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家书知敝庐巳卖叹之】作者:朱治憪 朝代:明代
[得家书知敝庐巳卖叹之]得家书知敝庐巳卖叹之原文
拮据经予手,书来巳属人。
一身犹长物,四壁况浮尘。
歌哭今无地,琴尊别有邻。
庭梅应为我,望绝岭南春。
[得家书知敝庐巳卖叹之]诗词问答
问:得家书知敝庐巳卖叹之的作者是谁?答:朱治憪
问:得家书知敝庐巳卖叹之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得家书知敝庐巳卖叹之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朱治憪的名句有哪些?答:朱治憪
[得家书知敝庐巳卖叹之]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槜李诗系卷十九
[得家书知敝庐巳卖叹之]参考注释
[得家书知敝庐巳卖叹之]拮据
(1) 原指鸟衔草筑巢,鸟足(手)劳累
予手拮据。——《诗·豳风·鸱鸮》
(2) 后比喻经济窘迫
近来国家被抄以后,诸事运用不来,也是每形拮据。——《红楼梦》
手头拮据
[得家书知敝庐巳卖叹之]一身
(1) 全身,浑身
一身正气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个人
孑然一身
[得家书知敝庐巳卖叹之]长物
原指多余的东西,后来也指象样的东西
别无长物
[得家书知敝庐巳卖叹之]四壁
屋子的四面墙壁,泛指整个屋子
四壁皆空
这个书房四壁全是书
[得家书知敝庐巳卖叹之]浮尘
(1).空中飞扬或物面附着的灰尘。 宋 林逋 《寺居》诗:“不压浮尘拟何了,片心难舍此缘中。”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之十六:“浮尘扫欲尽,火枣行当成。” 峻青 《黎明的河边·马石山上》:“他们的身上,落着一层黄色的浮尘。”
(2).见“ 浮尘子 ”。
[得家书知敝庐巳卖叹之]歌哭
既歌又哭。常用以表示强烈的感情。《周礼·春官·女巫》:“凡邦之大烖,歌哭而请。” 郑玄 注:“有歌者,有哭者,冀以悲哀感神灵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 雍门 人至今善歌哭,效 娥 之遗声也。” 清 谭嗣同 《除夕感怀》诗:“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賸此时。”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诗:“此中真歌哭,情文两具备。”
[得家书知敝庐巳卖叹之]无地
(1).没有地方;没有土地。《战国策·赵策三》:“来年 秦 復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而挑 秦 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淮南子·泰族训》:“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
(2).没有大地。 汉 扬雄 《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无天何生?无地何形?”
(3).犹言看不见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范围广袤。《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儵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飞阁逶迤,下临无地。” 张铣 注:“言阁高下临,见地若无也。”《何典》第一回:“一面正临着苦海,真是上彻重霄,下临无地。”
(4).犹言至极;不尽。形容无限喜爱、惶恐、惊喜、感愧等感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若乃统体必善,缀赏无地;虽 楚 赵 羣才, 汉 魏 众作,曾何足云!” 唐 刘禹锡 《谢分司东都表》:“伏奉今月十九日制书,授臣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者,宠命自天,战越无地。”《三国志平话》卷上:“ 曹操 读罢书,欢喜无地。” 冰心 《寄小读者》五:“我感激至于无地。”
[得家书知敝庐巳卖叹之]琴尊
见"琴樽"。琴与酒樽为文士悠闲生活用具。
南朝 齐 谢朓 《和宋记室省中》:“无叹阻琴樽,相从 伊水 侧。”
唐 陈子昂 《群公集毕氏林亭》诗:“默语谁相识,琴罇寄此窗。”
元 张仲深 《晚字韵》:“道路终坦夷,琴尊当往返,欢迎在今日,论交未为晚。”
楼辛壶 《咏山川雨露图书室》:“室静琴樽古,窗明木叶疏。”
[得家书知敝庐巳卖叹之]为我
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得家书知敝庐巳卖叹之]望绝
犹绝望。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日黄昏而望絶兮,悵独託於空堂。” 汉 王充 《论衡·指瑞》:“望絶心感,故涕泣沾襟。”《后汉书·班超传》:“今置校尉以扞抚 西域 ,设长史以招怀诸国,若弃而不立,则 西域 望絶。”
[得家书知敝庐巳卖叹之]岭南
指中国五岭以南的地区,就是今天广东、广西一带
明代,朱治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