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_释遵式 | 宋代

【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作者:释遵式 朝代:宋代

[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原文

琉璃宝地正观时,谛了分明极乐国。
八种清风鼓乐音,苦空无我无常曲。

[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诗词问答

问: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的作者是谁?答:释遵式
问: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遵式的名句有哪些?答:释遵式

[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释遵式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 书法图

【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_释遵式 | 宋代
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书法作品

[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参考注释

[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琉璃

巴利语 veluriya或梵文俗语verulia的译音。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亦指琉璃灯座

一盏琉璃

[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地正

我国古代历法之一。指 殷 代以丑月(夏历十二月)为正月的历法。 汉 班固 《 * 通·三正》:“十二月之时,万物始牙而白。白者阴气,故 殷 为地正,色尚白也。”《礼记·檀弓上》“ 殷 人尚白” 郑玄 注“以建丑之月为正” 唐 孔颖达 疏:“ 殷 质法天,而为地正。”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卫灵公十三》:“其説备於 刘歆 《三统历》。古时迭用此法, 夏 则改 尧 舜 所用 顓頊 之地正,而復上古之人正也。”参见“ 三正 ”。

[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观时

察看时机。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彭越 观时,弢迹匿光。” 唐 李濬 《松窗杂录》:“上( 玄宗 )自 临淄郡王 为 潞州 别驾,乞假归京师,观时晦跡,尤用卑损。” 宋 岳飞 《谢讲和赦表》:“观时制变,仰圣哲之宏规;善胜不争,实帝王之妙算。”

[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极乐国

指极乐世界。 柔石 《二月》十七:“这位可爱的小妹妹含泪问我:‘弟弟到那里去呢?’我答:‘到极乐国去了。’”

[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乐音

音乐。有一定频率、听起来比较和谐悦耳的声音

音量太大,乐音成噪音了

[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苦空

佛教语。谓人世间一切皆苦,凡事俱空。后亦用作佛门的代称。 南朝 梁武帝 《摩诃般若忏文》:“观夫常乐我浄,盖真常之妙本,无常苦空,乃 世祖 之累法。” 宋 苏轼 《胜相院经藏记》:“苦空无我,无量妙义,凡见闻者,随其根性,各有所得。”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引》:“为 老氏 之道者曰清静,为 释氏 之道者曰苦空。由清静而之於长生,繇苦空而之於顿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六篇:“有方士亦自造伪经,多作异记,以长生久视之道,网罗天下之逃苦空者。”

[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无我

佛教基本教义之一,断言否认灵魂、本体或任何其他先于任何现象存在的永久的物质实体的存在

[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无常

(1) 佛语。生灭变化不定

法令亡常。(亡通[无]。)——《汉书·李广苏建传》

反复无常

(2) 迷信的人指人将死时勾魂的鬼

(3) 婉辞,指人死

一旦无常

,

【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_释遵式 | 宋代
  • 【送燕谏议知潭州】_司马光 | 宋代
  • 【送燕谏议知潭州】_司马光 | 宋代 >> 【送燕谏议知潭州】_司马光 | 宋代...

    【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_释遵式 | 宋代
  • 【太液黄鹄歌汉始元元年春二月,黄鹄下建章宫】_陆游 | 宋代
  • 【太液黄鹄歌汉始元元年春二月,黄鹄下建章宫】_陆游 | 宋代 >> 【太液黄鹄歌汉始元元年春二月,黄鹄下建章宫】_陆游 | 宋代...

    【十六观经颂地观第三】_释遵式 | 宋代
  • 【席上和郑顾道烛下海棠】_王洋 | 宋代
  • 【席上和郑顾道烛下海棠】_王洋 | 宋代 >> 【席上和郑顾道烛下海棠】_王洋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