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四首】作者:曾几 朝代:宋代
[读书四首]读书四首原文
童子区区攻一艺,老生汲汲事三馀。
偶然领会忘言处,只有渊明解读书。
[读书四首]诗词问答
问:读书四首的作者是谁?答:曾几
问:读书四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曾几的名句有哪些?答:曾几
[读书四首]曾几读书四首 书法图
读书四首书法作品
[读书四首]参考注释
[读书四首]童子
(1)
(2) 未成年的人
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彼童子之师。——唐· 韩愈《师说》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3) 童生,明清科举,凡中举以前,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读书四首]区区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区区之薛。——《战国策·齐策四》
区区之地。——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何乃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区区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区区之数
区区五毛钱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2) 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区区之心
(3) 旧时谦辞,我
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语气不庄重)
此人非他,就是区区
(5) 诚挚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读书四首]一艺
亦作“ 一蓺 ”。1.“六艺”之一。指经学的一种。《史记·儒林列传》:“能通一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汉书·艺文志》:“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 天宝 中, 汉州 雒县 尉 张涉 应一艺,自举日试万言,须中书考试。” 宋 曾巩 《读书》诗:“古人至白首,搜穷败肝肠,仅名通一艺,著书欲煌煌。”
(2).谓一种才能或技艺。《后汉书·邓禹传》:“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蓺。”《诗话总龟·艺术》引 宋 李颀 《古今诗话》:“ 唐 世一艺,如 公孙大娘 舞剑, 曹刚 琵琶, 米嘉荣 歌,皆见於 唐 贤诗句,遂知名於后世。”《荡寇志》第一二三回:“虚度七十二春,自幼不成一艺。” 梁斌 《红旗谱》四:“﹝ 严志和 ﹞从此一艺顶三工,一家人才不吃糠咽菜了。”
[读书四首]老生
(1) 老书生
(2) 戏剧角色名。生的一种。指扮演老年男子的角色
[读书四首]汲汲
形容急切的样子,急于得到
其送往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礼记·问丧》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扬雄传》
[读书四首]偶然
突然的,不是经常的;意想不到的
偶然现象
偶然事件
[读书四首]领会
了解、认识事物并有所体会
领会文件精神
[读书四首]忘言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读书四首]只有
(1) 表示必需的条件,下文常用[才]、[方]呼应
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做好普查工作
(2) 唯有;仅有
只有他知道内情
[读书四首]明解
(1).熟悉,明了。《后汉书·胡广传》:“练达事体,明解朝章。”《北史·崔子枢传》:“ 子枢 明解世务,所居称职。”《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洞达《九经》,明解《七略》。”
(2).明达,对事理认识透彻。《北史·甄琛传》:“ 琛 性轻简,好嘲謔,故少风望。然明解有干具,在官清白。”
[读书四首]读书
(1)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宋代,曾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