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六十九首】作者:释道宁 朝代:宋代
[偈六十九首]偈六十九首原文
灵山标榜,五指舒光。
少室真规。
断肱立雪。
尘中辨主,盘山踪迹犹存。
杓柄妥来,象骨家风尚在。
流通密旨,建立法幢。
全藉高人,方能巨济。
然后玄关大启,四海一家。
任他六臂三头,到此也应拱手。
须弥顶上非凡木,白藕峰前得处高。
[偈六十九首]诗词问答
问:偈六十九首的作者是谁?答:释道宁
问:偈六十九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道宁的名句有哪些?答:释道宁
[偈六十九首]参考注释
[偈六十九首]灵山
(1).道家指 蓬莱山 。《文选·左思<吴都赋>》:“巨鼇贔屓,首冠 灵山 。” 吕向 注:“ 灵山 ,海中 蓬莱山 。”
(2).指传说中的 昆仑山 曾城 。 晋 陶潜 《游斜川》诗序:“若夫 曾城 ,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 灵山 ,有爱嘉名。” 逯钦立 校注:“ 灵山 ,指 崑崙 曾城 。”
(3).借指 昆仑山 。 南朝 梁 沉约 《锺山》诗:“ 灵山 纪地德,地险资岳灵。” 锺山 , 昆仑山 的别名。参见“ 曾2城 ”。
(4). 印度 佛教圣地 灵鹫山 的简称。 南朝 齐 王融 《净行诗》之五:“朝游浄国侣,暮集 灵山 羣。” 唐 刘禹锡 《送僧元暠南游》诗:“ 彭泽 因家凡几世, 灵山 预会是前生。”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既到 灵山 ,岂可不朝我佛。” 赵朴初 《访云冈石窟及华严寺》诗:“彷彿 灵山 集海会,弟子或坐或立或语或默或悲或欣然。”原注:“ 灵山 ,即 灵鷲山 ,佛説法处。”
(5).道书所称的福地之一。在今 江西省 上饶县 北。《云笈七籤》卷二七:“其次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第三十三 灵山 在 信州 上饶县 北, 墨真人 治之。”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上饶县》:“ 灵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灵鷲山 。道书第三十三福地,实郡之镇山也。”
(6).指有灵应的山。《云笈七籤》卷一二二:“ 江油 旧壤,境带灵山,自狩 巴 梁 ,屡照感应。”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七九:“急报东方两星使,灵山吐溜为粮船。”
(7).对山的美称。 唐 刘斌 《咏山》:“灵山峙千仞,蔽日且嵯峨。 紫盖 云阴远, 香炉 烟气多。”
[偈六十九首]标榜
(1) 借用某种好名义,加以宣扬
标榜自由平等
大肆标榜
(2) 吹嘘;夸耀
自我标榜
[偈六十九首]五指
(1).五个手指。《荀子·劝学》:“若挈裘领,詘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左传·宣公四年》“子公食指动” 唐 孔颖达 疏:“然则手之五指之名,曰巨指(拇指)、食指、将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也。”《水浒传》第三二回:“ 武行者 听了,跳起身来,叉开五指望店主人脸上只一掌。”
(2).五个脚指。《素问·厥论》:“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於膝者,何也?”
[偈六十九首]立雪
恭敬地向老师求教的诚意
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谢应芳《杨龟山祠》
[偈六十九首]盘山
沿山盘绕
盘山公路
[偈六十九首]踪迹
行动所留下可觉察的形迹
不留踪迹
诡踪迹。——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偈六十九首]家风
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偈六十九首]流通
(1)
(2) 货币或其他交换手段在整个团体或社会内从人到人的传递
收回流通中的金币
(3) 供图书馆外使用的书籍或其他图书资料的出借
(4) 从人到人或地区到地区之间的传递
(5) 循环流动
空气流通
[偈六十九首]密旨
秘密的谕旨。《南史·梁纪下·元帝》:“宣猛将军 朱买臣 奉帝密旨,害 豫章王 栋 及其二弟 桥 樛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内阁密封之体》:“上有密旨,则用御前之寳封示。”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八章:“所以凡是皇上此类密旨,随看随焚,连一字也不使留存于天壤之间。”
[偈六十九首]建立
开始成立或产生
建立一个朝代
[偈六十九首]法幢
(1).写有佛教经文的长筒形绸伞或刻有佛教经文、佛像等的石柱。 南朝 梁 王僧孺 《 * 文》:“法幢卷舒,拂高轩而徐薄;名香鬱馥,山重檐而轻转。” 明 唐顺之 《题金山寺付僧惠杰》诗之一:“隐隐帆檣外,分明见法幢。” 清 唐孙华 《东林寺》诗:“法幢始何年,本自 远公 作。”
(2).比喻佛法。《剪灯馀话·听经猿记》:“侧闻尊宿建 * 幢,不惮远来,求依浄社。”
[偈六十九首]高人
(1)
(2) 高士
高人何点,蹑屩(草鞋)于 钟阿;征士 刘虯,献书于卫兵。—— 南朝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3) 学术、技能高超的人
[偈六十九首]然后
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应
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偈六十九首]玄关
住宅的正门
一打开玄关,随即迎上来太太的脸
[偈六十九首]四海一家
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荀子·议兵》:“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 唐 刘知几 《史通·探赜》:“异乎炎 汉 之世,四海一家。 马迁 乘传,以求自古遗文;而州郡上计,皆先集太史,若斯之备也。” 宋 陆游 《感愤》诗:“四海一家天历数,两河百郡 宋 山川。”《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而今是四海一家的时候,任你 荆軻 、 聂政 ,也只好叫做乱民。”
[偈六十九首]六臂三头
神话人物中神通广大的,多能现三头六臂法身。常以喻人的本事非凡。 明 孟称舜 《死里逃生》第一折:“便六臂三头待怎么,料应飞不出这天罗鏬。”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一:“六臂三头,后先辉映,无怪乎这小木头人,有时候也就真的‘不可一世’了。”
[偈六十九首]拱手
(1) 妥协地;顺从地
拱手相让
(2) 容易,毫不费力地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 西河之外。—— 汉· 贾谊《过秦论》
[偈六十九首]须弥
(1).见“ 须弥山 ”。
(2).信佛者泛指山。 唐 杨炯 《梓州惠义寺重阁铭》:“俯观大道,仅如枣叶;下望须弥,裁同芥子。”
[偈六十九首]顶上
(1).顶头,高处。指山巅。 唐 林宽 《送僧游太白峰》诗:“顶上多灵跡,尘中少客知。” 唐 黄滔 《壶公山》诗:“数人游顶上,沧海见东边。”
(2).顶礼拜上。极表尊敬。 明 陈洪谟 《继世纪闻》卷一:“公差出外及回京者,朝见毕,皆赴 瑾 ( 刘瑾 )宅见辞。用涴红笺纸写官衔,称‘顶上’字样以为常礼。” 明 陈洪谟 《继世纪闻》:“凡拜帖写‘顶上’,不敢云‘拜上’,‘顶上’之称自此起。”《 * 词话》第七一回:“ 夏公 又留下了一个双红拜帖儿,説道:‘多顶上老公公,拜迟,恕罪。’”《儒林外史》第六回:“ * 奶顶上大老爹,知道大老爹来家了,热孝在身,不好过来拜见。”
[偈六十九首]非凡
(1) 出色的或突出的
非凡的成就
(2) 出众的
非凡的工作能力
[偈六十九首]白藕
莲的地下茎。《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爱唱红莲白藕词,玲瓏七窍逗冰姿;只缘味好令人羡,花未开时已有丝。”
宋代,释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