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愫】作者:郑樵 朝代:宋代
[涤愫]涤愫原文
贤者不饱食,何为仕与农。
圣人诡时,何为世所宗。
显晦既有因,盛衰亦偶逢。
先秋而后春,俄顷自雍容。
[涤愫]诗词问答
问:涤愫的作者是谁?答:郑樵
问:涤愫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郑樵的名句有哪些?答:郑樵
[涤愫]郑樵涤愫 书法图
涤愫书法作品
[涤愫]参考注释
[涤愫]饱食
吃得饱,充分满足了需要量
[涤愫]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涤愫]圣人
(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 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涤愫]诡时
(1).违背时宜。《后汉书·桓谭冯衍传赞》:“ 谭 非讖术, 衍 晚委质。道不相谋,诡时同失。” 李贤 注:“诡,违也,言二人之道不相同,俱以违时咸被摈斥也。”《文选·颜延之<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 李善 注:“言为人之道,依俗而行,必讥之以尚同,诡违於时,必讥之以好异。”
(2).欺世。《晋书·艺术传赞》:“怪力乱神,诡时惑世,崇尚弗已,必致流弊。”《新唐书·李德裕传》:“于时挟术诡时者进,帝志衰焉。”
[涤愫]显晦
明暗
道涂显晦。——唐· 李朝威《柳毅传》
[涤愫]有因
(1).有道行。《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 顾夫人 ﹞请了几个有因的道士,在 青城山 老君庙 里建醮,祈求仙方,保护少府回生。”
(2).有缘故。如: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涤愫]盛衰
兴胜和衰败
[涤愫]而后
以后;后来;然后
鸣呼!今而后(以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清· 袁枚《祭妹文》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大家先议一议,而后正式表决
[涤愫]俄顷
片刻;一会儿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涤愫]雍容
(1) 形容仪态温文大方
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汉书·薛宣传》
雍容有礼
雍容华贵
(2) 舒缓;从容不迫
从车骑,雍容闲雅其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雍容大方
宋代,郑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