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作者:钱起 朝代:唐代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原文
霞景已斜照,烟溪方暝投。
山家归路僻,辙迹乱泉流。
野老采薇暇,蜗庐招客幽。
麏麚突荒院,鸬鹊步闲畴。
偶此惬真性,令人轻宦游。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诗词问答
问: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的作者是谁?答:钱起
问: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钱起的名句有哪些?答:钱起
全唐诗:卷238_9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参考注释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霞景
指透过云霞的日光。 唐 李百药 《秋晚登古城》诗:“霞景焕餘照,露气澄晚清。”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斜照
(1) 光线斜着照射
(2) 斜阳;夕阳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烟溪
烟雾笼罩的溪谷。 唐 钱起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诗:“霞景已斜照,烟溪方暝投。” 宋 张先 《御街行·送蜀客》词:“画舫横倚烟溪半,春入 吴 山徧。”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山家
(1).山野人家。《南史·贼臣传·侯景》:“山家小儿果攘背, 太极殿 前作虎视。”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 明 高启 《一剪梅·闲居》词:“竹门茅屋槿篱笆,道似田家,又似山家。”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三:“芳枳疎藤插架斜,居然风物似山家。”
(2).隐士。 宋 梅尧臣 《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诗:“一获山家赠,令吾媿汝曹。”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又古人名刺,相见后亦还之。 魏野 留 富郑公 名刺,作山家之宝,亦以 郑公 故,非通例也。” 魏野 ,见《宋史·隐逸传上》。
(3).泛指僧道者流。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三·吴东昇》:“年八十,临终作诗曰:‘……念我行藏无大过,请僧超度有何功?掘坑埋了平生愿,休信山家吉与凶。’”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鄢赵争宠》:“同去山家走一遭……实不相瞒,学生为老母有疾,特求 赤肚子 僊丹。”
(4).佛教天台宗流派山家宗的省称。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宋代佛教》:“意见终于不能一致,而分裂为两派, 知礼 等称为山家,即称 晤恩 等为山外。”参见“ 山家宗 ”。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归路
归途;往回走的道路
孩子们在大树林里越走越远,终于迷失了归路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辙迹
亦作“ 辙跡 ”。1.车子行驶的痕迹。《艺文类聚》卷七一引 晋 枣据 《船赋》:“且其行无辙跡,止无所根,不疾而速,忽若驰奔。”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跨中州之辙迹,穷神行之轨躅。” 唐 白居易 《人之穷困由君之奢欲策》:“倦畋渔之乐,疲辙跡之游。” 清 马维翰 《泸定桥》诗:“人影漾惊波,行空无辙跡。” 艾青 《手推车》诗:“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
(2).痕迹。《老子》:“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讁。” 南朝 梁 任昉 《答刘居士》诗:“行无辙跡,理絶心机。”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泰伯篇三》:“ 颜子 则去一分私,显一分公,除彼己之辙迹,而显其和平。”
(3).犹途径。《淮南子·主术训》:“今治乱之机,辙跡可见也。” 明 方孝孺 《任重斋记》:“他如七十子之徒,虽其才各殊,至於辙迹亦一而已,盖自任之道同也。”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夫 孟 荀 文之祖也; 子政 、 子云 ,文之盛也:典型具在,辙迹各殊。”
见“ 辙迹 ”。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泉流
泉水流出形成的水流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野老
村野的老百姓,农夫
野老鄙夫。——清· 周容《芋老人传》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采薇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齐 ,反对 周武王 伐 纣 ,曾叩马而谏。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 周 粟”,隐于 首阳山 ,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农 、 虞 、 夏 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 首阳山 。”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採薇”指归隐。其歌称《採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採薇操》,亦省称《採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乐府解题》。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维 《送别》诗:“遂令 东山 客,不得顾採薇。” 宋 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当年 汉 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见採薇之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1).《诗·小雅》篇名。《〈诗〉序》:“ 文王 之时,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吴戍桥》诗:“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
(2).《史记·伯夷列传》载, 周武王 灭 殷 之后,“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当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归潜志》卷十四引 元 刘肃 诗:“二 陆 不可作,故山归采薇。”
(3).指亡国。 黄人 《<清文汇>序》:“播佳种於龙野,存国粹於沧桑,以塞麦秀,采薇之痛。”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蜗庐
狭小如蜗壳的房子
蜗庐四壁空。——陆游《蜗庐》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真性
(1) 真的
真性近视
(2) 本性;天性
颠倒困踣之极,乃得彻见真性。——明· 李贽《答马历山书》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令人
使人
令人发指
令人兴奋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宦游
为求官而出游
长卿久宦游,不遂而困。——《汉书·司马相如传》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