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驿雨】作者:王士祯 朝代:清代
[龙山驿雨]龙山驿雨原文
阆州城边云气浮,龙山驿里雨声愁。
远游不唾青城地,绝域空悲白雁秋。
巴岭稀逢人北去,渝江长是水南流。
萧条孤馆荆榛夕,更指千峰入汉州。
[龙山驿雨]诗词问答
问:龙山驿雨的作者是谁?答:王士祯
问:龙山驿雨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龙山驿雨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王士祯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祯
[龙山驿雨]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渔洋山人精华录卷七
[龙山驿雨]参考注释
[龙山驿雨]州城
旧时州署所在城邑。 宋 王偁 《东都事略·太宗纪》:“乃者,盗兴畎亩,连陷州城。”《初刻拍案惊奇》卷五:“现小女竟送到尊舟,如今若等尊舟到州城,水路难行,定不能勾。”《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古怪再古怪不过我们州城里的这位新城隍爷咧!”
[龙山驿雨]云气
稀薄游动的云
[龙山驿雨]山驿
(1).山中驿站。 唐 李商隐 《梦令孤学士》诗:“山驛荒凉白竹扉,残灯向晓梦清暉。” 宋 柳永 《散水调·倾杯》词:“小檝夜泊,宿苇村山驛。” 清 唐孙华 《戏为友人代忆》诗之五:“水驛仍山驛,长亭又短亭。”
(2).山间的驿道。 清 洪亮吉 《晓发曹娥江》诗:“川程此迢递,山驛方峭拔。”
[龙山驿雨]远游
亦作“ 远游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
(2).见“ 远游冠 ”。
(3).见“ 远游履 ”。
见“ 远游 ”。
[龙山驿雨]青城
(1). 宋 斋宫名。一在 南薰门 外,为祭天斋宫,谓之 南青城 ;一在 封丘门 外,为祭地斋宫,谓之 北青城 。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郊祀年驾宿青城端诚殿行郊祀礼》:“所谓 青城 ,止以青布为幕,画甃砌之文,旋结城闕。”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 大梁城 南五里号 青城 ,乃 金国 初 粘罕 驻军受 宋 二帝降处。当时后妃皇族皆诣焉,因尽俘而北。后 天兴 末, 末帝 东迁, 崔立 以城降,北兵亦于 青城 下寨,而后妃内族復诣此地,多僇死,亦可怪也。” 清 钱谦益 《向言上》:“ 宋 之亡也以 青城 ,金之亡也亦以 青城 。”
(2).指 青城山 。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 青城 仙洞, 黄石 祠坛。” 唐 郑巢 《题崔中丞北斋》诗:“何年各无事,高论宿 青城 。” 宋 陆游 《玉笈斋书事》诗之二:“剩分松屑为山信,明日 青城 有使行。” 清 吴伟业 《佘山遇姚翁出所画花鸟见赠》诗:“只今来 白石 ,当日住 青城 。”
[龙山驿雨]绝域
极其遥远的地方(多指国外)
愿从谷吉,效命绝域。——《后汉书·班超传》
[龙山驿雨]空悲
指凄凉忧伤的胸怀。 唐 韩愈 《秋怀诗》:“离离掛空悲,慼慼抱虚警。”
[龙山驿雨]白雁
见“ 白鴈 ”。
[龙山驿雨]长是
时常;老是。 宋 欧阳修 《望江南》词:“纔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墻,长是为花忙。” 宋 姜夔 《清波引》词:“新诗漫与,好风景长是暗度。”《初刻拍案惊奇》卷六:“那秀才在大人家处馆读书,长是半年不回来。”
[龙山驿雨]水南
见“ 水南山人 ”。
[龙山驿雨]萧条
经济成长退缩
经济萧条
[龙山驿雨]孤馆
孤寂的客舍。 唐 许浑 《瓜州留别李诩》诗:“孤馆宿时风带雨,远帆归处水连云。” 宋 秦观 《踏莎行》词:“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清 黄景仁 《春夜杂咏》:“轻阴积孤馆,枕簟流微凉。” 郁达夫 《客感寄某》诗之一:“一夜秋风兰蕙折,残星孤馆梦无成。”
[龙山驿雨]荆榛
(1).亦作“ 荆蓁 ”。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三国 魏 曹植 《归思赋》:“城邑寂以空虚,草木秽而荆榛。”一本作“ 荆蓁 ”。 唐 李白 《古风》之一:“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金 元好问 《续小娘歌》之七:“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 清 吴伟业 《十月下澣宴阆石苍水斋》诗:“三江风月尊前醉,一郡荆榛笛里声。”
(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闻讣》:“闺中何意,半道荆蓁,情隔云泥。”
(3).比喻艰危,困难。《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吾於荆榛中援立 寿王 。” 元 许谦 《冯公岭》诗:“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榛。”
(4).比喻恶人。 元 麻革 《过陕》诗:“豺狼满地荆榛合,目断 中条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未许其冠带春秋,遂至夫荆榛天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陈御史元倩》:“手披荆榛,身御魑魅。” 周实 《民立报出版日祝赋》诗:“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荆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笑谭之顷,便起荆榛。”
清代,王士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