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作者:戴表元 朝代:宋代
[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原文
落落知难久,堂堂竟不还。
江湖官七品,风雨屋三间。
已矣乌头白,嘻乎豹管斑。
儿曹莫轻脱,英爽在空山。
[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诗词问答
问: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戴表元
问: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戴表元的名句有哪些?答:戴表元
[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参考注释
[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落落
(1) 形容举止潇洒自然;豁达开朗 <落落大方>
(2) 形容跟别人合不来;孤独 <落落寡合>
(3) 堆积的样子
落落大满。——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堂堂
(1) 形容盛大
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郭沫若《访埃杂吟》
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庄严大方
仪表堂堂
(3) 形容志气宏大
我们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还怕这一点困难吗?
(4) 阵式或气势很大
堂堂的军乐队走过去了
[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已矣
(1)
(2) 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译成[啦]
(3) [已]为动词,止,完结。[矣]为语气词[了]。[已矣]可译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乌头白
乌头变白。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唐 白居易 《答元郎中》诗:“我归应待乌头白,慙愧 元郎 误欢喜。” 唐 李商隐 《人欲》诗:“ 秦中 已久乌头白,却是君王未备知。” 宁调元 《用东坡狱中遗子由韵寄约真戊沙》:“几时待得乌头白, 弱水 东流更向西。”参见“ 乌头白马生角 ”。
[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豹管
谓管中窥豹,仅见一斑。形容所见者小。 唐 陆龟蒙 《幽居赋》:“豹管閒窥,羊歧忘返。”
[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儿曹
泛指晚辈的孩子们
[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轻脱
轻佻。语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杜预 注:“脱,易也。”《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若夫动静轻脱,视听陜输,入则乱髮坏形,出则窈窕作态。”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 思恭吴 士,轻脱,洩进士问目,三司推,赃污狼藉,命西朝堂斩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 冯生 ﹞少轻脱,纵酒。”
[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英爽
英武而豪爽;英俊
那身军装使他显得很英爽
[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空山
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明 李攀龙 《仲春虎丘》诗:“古刹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李大钊 《警 * 父老书》:“空山已无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宋代,戴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