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_辛弃疾 | 宋代

【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代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原文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诗词问答

问:《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的作者是谁?答:辛弃疾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答:辛弃疾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参考注释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鹈鴂

鸟名。即杜鹃。《楚辞·离骚》:“恐鵜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王逸 注:“鵜鴂,......常以春分鸣也。”一说鹈鴂与杜鹃为两种鸟。 洪兴祖 补注:“按《禽经》云:嶲周,子规也。 江 介曰子规, 蜀 右曰杜宇。又曰:鶗鴂鸣而草衰。注云:鶗鴂,《尔雅》谓之鵙,《左传》谓之伯赵。然则子规、鶗鴂,二物也。”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词:“緑树听鵜鴂,更那堪、鷓鴣声住,杜鹃声切。”自注:“鵜鴂、杜鹃实两种。”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那堪

1.怎堪;怎能禁受。 2.犹言兼之;何况。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鹧鸪

动物名。鸟纲,雷鸟科,构成鹧鸪属( Francolinus )及其近缘属的一种鸟。体形似雷鸟而稍小,头顶紫红色,嘴尖头,红色,脚短,亦呈红色。体灰褐色,腹部黄褐色,捕食昆虫及蚯蚓等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杜鹃

(1) 杜鹃属的一种鸟,体长约15厘米,体背尾部均黑色,体下面白色、杂有深色横条纹,脚黄色,常把卵下到别的莺鸟巢里

(2) 一种常绿或落叶灌木,叶子椭圆形,花多为红色。供观赏。也叫[杜鹃花]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春归

(1).春天来临。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四:“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唐 李山甫 《贺邢州卢员外》诗:“春归凤沼恩波暖,晓入鸳行瑞气寒。” 唐 滕迈 《春色满皇州》诗:“蔼蔼復悠悠,春归十二楼。”

(2).春去;春尽。 唐 白居易 《送春》诗:“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復暮。” 宋 黄庭坚 《清平乐》词之一:“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宋 辛弃疾 《杏花天·无题》词:“有多少、鶯愁蝶怨;甚梦里、春归不管。”

(3).春时回来。 唐 李白 《南流夜郎寄内》诗:“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 豫章 书。” 唐 李嘉祐 《送张惟俭秀才入举》诗:“春归定得意,花送到东中。”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苦恨

(1).苦恼。 唐 杜甫 《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浊酒杯。”《西游补》第三回:“﹝ 行者 ﹞现原身望望使者,使者早已不见, 行者 越发苦恨,须臾闷倒。”

(2).甚恨,深恨。 唐 秦韬玉 《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綫,为他人作嫁衣裳。” 宋 周邦彦 《点绛唇》词:“苦恨斜阳,冉冉催人去。”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芳菲

(1) 花草香美的样子

(2) 芳香的花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宋· 沈括《梦溪笔谈》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离别

(1) 暂时或永久离开

我离别故乡已经两年了

(2) 分手,分开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马上

(1) 立刻;立即

大家坐好,电影马上要开映了

我马上就和你在一起

(2) 在马背上

马上比武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琵琶

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关塞

(1).边关;边塞。《墨子·号令》:“数使人行劳赐守边城关塞、备蛮夷之劳苦者。”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一:“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一个世情懂得很透的老人,在关塞一带住过很久,知道 汉 人的生活和感情,更懂得 匈奴 百姓的生活和感情。”

(2).指 函谷关 和 桃林塞 。《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二年》:“ 关 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迫於 董卓 ,远隔 关 塞 ,不知存否, 幽州 牧 刘虞 ,宗室贤儁,欲共立为主。” 胡三省 注:“ 关 塞 ,谓 函谷关 、 桃林塞 也。”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长门

汉 宫名。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序:“ 孝武皇帝 陈皇后 时得幸,颇妒,别在 长门宫 ,愁闷悲思。闻 蜀郡 成都 司马相如 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 相如 、 文君 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 相如 为文以悟主上, 陈皇后 復得亲幸。”后以“长门”借指失宠女子居住的寂寥凄清的宫院。 唐 杜牧 《长安夜月》诗:“独有 长门 里,蛾眉对晓晴。” 宋 辛弃疾 《摸鱼儿·淳熙己亥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词:“ 长门 事,準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妬。千金纵买 相如 赋,脉脉此情谁诉。”《天雨花》第二一回:“你四人身入 长门 ,红颜薄命。”参见“ 长门怨 ”。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翠辇

饰有翠羽的帝王车驾。《北史·突厥传》:“ 启人 奉觴上寿,跪伏甚恭。帝大悦,赋诗曰:‘ 鹿塞 鸿旗驻, 龙庭 翠輦回。’” 唐 李贺 《追赋画江潭苑》诗之一:“行云霑翠輦,今日似 襄王 。” 元 虞集 《和马侍御西山口占》:“岧嶢宫殿水西头,春日时闻翠輦游。” 清 洪昇 《长生殿·冥追》:“这不是羽盖飘扬,鸞旌荡漾,翠輦嵯峨!”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金阙

