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原文
年长身转慵,百事无所欲。
乃至头上发,经年方一沐。
沐稀发苦落,一沐仍半秃。
短鬓经霜蓬,老面辞春木。
强年过犹近,衰相来何速。
应是烦恼多,心焦血不足。
渐少不满把,渐短不盈尺。
况兹短少中,日夜落复白。
既无神仙术,何除老死籍?只有解脱门,能度衰苦厄。
掩镜望东寺,降心谢禅客。
衰白何足言,剃落犹不惜。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诗词问答
问: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问: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白居易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 书法图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书法作品
全唐诗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参考注释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长身
(1).身材高。 唐 韩愈 《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吾见其孙,白而长身。”
(2).指竹。 宋 苏轼 《题过所画枯木竹石》诗之三:“惟有长身六君子,依依犹得似 淇园 。” 清 钱谦益 《题画竹》诗之二:“年来小刼如风雨,赖有长身共岁寒。”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百事
各种事务;事事。《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孔 传:“ 舜 举八凯,使揆度百事,百事时叙,无废事业。”《史记·淮阴侯列传》:“审豪氂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 吕公忌 曰:‘九日天明时,以片餻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 茅盾 《子夜》十七:“我就是百事无味,心神不安!”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无所
(1).没有地方;没有处所。 汉 枚乘 《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唐 韩愈 《祭张给事文》:“上不负汝,为此不祥,将死无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礼·考工记·轮人》:“无所取之,取诸圜也。” 郑玄 注:“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后汉书·杜乔传》:“先是 李固 见废,内外丧气,羣臣侧足而立,唯 乔 正色无所回橈。”《通典·食货九》:“ 后魏 初至 太和 钱货无所用也。” 明 陈文烛 《<少室山房笔丛>序》:“大哉 孔子 !博学无所成名。” 瞿秋白 《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漂亮是美,‘艺术的价值’也是美--抽象的美,无所附丽的美。”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乃至
(1) 甚至
全城军民乃至老弱妇孺都参加了抢险护堤
(2) 也说[乃至于]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头上
(1).头的上方;头顶。 五代 齐己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诗之二:“春残相忆 荆江 岸,一隻杜鹃头上啼。” 许杰 《惨雾》下:“村上的妇人们……恐怕恶魔在他们的头上回旋着,正如强悍的老鹰一般,转瞬间把他们的生命如打小鸡一般的啄去。”
(2).指时候,时间的某一点。《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巫娘子 取一块来喫,又輭又甜,况是飢饿头上,不觉一连喫了几块。”《红楼梦》第八十回:“ 香菱 説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 高延昌 《我的朋友》一:“到第五天头上,老师就叫 靳秀兰 去看车。”
(3).先,前头。《 * 词话》第六九回:“説在头上,就是爹赏的这银子,小媳妇也不敢领去,寧可领了爹言语,对太太説就是了。”
(4).方位词。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我向这筵席头上整扮,做一箇缝了口的撮合山。”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现在,同样神圣的义务轮到自己头上来了。” 汪曾祺 《七里茶坊》:“为什么找到我头上呢?说是以前去了两拨人,都闹了意见回来了。”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经年
(1) 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此去经年。——宋· 柳永《雨霖铃》
经年不往。——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卧病经年
(2) 全年
经年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经霜
(1).经过秋霜。 唐 杜甫 《怀锦水居止》诗之二:“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 明 倪长圩 《秋日过张子读易居喜遇顾徐二子》诗:“江上蒹葭方浥露,洲前鸿雁正经霜。”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我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
(2).比喻历经考验或磨炼。 唐 白居易 《和<思归乐>》:“在火辨玉性,经霜识松贞。”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面辞
当面告辞。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面辞之日,特许升殿。” 宋 苏轼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祖宗之法,边帅当上殿面辞。”《红楼梦》第九一回:“ 薛蝌 见了这些人,远远的躲避,又不敢面辞,恐怕激出意外之变,只好藏在家中听候转详。”《老残游记》第十二回:“又恐住的地方, 柏树峪 难走,觅不着,所以迎候在此面辞。”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衰相
衰容。 明 王世贞 《卧病同舍弟于小祗园栖止承淳父以法语见讯率尔有答》诗:“由缘衰相现,敢学浄名身。”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应是
(1).料想是;应当是。 唐 李白 《清平乐》词:“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宋 苏轼 《卜算子·感旧》词:“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明 刘基 《题宋子章效米元晖山水图》诗:“应是前后身,神会造化迹。”《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据此一説,自然应是父亲更重。”
