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咏老赠梦得】_白居易 | 唐代

【咏老赠梦得】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咏老赠梦得]咏老赠梦得原文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咏老赠梦得]诗词问答

问:咏老赠梦得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问:咏老赠梦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咏老赠梦得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

[咏老赠梦得]白居易咏老赠梦得 书法图

【咏老赠梦得】_白居易 | 唐代
咏老赠梦得书法作品

全唐诗

[咏老赠梦得]参考注释

[咏老赠梦得]自问

(1) 自己问自己

(2) 自己衡量

[咏老赠梦得]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咏老赠梦得]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咏老赠梦得]扶杖

拄杖。《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万石君 以 元朔 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 建 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 唐 韩愈 《人日城南登高》诗:“扶杖陵圮阯,刺船犯枯葑。”《宋史·儒林传七·真德秀》:“深村百岁老人亦扶杖而出,城中欢声动地。”

[咏老赠梦得]尽日

(1).犹终日,整天。《淮南子·氾论训》:“尽日极虑而无益於治,劳形竭智而无补於主。” 唐 郑璧 《奉和陆鲁望白菊》:“终朝疑笑 梁王 雪,尽日慵飞 蜀帝 魂。”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六:“尽日不逢人,终年无啟关。”

(2).指农历月末最后一天。 清 褚人穫 《坚瓠续集·大尽小尽》:“月满三十日为大尽,少一日为小尽,月之尽日犹年之除夜也。”

终日,整天。 明 陈子龙 《南乡子》词:“儘日对红颜,画阑深深半掩关。”

[咏老赠梦得]磨镜

磨治铜镜。古用铜镜,须常磨光方能照影。 汉 刘向 《列仙传·负局先生》:“ 负局先生 不知何许人,语似 燕 代 间人,常负磨镜局,循 吴 市中,衒磨镜一钱。”《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海内士品》:“ 徐孺子 尝事 江夏 黄公 , 黄公 薨,往会其葬,家贫无以自致,賷磨镜具自随,赁磨取资,然后得前。” 唐 刘得仁 《赠道人》诗:“ 长安 城中无定业,卖丹磨镜两途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问其人,乃 诸 姓,市中磨镜者也。”

[咏老赠梦得]小字

较小的字体,小楷

小字报

[咏老赠梦得]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咏老赠梦得]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咏老赠梦得]闲谈

谈些无关紧要的事;瞎扯

闲谈之间有些突然的聪明话

[咏老赠梦得]相逢

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咏老赠梦得]有余

(1) 有剩余

绰绰有余

(2) 有零

五十有余

[咏老赠梦得]诗文赏析

这首诗可以与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赠诗对比赏析:

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从这点上说,他们是同病相怜了,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且写了这首《咏老赠梦得》一首给刘禹锡(字梦得)。 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诗,写了《酬乐天咏老见示》回赠:“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从白老的“咏老”诗中,看到作者的性格和行为。他们两人同在一年出生,也同享古稀高龄;而在遭际上,则大不相同,刘禹锡比白居易坎坷很多。早期,二人初入仕途,都有匡国救民之 * 。但遇到挫折后,白则本着传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旨而明哲保身。但刘则屡经坎坷而不屈不挠,直至老而不休。所以在思想上两人是同而又有别的。他们万劫余生,都享古稀高寿,晚年同在洛阳,亦官亦隐,日夕唱酬。上述两诗就是当时之作也,道出了他们各自肺腑之言。

在两首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两人对老的态度。白居易的诗生动地揭述老人之处境和心态;而刘禹锡诗除了写老态入木三分之外,更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难怪结语两句能脍炙人口,历千年而不衰了。这并不是说刘写诗技巧比白高明,而是由于诗是言志,两人对人生看法有所不同。人生观的差异,反映在文字上也就各异其趣。结果就表现为消极和积极的分歧。刘禹锡诗之前六句是对白诗的回答和补充,后六句则是对“老”的颂赞,使人读后会觉得“老”并不可怕,而更充满希望。这是诗的可贵之处,自然百读不厌了。

,

【咏老赠梦得】_白居易 | 唐代
  • 【回至南康题紫极宫里道士房】_徐铉 | 唐代
  • 【回至南康题紫极宫里道士房】_徐铉 | 唐代 >> 【回至南康题紫极宫里道士房】_徐铉 | 唐代...

    【咏老赠梦得】_白居易 | 唐代
  • 【秦女卷衣】_李白 | 唐代
  • 【秦女卷衣】_李白 | 唐代 >> 【秦女卷衣】_李白 | 唐代...

    【咏老赠梦得】_白居易 | 唐代
  • 【赠陶使君求梨】_徐铉 | 唐代
  • 【赠陶使君求梨】_徐铉 | 唐代 >> 【赠陶使君求梨】_徐铉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