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卢中甫四首·其二】作者:许景衡 朝代:宋代
[寄卢中甫四首·其二]寄卢中甫四首·其二原文
九月都门风薄衣,夜砧声里雁南飞。
野人不识长安乐,且趁鲈鱼一棹归。
[寄卢中甫四首·其二]诗词问答
问:寄卢中甫四首·其二的作者是谁?答:许景衡
问:寄卢中甫四首·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寄卢中甫四首·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许景衡的名句有哪些?答:许景衡
[寄卢中甫四首·其二]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寄卢中甫四首·其二]参考注释
[寄卢中甫四首·其二]九月
(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九个月
(2) 第九个太阴月
(3) 九个月
[寄卢中甫四首·其二]门风
旧指某一家、某一族或某一流派世代相传的言行准则和风气
笃学修行,不坠门风。——《颜氏家训·风操》
[寄卢中甫四首·其二]砧声
亦作“碪声”。捣衣声。 唐 李颀 《送魏万之京》诗:“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金 元好问 《短日》诗:“短日碪声急,重云雁影深。” 明 刘基 《秋日即事》诗之十三:“雁行却向城头过,何处砧声隐隐闻。” 明 徐复祚 《投梭记·赛魔》:“砧声续断来,孤舟冷落无聊赖,人在天涯音信乖。”
[寄卢中甫四首·其二]野人
(1) 田野之民,农人
试问野人家。——宋· 苏轼《浣溪沙》词
(2) 质朴的人,无爵位的平民
(3) 粗野的人
(4) 流浪汉
(5) 未开化的人,生活在原始状态或属于原始社会的人
[寄卢中甫四首·其二]不识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寄卢中甫四首·其二]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寄卢中甫四首·其二]一棹
一桨。借指一舟。 唐 杜牧 《送薛种游湖南》诗:“怜君片云意,一棹去 瀟 湘 。” 宋 辛弃疾 《洞仙歌·开南溪初成赋》词:“十里涨春波,一棹归来,只做箇、 五湖 范蠡 。”
宋代,寄卢中甫四首,许景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