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籁亭为右明赋】作者:伍瑞隆 朝代:明代
[爽籁亭为右明赋]爽籁亭为右明赋原文
群嚣息尽地逾偏,爽籁泠泠秋可怜。
辋口有湖歌自诧,苏门拥膝啸为缘。
清音信许兼山水,幽响谁应别地天。
最是北窗天际想,到来吾意亦翛然。
[爽籁亭为右明赋]诗词问答
问:爽籁亭为右明赋的作者是谁?答:伍瑞隆
问:爽籁亭为右明赋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爽籁亭为右明赋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伍瑞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伍瑞隆
[爽籁亭为右明赋]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爽籁亭为右明赋]参考注释
[爽籁亭为右明赋]爽籁
(1).参差不齐的箫管声。一说清风激物之声。《文选·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爽籟警幽律,哀壑叩虚牝。” 李善 注:“《尔雅》曰:‘爽,差也。’簫管非一,故言爽焉……夫簫管参差,宫商异律,故有长短高下,万殊之声。” 刘良 注:“爽,清也。籟,风激物之声也。”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爽籟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2).指箫管一类的乐器。 明 杨慎 《涪江泛舟》诗:“爽籟金悬奏,遥峯翠积氛。”
(3).指清风。 宋 苏舜钦 《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最怜小雨洒疎竹,爽籟颯颯吹醉顋。”
[爽籁亭为右明赋]泠泠
(1) 形容清凉;冷清
白露泠泠
(2) 本指流水声。借指清幽的声音
[爽籁亭为右明赋]可怜
(1) 值得怜悯
露出一副可怜相
(2) 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可怜的家产
[爽籁亭为右明赋]辋口
(1).地名。 唐 诗人 王维 蓝田 别业所在地。《旧唐书·文苑传下·王维》:“﹝ 王维 ﹞得 宋之问 蓝田 别墅,在 輞口 , 輞水 周於舍下。” 清 厉鹗 《春阴望西溪人家云山梅竹互为掩映》诗:“花原色不同, 輞口 境如在。”
(2).用以借指退隐之地。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七折:“前日在科场中,见考官将我哥哥奈何,我嘆了一口气,便不递俺这文章,竟买舟归家,做箇 輞口 渔人。”
[爽籁亭为右明赋]苏门
山名。在 河南省 辉县 西北。又名 苏岭 、 百门山 。 晋 孙登 曾隐居于此。后因用以借指 孙登 。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 阮籍 之见 苏门 ,止闻鸞啸。” 唐 庞德公 《与鹿门少年马绍隆冥游》诗:“唯有 峴亭 清夜月,与君长啸学 苏门 。”参见“ 苏门啸 ”。
[爽籁亭为右明赋]拥膝
抱膝。《三国志·魏志·高柔传》“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柔 既处法平允,又夙夜匪懈,至拥膝抱文书而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阮籍 往观,见其人拥膝巖侧,籍登岭就之,箕踞相对。” 唐 骆宾王 《夏日夜忆张二诗》:“伏枕忧思深,拥膝独长吟。”
[爽籁亭为右明赋]音信
信息;书信;消息
他走后杳无音信
[爽籁亭为右明赋]山水
(1) 山上流下来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
山水相连
(3) 指山水画
泼墨山水
吴道玄…因写 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爽籁亭为右明赋]天际
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爽籁亭为右明赋]到来
(1) 按时接近或即将临近
下班时间终于到来
(2) ;来到
[爽籁亭为右明赋]意亦
(1).表示测度。大概,也许。 汉 张衡 《西京赋》:“及帝图时,意亦有虑乎神祇,宜其可定以为天邑。”
(2).表示选择。还是。《荀子·修身》:“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意亦有所止之与?”《战国策·秦策二》:“诚病乎?意亦思乎?”
[爽籁亭为右明赋]翛然
无拘无束貌;超脱貌。《庄子·大宗师》:“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成玄英 疏:“翛然,无係貌也。” 前蜀 韦庄 《赠峨嵋李处士》诗:“如今世乱独翛然,天外鸿飞招不得。” 明 归有光 《南云翁生圹志》:“翁为人有风致,可谓翛然于生死之际,则予之所谓命者,又不足为翁道也。”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有时夜半醒来,万籁俱绝,皓月中天,翛然四顾,觉得心中一片空灵。”
迅疾貌。 宋 司马光 《馆宿遇雨怀诸同舍》诗:“佳雨濯烦暑,翛然生晓凉。”
伍瑞隆,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