淹留

长期逗留;羁留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涂附

(1).《诗·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毛 传:“涂,泥;附,著也。”原谓猿本会爬树,勿需再教,如污泥之上又著污泥。后用以喻恶上加恶。

(2).犹言拼凑;吸取。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二六:“於是 梅賾 始采辑《左氏春秋》、《管》、《墨》、《荀》、《孟》所引,涂附成书,以塞 赵岐 、 马融 、 服虔 、 王肃 、 韦昭 、 杜预 以来之疑。”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绪论:“到了 荀子 ,也接受了这两个概念(“类”和“故”),不过涂附了儒家的思想,所以他的作风,谨严与 墨子 同,论断与 墨子 异。”

(3).犹言牵强附会;随意篡改。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川铁路案档案》:“﹝ 盛宣怀 ﹞於阁制发表之后二日首先破坏,单衔入奏,罔上欺民,涂附政策,酿成祸阶。”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棂槛

栏杆。 汉 班固 《西都赋》:“攀井干而未半,目眴转而意迷,舍櫺槛而却倚,若颠坠而復稽。” 汉 张衡 《西京赋》:“伏櫺槛而頫听,闻雷霆之相激。”《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櫺槛邳张,鉤错矩成。” 李善 注引 薛综 曰:“櫺槛,臺上栏也。”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朱殷

赤黑色。《左传·成公二年》:“ 张侯 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 杜预 注:“朱,血色,血色久则殷。”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荼毒生民,万里朱殷。”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白日

(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青云

(1) 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云

(2)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云之士

(3) 比喻隐居

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4) 天空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2) 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龙潭

(1).深渊。 唐 李白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诗:“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 宋 曾巩 《冬望》诗:“龙潭瀑布入胸臆,叹息但谢 宗 与 雷 。” 清 陈璋 《闽滩竹枝词》:“万丈龙潭千尺浪,也堪愁煞铁梢公。”

(2).喻凶险之处。《再生缘》第二二回:“母姊遭擒在此山,弟当前去鬭龙潭。”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斜影

侧斜的影子。 南朝 梁 王僧孺 《春日寄乡友》诗:“翠枝结斜影,緑水散圆文。” 唐 杜甫 《覆舟》诗之一:“羇使空斜影,龙宫閟积流。” 仇兆鳌 注:“空斜影,侧身落水。”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鸟翼

(1).鸟的翅膀。喻指栋上布列的屋椽。 北周 庾信 《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虹粉跂鸟翼,山节拱兰枝。”

(2).借指传书的鸿雁。 宋 梅尧臣 《蔡仲谋遗鲫鱼》诗:“欲膾无庖人,欲寄无鸟翼。”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基构

(1).建筑物的基础和结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矣。” 明 李东阳 《岳州华容县学重修记》:“基构宏丽。”

(2).犹基业。《晋书·桓彝传论》:“基构迭污隆,龙蛇俱山泽。” 宋 苏舜钦 《火疏》:“愿陛下悔过而追革之,罢再造之劳役,行古先之典法,非惟大光基构,亦天下之幸甚也。”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声名

名声;名誉

第三是三仙姑的声名不好。——《小二黑结婚》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照耀

光芒照射

日月照耀金银台。——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梵唱

梵呗。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五:“﹝ 曹植 ﹞尝登 鱼山 临 东阿 ,忽闻巖岫里有诵经声……即效而则之。今之梵唱,皆 植 依拟所造。”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伤史拱山人》:“逋客预斋还梵唱,老猿窥祭亦悲吟。” 清 龚自珍 《杭州有所追悼而作》:“ 杭州 风俗闹兰盆,緑蜡金炉梵唱繁。” 陈世宜 《醉歌》:“高歌梵唱声相杂,龙鸣狮吼成须臾。”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循环

以环形、回路或轨道运行;沿曲折的路线运行;特指运行一周而回到原处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往事

从前的事情

往事历历在目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重问

(1).赠送厚礼。

(2).指古时大臣犯重罪而被审讯。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前朝

以前。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 元 王祯 《蚕连诗》:“前朝茧如山,今朝卵如粟。” 明 高启 《梦归》诗:“觉来不见家人面,恰似前朝始别时。”

(1).过去的朝代。 唐 刘禹锡 《杨柳枝词》之一:“请君莫唱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在城有个 寳莲寺 。这寺从前朝至今,累世相传,房廊屋舍,数百多间,田地也有上千餘亩。”《红楼梦》第四回:“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了。” 清 唐才常 《感怀》诗:“年来莫问前朝事,曾否当筵借箸筹。”

(2).上一朝代。《南史·檀道济传》:“ 道济 立功前朝,威名甚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夫主姓 崔 ,官拜前朝相国。”

(3).前殿,正殿。《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二年》:“今之 文德殿 ,即 唐 之 宣政殿 也,在 周 为中朝,在 汉 为前朝,在 唐 为正衙。”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指顾

(1).手指目视;指点顾盼。《汉书·律历志上》:“指顾取象,然后阴阳万物靡不条鬯该成。”《旧唐书·郑畋传》:“臣始仕从戎,爰承指顾,稟三令五申之戒,预一匡九合之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先躋峯攀磴里许,而至絶顶,则南瞰 西华 ,东瞰夹壁,西瞰南溪,北瞰城邑,皆在指顾。” 清 陈维崧 《喜迁莺·排闷》词:“凭高指顾,叹野水增波,故陵无树。”

(2).一指一瞥之间。形容时间的短暂、迅速。 汉 班固 《东都赋》:“指顾倏忽,获车已实。” 宋 苏轼 《乞诏边吏无进取及论鬼章事宜札子》:“边臣贾勇,争欲立功,以为 河 南之地,指顾可得。” 明 陆粲 《庚巳编·神丹》:“女每有所须,虽远方非时之物,一指顾间可致。” * 《攻克石门》诗:“ 石门 封锁 太行山 ,勇士掀开指顾间。”

(3).犹指挥。《新唐书·赵犫传》:“自号令指顾,羣儿无敢乱。”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三折:“望贤士运神机,施妙策,指顾三军,保乾坤奠安。”参见“ 指挥 ”。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息心

(1) 〈方〉∶心情放松

听说未出人命,大家都息心了

(2) 除掉杂念,专心致志

息心读书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香火

(1) 用于祭祀祖先神佛的香和烛火

香火甚盛

(2) 燃点的香

用香火点爆竹

[次韵和丘秘校登长干寺塔]老僧

(1).年老的和尚。 唐 韩愈 《与孟简尚书书》:“ 潮州 时,有一老僧号 大颠 ,颇聪明,识道理。” 宋 陆游 《夏夜泛舟书所见》诗:“山房犹復畏炎蒸,长掩柴门媿老僧。” 清 郑燮 《题画兰二十一则》之七:“昔游 天目山 ,与老僧坐密室中,闻幽兰香,不知所出。”

(2).老和尚自称。《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老僧与檀越又有一段因缘,愿投宅上为儿,以报盖棺之德。”《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居士,你但放心,説兇得吉。你若果有山高水低,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

,

  • 【漫成七首】_张耒 | 宋代
  • 【漫成七首】_张耒 | 宋代 >> 【漫成七首】_张耒 | 宋代...

  • 【群儿】_陆游 | 宋代
  • 【群儿】_陆游 | 宋代 >> 【群儿】_陆游 | 宋代...

  • 【寄兄玉老】_储泳 | 宋代
  • 【寄兄玉老】_储泳 | 宋代 >> 【寄兄玉老】_储泳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