(2).凡是,所有。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烦恼
(1) 烦闷苦恼
自寻烦恼
(2) 烦扰
那伙鸟男女来烦恼南旺营。——《荡寇志》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心焦
心中着急烦躁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不满
(1).不充满。《管子·宙合》:“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故有道者不平其称,不满其量。”
(2).不满足;不满意。 唐 韩愈 《上郑尚书相公启》:“敢避其烦黷,怀不满之意于受恩之地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苏黄诗品》:“ 苏文忠 作诗,常云效 山谷 体。世因谓 苏 极推 黄 ,而 黄 每不满 苏 诗。”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八章:“另一个婆姨不满她这种说法。”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不盈
不满。《易·坎》:“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诗·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晋 陆机 《文赋》:“虽纷蔼於此世,嗟不盈於予掬。”《剪灯新话·绿衣人传》:“卧于舟尾,终夜不寝,见三人长不盈尺。”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短少
缺少;不足。《元典章·兵部四·不入递》:“各路不时於急递舖内转递丝货钱数、弓箭军器、茶、墨等物,往往遗失短少。”《红楼梦》第九十回:“﹝ 林黛玉 ﹞虽身骨软弱,精神短少,却也勉强答应一两句了。” 鲁迅 《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上)》:“不料 刘半农 先生竟忽然病故了,学术界上又短少了一个人。”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日夜
白天和黑夜
其时日夜兵火交迫。——《广州军务记》
日夜望将军至。——《史记·项羽本纪》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神仙
(1) 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老死
(1).年老而死。《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唐 韩愈 《复志赋》:“甘潜伏以老死兮,不显著其名誉。”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终年碌碌,至於老死,竟不知成就了个甚么,可哀也已!”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中国 的人,大抵在如此空气里成功,在如此空气里萎缩腐败,以至老死。”
(2).犹言到老至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他祖父是个翰林,只放过两回副主考,老死没有开坊,所以穷的了不得。”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只有
(1) 表示必需的条件,下文常用[才]、[方]呼应
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做好普查工作
(2) 唯有;仅有
只有他知道内情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解脱
(1) 佛教指脱离苦恼,自在无碍
果解脱否。——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甩掉;脱身
诸事纷扰,使他无以解脱
(3) 开脱
为人解脱罪责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苦厄
苦难,灾厄。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施鹿林东涸池》:“受胎出胎,备经苦厄。” 明 李贽 《心经提纲》:“本无生死可得,故能出离生死苦海,而度脱一切苦厄焉。”《红楼梦》第一○一回:“至今山上犹见谈经之处,天花散漫,所求甚灵,时常显圣,救人苦厄。”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欲消除人类的苦厄,则在效法自然,于自然沉默之中,听出雷鸣般的说教。”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东寺
古代东宫官署率更寺的别称。掌宗族、礼乐、刑罚及漏刻。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入东寺而掌壶,处南臺而曳履。”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降心
平抑心气。《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魏书·刑罚志》:“而长吏咸降心以待之,苟免而不耻,贪暴犹自若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 太宗 时与 明 议和, 庄烈帝 欲我去大号,不称帝称汗。后知 太宗 降心从之。”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禅客
(1).佛教语。禅家寺院,预择辩才,应白衣请说法时,使与说法者相为答问,谓之禅客。亦用以泛称参禅之僧。 唐 刘长卿 《云门寺访灵一上人》诗:“禪客知何在,春山到处同。” 宋 苏轼 《初发嘉州》诗:“野市有禪客,钓臺寻暮烟。”《水浒传》第四回:“长老一面叫职事僧人留住众禪客,再回禪堂,自去坐禪。”
(2).栀子的别称。见 元 程棨 《三柳轩杂识》。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衰白
谓人老体衰鬓发疏落花白。语本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至於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 唐 杜甫 《收京》诗之二:“生意甘衰白,天涯正寂寥。”《明史·万象春传》:“太后父,衰白封,始赐肩舆。” 清 姚鼐 《自咏》:“故交四海多衰白,何事千秋託汗青。”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何足
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 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剃落
指削发出家。《南史·循吏传·郭祖深》:“不然,恐方来处处成寺,家家剃落,尺土一人,非復国有。” 唐 白居易 《唐抚州景云寺故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童而有知,故生十五岁发出家心,始从舅氏剃落。”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不惜
(1)
不顾惜
不惜工本
(2)
舍得
为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诗文赏析
百事:一作百年。
唐代,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