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杂诗十四首·其十】作者:王士祯 朝代:清代
[秦淮杂诗十四首·其十]秦淮杂诗十四首·其十原文
传寿清歌沙嫩箫,红牙紫玉夜相邀。
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见青溪长板桥。
[秦淮杂诗十四首·其十]诗词问答
问:秦淮杂诗十四首·其十的作者是谁?答:王士祯
问:秦淮杂诗十四首·其十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秦淮杂诗十四首·其十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王士祯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祯
[秦淮杂诗十四首·其十]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出处:渔洋山人精华录卷五
[秦淮杂诗十四首·其十]参考注释
[秦淮杂诗十四首·其十]清歌
(1) 无乐器伴奏的歌唱
(2) ∶清脆的歌声
[秦淮杂诗十四首·其十]红牙
(1).檀木的别称。檀木色红质坚,故名。 唐 白居易 《中和日谢恩赐尺状》:“况以红牙为尺,白银为寸;美而有度,焕以相宣。” 唐 皮日休 《二游诗·徐诗》:“轴閒翠鈿剥,籤古红牙折。”《宋史·世家传三·吴越钱俶》:“ 俶 贡白金五万两、钱万万、绢十万匹,綾二万匹、绵十万……红牙乐器二十二事。”《辽史·太宗纪三》:“ 唐 遣使遗红牙笙。”
(2).乐器名。檀木制的拍板,用以调节乐曲的节拍。 宋 司马光 《和王少卿十日与留台国子监崇福宫诸官赴王尹赏菊之会》:“红牙板急絃声咽,白玉舟横酒量宽。” 元 张可久 《寨儿令·游春即景》曲之一:“蔌絳纱,按红牙,金鞍半攲玉面马。” 明 王世贞 《同省中诸君过徐丈》诗:“紫玉行杯弹《出塞》,红牙催拍按《梁州》。” 清 洪昇 《长生殿·制谱》:“听宫鶯数声,恰好应红牙。”
[秦淮杂诗十四首·其十]紫玉
(1).紫色宝玉。古代以为祥瑞之物。《宋书·符瑞志下》:“黄银紫玉,王者不藏金玉,则黄银紫玉光见深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白鱼赤鸟之符,黄金紫玉之瑞。”
(2).传说中 春秋 时 吴王 夫差 小女名。亦名 小玉 。据 晋 干宝 《搜神记》载: 吴王 夫差 小女 紫玉 ,年十八,悦童子 韩重 ,欲嫁而为父所阻,气结而死。 重 游学归,吊 紫玉 墓。 玉 形现,并赠 重 明珠。 玉 托梦于王,夫人闻之,出而抱之, 玉 如烟而没。后遂用以指多情少女。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出郊而望,但见 紫玉 之烟;舞鹤还来,俱入泉台之镜。”
(3).用为女子早逝之典。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胡牀紫玉笛,却坐青云叫。” 唐 杜甫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诗:“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
(4).紫竹的别名。 南唐 陈陶 《题僧院紫竹》诗:“霞杯传縹叶,羽管吹紫玉。” 元 陈旅 《次韵友人京华即事》:“仙女乘鸞吹紫玉,才人骑马勒黄金。” 清 纳兰性德 《琵琶仙·中秋》词:“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5).古人多截紫竹为箫笛,因以紫玉为箫笛之代称。
[秦淮杂诗十四首·其十]而今
现在,目前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 * 《忆秦娥·娄山关》
[秦淮杂诗十四首·其十]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秦淮杂诗十四首·其十]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秦淮杂诗十四首·其十]青溪
亦作“ 青谿 ”。 1.碧绿的溪水。 唐 杜甫 《万丈潭》诗:“青溪含冥寞,神物有显晦。” 唐 卢鸿一 《嵩山十志·樾馆》诗:“紫巖隈兮青谿侧,云松烟蔦兮千古色。”
(2).古县名。今 浙江省 淳安县 。 北宋 方腊 起义于此。起义失败后,县名改为 淳安 。 宋 徐梦莘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八:“ 孙覿 《韩世忠墓誌铭》曰:‘ 宣和 初,妖人 方腊 起 青溪 ,不旬朝,众万数,破 衢 、 婺 、 杭 、 睦 、 歙 五州, 江 淮 大震。’”
(3).古水名。指 三国 吴 在 建业城 东南所凿 东渠 。发源于今 江苏省 南京市 锺山 西南,流经 南京 市区入 秦淮河 ,曲折达十余里,亦名 九曲青溪 。年久湮废,今仅存入 秦淮河 的一段。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亦犹 蒋侯 三妺, 青谿 之轨跡可寻; 虞帝 二妃, 湘水 之波澜未歇。” 宋 周必大 《记金陵登览》:“城中 青溪 ,入 秦淮 颇堙废。” 清 王士禛 《秦淮杂诗》之六:“ 青溪 水木最清华, 王 谢 乌衣 六代夸。”
(4).古水名。在今 湖北省 境内。以源出 青山 ,故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沮水》:“ 沮水 南逕 临沮县 西, 青谿水 注之。水出县西 青山 ,山之东有 滥泉 ,即 青谿 之源也……以源出 青山 ,故以 青谿 为名。” 唐 骆宾王 《秋日于益州李长史宅宴序》:“五岳栖真,窅眇 青溪 之上;六爻贞遁,寂寞沧海之滨。”
(5).山名。在今 湖北省 当阳市 。
[秦淮杂诗十四首·其十]板桥
木板架设的桥。《墨子·备城门》:“为斩县梁,聆穿,断城以板桥。” 孙诒让 间诂:“连板为桥,架之城堑以便往来。” 唐 温庭筠 《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跡板桥霜。”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浑河》:“跨河板桥甚敧,行者率猿臂渡,毛骨尽竦。”《红楼梦》第十七回:“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
清代,王士祯,秦淮杂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