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咏史诗延平津】_胡曾 | 唐代

【咏史诗延平津】作者:胡曾 朝代:唐代

[咏史诗延平津]咏史诗延平津原文

延平津路水溶溶,峭壁巍岑一万重。
昨夜七星潭底见,分明神剑化为龙。

[咏史诗延平津]诗词问答

问:咏史诗延平津的作者是谁?答:胡曾
问:咏史诗延平津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咏史诗延平津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胡曾的名句有哪些?答:胡曾

[咏史诗延平津]胡曾咏史诗延平津 书法图

【咏史诗延平津】_胡曾 | 唐代
咏史诗延平津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647-74

[咏史诗延平津]参考注释

[咏史诗延平津]延平津

古代津渡名。 晋 时属 延平县 (今 福建省 南平市 东南),故称。据《晋书·张华传》载, 丰城 令 雷焕 得 龙泉 、 太阿 两剑,以其一与 张华 。后 华 被诛,剑即失其所在。 雷焕 死,其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跃出堕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龙蟠萦,波浪惊沸。剑亦从此亡去。 唐 黄滔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诗:“更爱 延平津 上过,一双神剑是龙鳞。” 金 元好问 《换得云台帖喜而赋诗》:“世间曾有 华陀 帖,神物已化 延平津 。”参见“ 延津 ”。

[咏史诗延平津]溶溶

(1) 宽广的样子

江水溶溶

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楚辞·九叹·愍命》

(2) 水缓缓流动的样子,也用来形容月光荡漾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唐· 杜牧《阿房宫赋》

月色溶溶

[咏史诗延平津]峭壁

陡峭的山崖

[咏史诗延平津]巍岑

高峻的山峰。 唐 胡曾 《延平津》诗:“ 延平 津路水溶溶,峭壁巍岑一万重。”

[咏史诗延平津]昨夜

(1).昨天夜里。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诗:“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芦洲 。” 前蜀 毛文锡 《醉花间》词之一:“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 巴金 《探索集·长崎的梦》:“昨夜,我梦见我在 长崎 。”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与 郑恆 亲。虽然昨夜见许,未足取信。”

[咏史诗延平津]七星

(1).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鸟七宿的第四宿,有星七颗。《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月在胃,昏七星中。” 孙希旦 集解:“七星,南方朱鸟之第四宿。”

(2).指北斗星。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长老传言, 李冰 造七桥,上应七星。” 闻捷 《生活的赞歌·夜过玉门》:“我指着山顶的几点灯光,说它是永恒的北斗七星。”

(3).七个星形的黑子或饰物。《晋书·桓温传》:“ 温 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宋史·舆服志三》:“冕版以龙鳞锦表,上缀玉为七星。”

(4).古乐器名,属管乐。《通典·乐四》:“七星,不知谁所作,其长盈寻。”《宋史·乐志四》:“大晟匏有三色:一曰七星,二曰九星,三曰闰餘,莫见古制。”

[咏史诗延平津]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咏史诗延平津]剑化

《晋书·张华传》载: 张华 望 丰城 有剑气,乃以 雷焕 为 丰城 令, 焕 掘得双剑,一与 华 ,一自佩。 华 焕 死后, 焕 子持剑经 延平津 ,剑从腰间跃出堕水,但见化为二龙而没。后以“剑化”喻人离世。 唐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二:“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 明 张居正 《挽歌》之七:“镜埋长隐凤,剑化自从龙。”

,

【咏史诗延平津】_胡曾 | 唐代
  • 【过王右丞书堂二首】_储嗣宗 | 唐代
  • 【过王右丞书堂二首】_储嗣宗 | 唐代 >> 【过王右丞书堂二首】_储嗣宗 | 唐代...

    【咏史诗延平津】_胡曾 | 唐代
  • 【边将二首】_张蠙 | 唐代
  • 【边将二首】_张蠙 | 唐代 >> 【边将二首】_张蠙 | 唐代...

    【咏史诗延平津】_胡曾 | 唐代
  • 【李云南征蛮诗】_高适 | 唐代
  • 【李云南征蛮诗】_高适 | 唐代 >> 【李云南征蛮诗】_高适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