(1).道家谓天上有黄金阙,为仙人或天帝所居。《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荒中有两金闕,高百丈。” 唐 杨炯 《盂兰盆赋》:“晃兮瑶臺之帝室,赩兮金闕之仙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金闕远,紫宸高,苍天梦梦。”

(2).指天子所居的宫阙。 北齐 颜之推 《观我生赋》:“指金闕以长鎩,向王路而蹶张。”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青云随步朝金闕,各要把此衷竭。” 清 赵翼 《己卯元日早朝》诗:“糺縵五云金闕朗,太平中外一家春。”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燕燕

(1).燕子。《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孔颖达 疏:“此燕即今之燕也,古人重言之。” 五代 齐己 《新燕》诗:“燕燕知何事,年年应候来。” 元 揭傒斯 《吴歌一首送张清夫提举征东校官先还吴中》:“ 吴中 女儿白如华, 吴江 燕燕拂波斜。”

(2).安适貌;和乐貌。《诗·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毛 传:“燕燕,安息貌。” 清 朱之瑜 《安南供役纪事》:“於是言笑燕燕,乞赋乞诗。”

(3).喻娇妻美妾。 宋 苏轼 《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诗人老去鶯鶯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元 王逢 《无家燕》诗:“燕燕何足道,重貽王孙忧。” 郁达夫 《留别梅浓》诗:“一春燕燕花间泣,几夜真真梦裡呼。”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将军

(1)

(2)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3) 将国际象棋中的[王]暴露在对方棋子前,以致如果不是[王]被马上保护起来(如在其间放上另一棋子),则下一步便可能被对方吃掉

(4) 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感到难办

他当众将了我一军,要我表演舞蹈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百战

多次作战。《吴子·料敌》:“三军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怠。”《晋书·索綝传》:“大小百战, 綝 手擒贼帅 李羌 。”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六九:“几抛云髻恨金墉,泪洗花颜百战中。” 宋 王安石 《乌江亭》诗:“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迴。”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超勇亲王》:“王阵擒贼首二,皆百战渠魁,贼帅 小策零 堕骑,裸身跨白驼遁。”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身名

(1).身体和名誉。《列子·说符》:“仁义使我身名并全。”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坟土未乾,而身名并灭。”

(2).声誉;名望。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山》诗:“身名竟谁辩,图史终磨灭。” 唐 白居易 《妻初授邑号告身》诗:“倚得身名便慵墯,日高犹睡緑窗中。” 清 秋瑾 《敬告姊妹们》:“智识也长了,见闻也广了,学问也高了,身名是一日一日的进步了。”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河梁

(1).桥梁。《列子·说符》:“ 孔子 自 卫 反 鲁 ,息驾乎河梁而观焉。”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南津有絶济,北渚无河梁。”

(2).旧题 汉 李陵 《与苏武》诗之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后因以“河梁”借指送别之地。 南朝 齐 王融 《别萧谘议》诗:“徘徊将所爱,惜别在河梁。” 宋 叶适 《送宋知录》诗:“与子比邻计未疎,河梁新驾月明初。” 清 唐孙华 《偕同年吴元朗游西泾次友人韵》:“送别临河梁,暮凉怯綃縠。”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回头

(1) 把头转向后方

(2) 悔悟;改邪归正

及早回头

(3) 少等一会儿;过一段时间以后

回头再谈

回头见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长绝

永久隔绝。《汉书·苏武传》:“异域之人,壹别长絶。”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易水

(1).水名。在 河北省 西部。源出 易县 境,入 南拒马河 。 荆轲 入 秦 行刺 秦王 , 燕太子 丹 饯别于此。《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 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復还。” 北周 王褒 《 * 》诗:“萧萧 易水 生波, 燕 赵 佳人自多。” 唐 李白 《留别于逖游塞垣》诗:“耻作 易水 别,临歧泪滂沱。” 明 何景明 《易水行》:“寒风夕吹 易水 波, 渐离 击筑 荆卿 歌。”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独不思该犯身伏国法,死有餘辜。何至如低徊 易水 ,凭吊 夷门 ,竟足令过客欷歔,途人感泣。”

(2).以指代 荆轲 。 清 吴伟业 《又咏古》之五:“古来有烈士, 軹里 与 易水 。”

(3).指《易水歌》。 姚华 《论文后编》:“后别为一体,《易水》、《虞兮》、《大风》诸作,为后倡矣。”参见“ 易水歌 ”。参阅《战国策·燕策三》。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满座

指剧场、影院等的坐位坐满或有座位的票卖完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衣冠

(1) 衣服和礼帽

(2) 服饰

衣冠不整

(3) 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衣冠之弟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壮士

