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作者:曾几 朝代:宋代
[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原文
听说光州好,淮山是四邻。
凝香无一事,奠枕有馀民。
世以文章著,朝须宠数频。
西湖便归去,应不待班春。
[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诗词问答
问: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的作者是谁?答:曾几
问: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曾几的名句有哪些?答:曾几
[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曾几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 书法图
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书法作品
[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参考注释
[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听说
听人所说
听说他到海口去了
听说她现已结婚
[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四邻
周围的邻居;左邻右舍
街坊四邻
[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一事
(1).一件事。《淮南子·缪称训》:“察於一事,通於一伎者,中人也。”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纲纪总摄,法令明备,郡县不得以一事自专也。” 清 郑燮 《赠博也上人书》诗:“独有老僧无一事,水禽沙鸟听关关。”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同一件事;同一类事。《公羊传·僖公元年》:“此一事也,曷为復言 齐 师、 宋 师、 曹 师?不復言师,则无以知其为一事也。”《后汉书·桓谭传》:“又见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姦吏得因缘为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一座两情,两情一事,此其针线之最密者。”
(3).专一其事。《管子·心术下》:“一事能变曰智。” 尹知章 注:“能专一其事,能变而动之谓智也。”
(4).服役一次。《汉书·贾捐之传》:“ 孝文皇帝 閔中国未安,偃武行文,则断狱数百,民赋四十,丁男三事而一事。”
(5).方言。业务或组织上有关系的。如:这家药铺和 北京 同仁堂 药铺是一事。
[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奠枕
犹安枕。 汉 扬雄 《法言·寡见》:“昔在 姬公 ,用於 周 而四海皇皇,奠枕於京。” 李轨 注:“安枕而卧,以听於京师。” 宋 岳飞 《五岳祠盟记》:“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辽史·耶律图鲁窘传》:“若此,则争战未已,吾民无奠枕之期矣。”
[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宠数
帝王给予的礼数。《周书·皇后传·宣帝元皇后》:“是用加兹宠数,式光践礼。” 唐 钱珝 《为集贤崔相公让大学士第三表》:“宸衷益注,宠数不移。” 宋 曾巩 《王珪曾祖母尹氏追封燕国太夫人制诰》:“勑优礼大臣,厚其宠数,所以劝在位之功德,而成天下之治也。”《元史·祭祀志六》:“风节之厉垂诸世,褒崇岂间於异时。不有鉅儒,孰膺宠数。”
[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西湖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区以西,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长15公里,被孤山、白堤、苏堤分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归去
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不待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来,他就走了
[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班春
颁布春令,指古代地方官督导农耕之政令。《后汉书·崔篆传》:“ 篆 为 新建 大尹……称疾不视事,三年不行县。门下掾 倪敞 諫, 篆 乃强起颁春。” 李贤 注:“﹝班春﹞班布春令。” 宋 王安石 《次韵春日感事》:“病得一官随太守,班春无助愧 周任 。” 明 杨慎 《放春行春发春班春》:“《汉书》,太守有班春之文。” 清 赵翼 《吊汤纬堂殉难凤山》诗:“一官海外正班春,伏莽无端起劫尘。”
宋代,曾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