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八首】作者:陈普 朝代:宋代
[拟古八首]拟古八首原文
东方有乐国,开辟先柏皇。
鸾凤为鸡鹜,麒麟为犬羊。
晨霞作朝食,太和为酒浆。
土无干戈祸,人各千年长。
下视禹九州,有土皆战场。
白日虎狼行,青天蛟龙翔。
我欲为东游,沧海渺无梁。
何年夸蛾氏,移置天中央。
[拟古八首]诗词问答
问:拟古八首的作者是谁?答:陈普
问:拟古八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普的名句有哪些?答:陈普
[拟古八首]陈普拟古八首 书法图
拟古八首书法作品
[拟古八首]参考注释
[拟古八首]东方
——复姓 如:东方朔(西汉人,知识丰富,生性恢谐。长于文辞,有不少关于他的传说)
[拟古八首]乐国
犹乐土。《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汉 马融 《长笛赋》:“皆 * 和,以美风俗。 屈平 适乐国, 介推 还受禄。” 明 张居正 《答两广凌洋山计罗旁善后书》:“其中徭赋,务从轻省,法令不宜烦苛,使人怀定居,远邇争赴,数年之后,可尽化为乐国矣。”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酒阑棋罢,堕珥遗簪,真欲界之仙都,昇平之乐国也。”
[拟古八首]开辟
(1) 打通;开拓
开辟光辉的未来
(2) 创立
开辟航线
(3) 开办
开辟专栏
[拟古八首]柏皇
亦作“柏黄”。亦作“栢篁”。上古帝名。 晋 干宝 《晋纪·论晋武帝革命》:“故古之有天下者, 柏皇 、 栗陆 以前,为而不有,应而不求,执大象也。” 南朝 宋 鲍照 《喜雨》诗:“无谢 尧 为君,何用知 栢篁 。”《陈书·后主纪》:“ 柏皇 、 大庭 ,鼓淳和於曩日, 姬王 、 嬴后 ,被浇风於末载。”《易·繫辞下》“ 包牺氏 没, 神农氏 作” 唐 孔颖达 疏:“ 女媧氏 没,次有 大庭氏 、 柏黄氏 ……凡十五世,皆习 包牺氏 之号也。”
[拟古八首]鸾凤
(1).鸾鸟与凤凰。 汉 刘向 《九叹·远游》:“驾鸞凤以上游兮,从玄鹤与鷦明。”《西京杂记》卷一:“ 武帝 匣上,皆鏤为蛟龙、鸞凤、龟麟之象。”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虽啸旨沦亡,不闻鸞凤之响,而琴引未沫,如听水仙之吟。”
(2).比喻贤俊之士。《楚辞·贾谊<惜誓>》:“独不见夫鸞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壄。” 王逸 注:“以言贤者亦宜处山泽之中,周流观望,见高明之君,乃当仕也。” 唐 韩愈 《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劝君善饮食,鸞凤本高翔。” 陈去病 《重九歇浦示侯官林獬仪真刘光汉》诗:“凄迷鸞凤同罹网,浩荡沧瀛阻远游。”
(3).比喻君王。《敦煌曲子词·菩萨蛮》:“良以安国部,金(今)喜迴鸞凤。”《旧唐书·马周传》:“ 太宗 尝以神笔赐 周 飞白书曰:‘鸞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4).比喻美人。 唐 卢储 《催妆》诗:“今日幸为 秦 晋 会,早教鸞凤下妆楼。”
(5).比喻夫妇。《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鸞凤之配,虽有佳期;狐兔之悲,岂无同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岂有百岁不拆之鸞凤耶!”参见“ 鸞凤和鸣 ”。
[拟古八首]鸡鹜
(1).鸡和鸭。比喻小人或平庸的人。《楚辞·九章·怀沙》:“凤皇在笯兮,鸡鶩翔舞。” 王逸 注:“言贤人困厄,小人得志也。”《陈书·蔡景历传》:“欲以鸡鶩厕鸳鸿於池沼,将移瓦砾参金碧之声价。” 唐 李白 《送崔度还吴》诗:“胡为杂凡禽,鸡鶩轻贱君。”
(2).鸡和鸭。古代以之为赠送礼品。 宋 曾巩 《应举启》:“仰遵旧礼,敢忘桑梓之恭;輒进曼辞,庶当鸡鶩之贄。”
[拟古八首]麒麟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古人以为仁兽、瑞兽,拿它象征祥瑞。《管子·封禅》:“今凤凰麒麟不来,嘉穀不生。” 宋 黄庭坚 《送范德孺知庆州》诗:“阿兄两持 庆州 节,十年麒麟地上行。” 郭沫若 《屈原》第三幕:“你们要听那妖精的话,说凤凰是鸡,说麒麟是羊子,说龙是蚯蚓,说灵龟是甲鱼。”
(2).比喻才能杰出的人。《晋书·顾和传》:“ 和 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 荣 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人也。’”
(3).见“ 麒麟阁 ”。
(4).见“ 麒麟殿 ”。
[拟古八首]犬羊
(1).狗和羊。《论语·颜渊》:“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唐 李白 《经离乱后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公卿如犬羊,忠讜醢与葅。”
(2).常用以比喻任人宰割者,如俘虏、囚犯等。 宋 范仲淹 《让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表》:“及 麟府 丧陷, 镇戎 三败,杀者、伤者前后仅二十万人矣,死者为鱼肉,生者为犬羊。”《说岳全传》第二五回:“若不今朝邀赦免,何至他年作犬羊?”