勇士,心雄胆壮的人;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

壮士十年归。——《乐府麻集·木兰诗》

壮士不死。——《史记·陈涉世家》

田横齐之壮士。——《资治通鉴》

壮士从之。——《资治通鉴·唐纪》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悲歌

哀声歌唱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乐府诗集·悲歌行》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如许

(1) 多么,这么

花儿美如许

(2) 如此多,那样多

这狗官竟贪污了如许资财

行路如许难,谁能不华发。——宋· 范成大《盘龙驿》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清泪

眼泪。 宋 曾巩 《秋夜》诗:“清泪昏我眼,沉忧回我肠。”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佞幸·佞人涕泣》:“乃以数行清泪,再荷收録,终以爱弛。” 郁达夫 《沉沦》一:“他的眼睛里就涌出了两行清泪来,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啼血

传说杜鹃总要啼到口里出血才止,所以用[啼血]指杜鹃啼得悲苦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诗文赏析

辛弃疾的这首词大约作于他闲居铅山期间。茂嘉是他的堂弟,其事迹未详。这首词的内容和作法与一般的词不同,其内容方面几乎完全与对茂嘉的送行无关,而专门罗列古代的“别恨”事例,形式方面,它又打破上下片分层的常规,事例连贯上下片,不在分片处分层。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作者平时胸中郁积事多,有触而发,非特定题目所能限制,故同类事件纷至涌集,而不为普通的诗文格式所束缚。
词的开头几句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 ,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采用了兴与赋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说它是“赋 ”,因为它写送别茂嘉,是在春去夏来的时候,可以同时听到三种鸟声,是写实 。鹈鴂,一说是杜鹃,一说是伯劳,辛弃疾取伯劳之说;说它是“兴 ”,因为它借闻鸟声以兴起良时丧失、美人迟暮之感 。伯劳在夏至前后出鸣,故暗用《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 ,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意,以兴下文“苦恨 ”句。鹧鸪鸣声像“行不得也哥哥”;杜鹃传说为蜀王望帝失国后魂魄所化 ,常悲鸣出血 ,声像“不如归去 ”。词同时用这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感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接着“算未抵 、人间离别”一句,是上下文转接的关键。它把“离别”和啼鸟的悲鸣作一比较,以抑扬的手法承上启下,为下文出的“别恨”作了铺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两句,有人认为写的是两事:其一指汉元帝宫女王昭君出嫁匈奴呼韩邪单于离开汉宫的事;其二指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时辞别“汉阙 ”,幽闭长门宫。也有认为只写一事的,谓王昭君自冷宫出而辞别汉阙。今从多数注释本作两件事看。“看燕燕,送归妾”,写的是春秋时卫庄公之妻庄姜,“美而无子”,庄公妾戴妫生子完,庄公死后,完继立为君 。州吁作乱,完被杀,戴妫离开卫国。《诗经·邶风》的《燕燕》诗,相传即为庄姜送别戴妫而作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引用了汉代另一个典故。汉李陵抗击匈奴,力战援绝,势穷投降,败其家声;他的友人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守节不屈。后来苏武得到归汉机会,李陵送他有“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之语;又世传李陵《与苏武诗》,有“携手上河梁 ”、“长当从此别”等句 。“易水萧萧西风冷 ,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写战国时燕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轲入秦行刺秦王政故事。相传送行者都穿戴白衣冠,荆轲临行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以上这些事都和远适异国、不得生还,以及身受幽禁或国破家亡之事有关,都是极悲痛的“ 别恨”。这些故事,写在与堂弟的一首送别词中,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当时沉重、悲壮之情。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这又是承上启下的两句。句中说啼鸟只解春归之恨,如果也能了解人间的这些恨事,它的悲痛一定更深,随啼声眼中滴出的不是泪而是血了。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省力的铺垫 。“谁共我,醉明月?”承上面两句转接机势,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 ,点破题目,结束全词,把上面大片凌空驰骋的想象和描写,一下子收拢到题中来,有此两句,词便没有脱离本题,只是显得善于大处落墨、别开生面而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辛弃疾不愧为宋代一代文豪!
辛弃疾的这首词,之所以感人,除了其感情、气氛强烈外,还得力于它的音节 。它押入声的曷、黠、屑、叶等韵,在“切响”与“促节”中有很强的摩擦力量,声如裂帛,声情并至。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评此词“沉郁苍凉,跳跃动荡,古今无此笔力”,反映了古人对此词的推崇。

,

  • 【和伯高弟梦宗氏子寄生舍下】_阳景春 | 宋代
  • 【和伯高弟梦宗氏子寄生舍下】_阳景春 | 宋代 >> 【和伯高弟梦宗氏子寄生舍下】_阳景春 | 宋代...

  • 【忆秦娥】_范成大 | 宋代
  • 【忆秦娥】_范成大 | 宋代 >> 【忆秦娥】_范成大 | 宋代...

  • 【偈颂二百零五首】_释正觉 | 宋代
  • 【偈颂二百零五首】_释正觉 | 宋代 >> 【偈颂二百零五首】_释正觉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