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静简堂老赠籐杖】作者:陈造 朝代:宋代
[隐静简堂老赠籐杖]隐静简堂老赠籐杖原文
两枝籐杖各过头,一赠诗翁一自留。
借力崎岖知意厚,分岐喧静果谁优。
拄归山路烟岚好,横向禅堂魔魅愁。
偿尽阿师行脚债,不妨分我老沧洲。
[隐静简堂老赠籐杖]诗词问答
问:隐静简堂老赠籐杖的作者是谁?答:陈造
问:隐静简堂老赠籐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造的名句有哪些?答:陈造
[隐静简堂老赠籐杖]参考注释
[隐静简堂老赠籐杖]过头
(1) 过分
做得过头了
(2) 超过限度
老张向来谨慎,不说过头话,不办过头事
[隐静简堂老赠籐杖]诗翁
指负有诗名而年事较高者。后亦为对诗人的尊称。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诗翁憔悴斸荒棘,清玉刻佩联玦环。” 金 元好问 《山邨风雨扇头》诗:“总为诗翁发兴新,直教画笔亦通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花城》1981年第3期:“而她的白发诗翁 李老怪 已经端坐在窑洞门口的小板凳上。”
[隐静简堂老赠籐杖]自留
自己留着
自留备耕
[隐静简堂老赠籐杖]借力
借用其力。《韩非子·五蠹》:“故羣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於从衡之党,则有仇讎之忠,而借力於国也。”《史记·伍子胥列传》:“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水浒传》第七四回:“﹝ 燕青 ﹞把 任原 直托将起来,头重脚轻,借力便旋,五旋旋到献台边,叫一声:‘下去!’”
[隐静简堂老赠籐杖]崎岖
山路不平
崎岖而经丘。——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崎岖坎坷
[隐静简堂老赠籐杖]分岐
见“ 分歧 ”。
[隐静简堂老赠籐杖]归山
(1) 回山。如:放虎归山
(2) 下山
(3) 婉辞,指人死
[隐静简堂老赠籐杖]烟岚
山里蒸腾起来的雾气
小山村被笼罩在烟岚里
[隐静简堂老赠籐杖]横向
一张纸与纵向成直角的方向
[隐静简堂老赠籐杖]禅堂
参禅处所;僧堂
同入禅堂
[隐静简堂老赠籐杖]魔魅
(1).魔鬼。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卷一:“倾天骇地迴目驻流,役使鬼神鞭挞魔魅。”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第一层为天王殿,中供 布袋罗汉 像,旁置魔魅,作戏弄状。”
(2).喻 * 势力。 贺锦斋 《澧源歌》:“大家抬眼望 贺龙 ,只有他能吞魔魅。”
[隐静简堂老赠籐杖]阿师
称僧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怪术》:“﹝ 李秀才 ﹞因奉手袖中,据两膝,叱其僧曰:‘粗行阿师,争敢輒无礼,柱杖何在?可击之。’” 宋 范成大 《宝现溪》诗:“跃珠本具眼,聊共阿师戏。”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邂逅 云中 老阿师,里人许我话 刘 雷 。”
[隐静简堂老赠籐杖]行脚
(1).谓僧人为寻师求法而游食四方。《古尊宿语录》卷六:“老僧三十年来行脚,未曾置此一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此桃去此十餘里,道路危险,贫道偶行脚见之,觉异,因掇数枚。” 金 赵元 《宿少林寺》诗:“箇中有佳处,行脚恨不早。”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道觋》:“赴会的,都要具膳餐饭,行脚的也要老少异粮。” 苏曼殊 《与高天梅书》:“衲行脚南荒,药炉为伍,不觉逾岁。”
(2).引申为行乞。 碧野 《灯笼哨》:“‘今天的行脚好吗!’‘那里,只在一家人家里要到了几根烂红薯!’”
(3).见“ 行脚僧 ”。
(4).行走;行路。 宋 杨万里 《和文远叔行春》诗:“行脚宜晴翠,看云恐夕黄。” 刘白羽 《黑》二:“行脚人全把脚步匆匆扯开,往下赶这两站路。”
(5).谓两脚不停地移动。《宋书·顾觊之传》:“ 覬之 不欲与 殷景仁 久接事,乃辞脚疾自免归。在家每夜常於牀上行脚,家人窃异之而莫晓其意。”
[隐静简堂老赠籐杖]不妨
(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隐静简堂老赠籐杖]沧洲
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然后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以揖 许由 。” 南朝 齐 谢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既欢怀禄情,復协沧洲趣。” 唐 杜甫 《曲江对酒》诗:“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有作》诗:“涵空一白十万顷,浄洗素练悬沧洲。”
宋代,陈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