(3).旧时对外敌的蔑称。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尔乃大军过荡西山, 屠各 左校,皆束手奉质,争为前登,犬羊残丑,消沦山谷。” 宋 陆游 《涉白马渡慨然有怀》诗:“ 太行 之下吹虏尘, 燕 南 赵 北空无人; 袁 曹 百战相持处,犬羊堂堂自来去。”
[拟古八首]晨霞
朝霞。 南朝 梁 江淹 《学梁王<兔园赋>》:“朝日晨霞兮赩红壁,仰望泬寥兮数千尺。” 唐 韦应物 《长安道》诗:“晨霞出没弄丹闕,春雨依微自 甘泉 。”
[拟古八首]朝食
(1).早晨进餐,吃早饭。《诗·陈风·株林》:“乘我乘驹,朝食于 株 。” 晋 陆机 《从军行》:“朝食不免胄,夕息常负戈。”《明史·刘宗周传》:“凶问已确,诸臣奋戈而起,决一战以赎前愆,自当不俟朝食。”
(2).早餐。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朝食不盈肠,冬衣纔掩骼。”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他因为事情忙,是早就废止了朝食的。”
[拟古八首]太和
见“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 唐 元稹 《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
(2).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唐 刘长卿 《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宋 司马光 《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 宋 陆游 《蓬户》诗:“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
(3).谓太平。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华委世。” 李善 注:“太和,谓太平也。”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思与海内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昔闻有 明 全盛日,长养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恽敬 《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
(5). 魏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 明帝 继体承统, 太和 改元,德泽流布也。”
(6).雅乐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拟古八首]无干
不相干;无关
这事与你无干
[拟古八首]千年
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拟古八首]下视
(1).由高处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视。” 汉 扬雄 《甘泉赋》:“攀琁璣而下视兮,行游目乎 三危 。”《旧唐书·王方庆传》:“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
(2).轻视,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议守》:“ 匈奴 屡变,往往犯塞,杀戮吏民,不胜其酷。至于书问傲慢,下视中国。”《三国志平话》卷下:“ 曹相 下视 张松 。” 明 李贽 《定林庵记》:“子欲学,幸毋下视 周安 。”
[拟古八首]九州
(1) 中国的别称
(2) 日本四主岛中最南的岛
[拟古八首]有土
(1).有土地;有封地。《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史记·平準书》:“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汉书·食货志上》引此文, 颜师古 注曰:“有土,谓国之宗姓受封邑土地者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若夫剖符有土,所谓禄利耳,非富贵也。”
(2).指有土地之君或有封地之臣。《书·皋陶谟》:“达于上下,敬哉有土!” 孔 传:“有土之君,不可不敬慎。”《书·吕刑》:“王曰:‘吁!来,有邦有土,告尔祥刑。’” 曾运乾 正读:“有土者,畿内有采地之臣。”
(3).谓任地方行政长官。 唐 元稹 《赠楚继吾等制》:“竝追有土之荣,用明死政之节。” 章炳麟 《谢本师》:“昔 戴君 与 全绍衣 并污伪命,先生亦授职为伪编修。非有土子民之吏,不为谋主,与 全戴 同。何恩于虏,而恳恳蔽遮其恶?”
[拟古八首]战场
交战的场所
开赴战场
身外即战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拟古八首]白日
(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拟古八首]虎狼
比喻穷凶极恶的人
[拟古八首]青天
(1) 蔚蓝色的天空
(2) 晴朗的白天。比喻清官
老百姓管包公叫[包青天]
[拟古八首]蛟龙
传说中能使洪水泛滥的一种龙
[拟古八首]沧海
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拟古八首]无梁
(1).没有桥。 汉 严忌 《哀时命》:“道壅塞而不通兮, 江 河 广而无梁。”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若济 河 无梁兮,沉此心於千里。” 金 元好问 《潞州录事毛君墓表》:“我思古人得伯朋,任重道远毅以弘。 大河 无梁岂乐冯,以孝则勇信有徵。”
(2).没有屋梁。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以作零齣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
(3).古代博戏用语。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四折:“且休説百步穿杨,我和你先打一盘无梁。从今后你也要安详,我也不夸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双陆一名握槊,本胡戏也……其法以先归宫为胜。亦有任人打子,布满他宫,使之无所归者,谓之‘无梁’,不成则反负矣。”
[拟古八首]夸蛾
传说中的大力神。《列子·汤问》:“帝感其诚,命 夸蛾氏 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 东,一厝 雍 南。自此 冀 之南, 汉 之阴,无陇断焉。”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终令 夸蛾 抉女出,卜师烧锥钻灼满板如星罗。”
[拟古八首]移置
(1).转移建置;移动放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又东逕 宣阳门 南,故苑门也,皇都迁 洛 ,移置於此。”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次方侍御奏殿廷考试严除积弊》:“其分閲未入己手之卷,并不准检寻移置,致滋弊端。”
(2).调动安置。 宋 欧阳修 《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 唐介 前因言 文彦博 远窜 广西 烟瘴之地,赖陛下仁恕哀怜,移置 湖南 。”
[拟古八首]天中
(1).天的中央。 汉 王充 《论衡·谈天》:“极为天中,方今天下在天极之南。”《晋书·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故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以建四时,而均五行也。”
(2).犹中天,天半。《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北周 王褒 《京师突厥寺碑》:“应现十方,分身百佛,上极天中,下穷地际。”
(3).谓鼻之所在。《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鼻者艮,此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裴松之 注:“相书谓鼻之所在为天中,鼻有山象,故曰‘天中之山’也。”参阅《云笈七籤》卷十一。
宋代,陈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