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会 本名相思会 继古韵】作者:马钰 朝代:元代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原文
信口便胡轰,不管无腔调。
畅我情怀歌舞,一任人笑。
还童返老。
志在无忧恼。
向妙处,下功搜,细勘校。
琼浆恣饮,元气充来饱。
锻炼神丹,无大无小。
胎仙养就,捧出灵芝草。
便自炫,这番儿,道决了。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诗词问答
问:《平等会 本名相思会 继古韵》的作者是谁?答:马钰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马钰的名句有哪些?答:马钰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 书法图
平等会 本名相思会 继古韵书法作品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参考注释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信口
未加考虑即随便说话
信口胡说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不管
(1)
不顾,不被相反的力量阻塞或阻止;无视不利的结果
不管身体好坏,他都工作到深夜
(2)
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副词[都][总][也]等跟他呼应
只看到他的一些缺点,认为这些缺点在他身上是不可饶恕的,而不管这些缺点在别人身上的情况如何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腔调
1.指音乐﹑戏曲﹑歌曲等的调子。 2.指诗词文章的声律格调。 3.指说话的声音﹑语气;亦指人动作的模样。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情怀
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
畅舒情怀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歌舞
合称歌唱与舞蹈
歌舞晚会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任人
(1) 任用、使用人
(2) 听任、听凭别人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还童
恢复青春。《魏书·萧衍传》:“反肉还童,不待 羊 陆 。” 唐 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序:“而此茗清香滑熟,异於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返老
由衰老恢复青春,却老。 明 何景明 《寿泉山先生》诗:“栖身葺薜荔,返老斸松苓。”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忧恼
忧愁烦恼。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镇西 谢尚 所乘马忽死,忧恼甚至。” 唐 白居易 《弄龟罗》诗:“亦如恩爱缘,乃是忧恼资。”《三国演义》第十一回:“次日, 孔融 登城,遥望贼势浩大,倍添忧恼。”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妙处
(1) 美妙的地方
西山是休养的妙处
(2) 奥秘之处
自有妙处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勘校
校勘,审核校对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琼浆
传说中神仙饮的仙水,代指好酒
瑶池琼浆千杯少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恣饮
畅饮;痛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押官》:“乃告众曰:‘是不足供饮耶?’众异之,乃共恣饮。”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元气
(1) 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
(2) 精神;精气
(3) 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元气大伤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锻炼
(1) 通过军事训练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每个早上进行走路上班的锻炼
(2) 磨炼
他这几年锻练得很不错了
(3) 锻造,冶炼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神丹
(1).道教所炼的灵药。谓服之能成仙。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余问诸道士以神丹金液之事,及《三皇内文》召天神地祇之法,了无一人知之者。”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第二之丹名曰神丹,亦曰神符。服之百日仙也。”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之一:“琉璃作盌牙作盘,金鼎玉匕合神丹。合神丹,戏紫房,紫房綵女弄明璫。” 宋 陆游 《斋中杂兴》诗之三:“神丹卒难求,百疾起如蝟。”
(2).古时 印度 对我国之别称。参见“ 震旦 ”。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无大无小
亦说[无小无大]。不管大小,一般指人不懂礼节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胎仙
(1).鹤的别称。古代鹤有仙禽之称,又相传胎生,故名。 元 张养浩 《寨儿令·夏》曲:“见胎仙,飞下九重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鹤》﹝释名﹞引 八公 《相鹤经》:“鹤乃羽族之宗,仙人之驥,千六百年乃胎产,则胎仙之称以此。世谓鹤不卵生者误矣。”
(2).道教神名。《黄庭内景经·上清章》:“琴心三叠儛 胎仙 。” 务成子 注:“ 胎仙 即 胎灵大神 ,亦曰 胎真 ,居明堂中。”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养就
培植成功。 宋 陆游 《木兰花慢·夜登青城山玉华楼》词:“养就金芝九畹,种成琪树千林。”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灵芝
一种蕈( Ganoderma lucidum ),菌盖肾脏形,赤褐色或暗紫色,有环纹,并有光泽。中医入药,有滋补作用。我国古代用来象征祥瑞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自炫
自夸
自炫清高
[平等会-本名相思会--继古韵]决了
佛教语。谓确定明了。《法华经·法师品》:“不闻《法华经》,去佛智甚远。若闻是深经,决了声闻法。” 唐 宗密 《<原人论>序》:“推万法,穷理尽性,至於本源,则佛教方为决了。” 明 李贽 《解经题》:“人唯不知其因甚密,故不能以密修,不能以密证,而欲决了难矣。”
元代,马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