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寄题孔氏颜乐亭】_苏辙 | 宋代

【寄题孔氏颜乐亭】作者:苏辙 朝代:宋代

[寄题孔氏颜乐亭]寄题孔氏颜乐亭原文

颜巷久已空,颜井固不迁。
荆榛翳蔓草,中有百尺泉。
谁复饮此水,裹饭耕废田,有贤孔氏孙,芟夷发清源。
废床见缏刻,古甃昏苔痕。
引缸注瓢樽,千岁忽复然。
嗟哉古君子,至此良独难。
口腹不择味,四体不择安。
遇物一皆可,孰为我忧患。
阮生未忘酒,嵇生未忘锻。
欲忘富贵乐,托物仅自完。
无托中自得,嗟哉彼诚贤。

[寄题孔氏颜乐亭]诗词问答

问:寄题孔氏颜乐亭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寄题孔氏颜乐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

[寄题孔氏颜乐亭]参考注释

[寄题孔氏颜乐亭]颜巷

《论语·雍也》:“子曰:‘贤哉, 回 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 也。’”本指 颜回 所居的陋巷,后用以指简陋的居处。 唐 许浑 《李秀才近自涂口迁居新安适枉缄书见宽悲戚因以此答》诗:“ 颜 巷雪深人已去, 庾 楼花盛客初归。” 明 朱权 《卓文君》第一折:“静守芸窗,僻居 颜 巷。”

[寄题孔氏颜乐亭]久已

早已;早就

这件事我久已忘却了

[寄题孔氏颜乐亭]不迁

(1).不移徙。《楚辞·九章·橘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韩非子·十过》:“﹝戎王﹞见其女乐而説之,设酒张饮,日以听乐,终岁不迁,牛马半死。” 汉 王褒 《洞萧赋》:“託身躯於后土兮,经万载而不迁。”

(2).不改变。《楚辞·九章·怀沙》:“离慜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 朱熹 集注:“不以忧患改其节。” 汉 王粲 《赠蔡子篤》诗:“君子信誓,不迁于时。”

(3).谓官爵不升迁。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民大譁,拥门不得解,丞一言而定, 汪文烈 亟称之。后部中不迁不黜,而别选一官至,百姓闭门留丞,丞不可。”

[寄题孔氏颜乐亭]荆榛

(1).亦作“ 荆蓁 ”。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三国 魏 曹植 《归思赋》:“城邑寂以空虚,草木秽而荆榛。”一本作“ 荆蓁 ”。 唐 李白 《古风》之一:“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金 元好问 《续小娘歌》之七:“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 清 吴伟业 《十月下澣宴阆石苍水斋》诗:“三江风月尊前醉,一郡荆榛笛里声。”

(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闻讣》:“闺中何意,半道荆蓁,情隔云泥。”

(3).比喻艰危,困难。《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吾於荆榛中援立 寿王 。” 元 许谦 《冯公岭》诗:“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榛。”

(4).比喻恶人。 元 麻革 《过陕》诗:“豺狼满地荆榛合,目断 中条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未许其冠带春秋,遂至夫荆榛天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陈御史元倩》:“手披荆榛,身御魑魅。” 周实 《民立报出版日祝赋》诗:“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荆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笑谭之顷,便起荆榛。”

[寄题孔氏颜乐亭]蔓草

爬蔓的草

荒烟蔓草间。——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寄题孔氏颜乐亭]中有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寄题孔氏颜乐亭]百尺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寄题孔氏颜乐亭]裹饭

(1).谓包裹着饭食送人解饿。语出《庄子·大宗师》:“ 子舆 与 子桑 友,而霖雨十日。 子舆 曰:‘ 子桑 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后遂用作称颂友情的典故。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诗:“褰裳触泥水,裹饭往食之。” 宋 王安石 《张明甫主宿明日遂行》诗:“何时復能还,裹饭 冶城 侧。” 金 麻革 《云中夜雨》诗:“明朝谁裹饭,万一使君怜。”

(2).谓携带饭粮以备服役或远行。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敛书付衣囊,裹饭随药笈。” 清 黄宗羲 《御史余公墓志铭》:“ 封 与 延津 接壤,邮置错互於百里之外,裹饭受役,民甚苦之。”

[寄题孔氏颜乐亭]芟夷

(1).除草;刈除。《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藴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芳蕙芟夷,臭鲍佩御。” 唐 杜甫 《除草》诗:“芟夷不可闕,疾恶信如讎。”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我在这里虽然开不出甚么美的好花来,但如路旁的杂草那样,总可以迸发几株罢?遇着别有会心的 周茂叔 ,他是不会芟夷它的呢。”

(2).裁减;删削。《<尚书>序》:“芟夷烦乱,翦截浮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桓宣武 与 郗超 议芟夷朝臣。条牒既定,其夜同宿。” 宋 陈亮 《又乙巳春书之一》:“芟夷史籍之繁词,刊削流传之讹谬。”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若徒以交通为务,旧所承用,一切芟夷,学术文辞之章章者,甚则弃捐,轻乃裁减,斯则其道大觳,非宜民之事也。”

(3).铲除;削平。《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 操 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 荆州 ,威震四海。” 宋 司马光 《进古文<孝经>指解表》:“ 并州 者, 太宗皇帝 所以芟夷僭乱,混壹九围。” 明 方孝孺 《东瓯王神道碑铭》:“芟夷僭盗,荡涤兇奸。”

(4).杀戮。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人君有赫斯之怒,芟夷之诛,黄鉞一挥,齐斧暂授,则伏尸千里,流血滂沲。” 唐 柳宗元 《战武牢》诗:“铺施芟夷,二主缚。”《明史·曹兴传》:“於是勇力武健之士芟夷略尽,罕有存者。”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芟夷我人民,淫僇我子女,搜括我财货,窃据我政权。”

[寄题孔氏颜乐亭]清源

亦作“ 清原 ”。1.清理本源。谓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籑二百章,以应大辟。” 清 林则徐 《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第既经开动,其为畏惮可知,亟应宣示天威,乘势尽行驱逐,以为清源之计。”

(2).清澈的水源。《楚辞·远游》:“軼迅风於清源兮,从 顓頊 乎增冰。” 蒋骥 注:“清源,水源。谓 北海 也。”《后汉书·张衡传》:“旦余沐於清原兮,晞余髮於朝阳。” 唐 贾岛 《南池》诗:“萧条微雨絶,荒岸抱清源。”

[寄题孔氏颜乐亭]苔痕

苔藓滋生之迹。 唐 刘禹锡 《陋室铭》:“苔痕上阶緑,草色入帘青。” 宋 张耒 《无题》诗之一:“出门蹄道苔痕满,隐几书尘鼠蹟多。” 清 龚自珍 《鹊楼仙》词:“安排疏密,商量肥瘦,自劚苔痕辛苦。” 郁达夫 《偶过西台有感》诗:“偶向西臺臺畔过,苔痕犹似泪淋痕。”

[寄题孔氏颜乐亭]瓢樽

见“ 瓢尊 ”。

[寄题孔氏颜乐亭]千岁

(1) 千年。泛指年代长久

(2) 对天子(皇帝)所封诸王的直接称呼,小说和戏剧中常用

千岁爷

(3) 对天子(皇帝)所封诸王的间接称呼

[寄题孔氏颜乐亭]嗟哉

叹词。 汉 马援 《武溪深行》:“滔滔 武溪 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 五溪 兮多毒淫。”《后汉书·耿弇传论》:“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唐 韩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尽日不得息。”

[寄题孔氏颜乐亭]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寄题孔氏颜乐亭]至此

(1) 到此

你领着他们向前走,至此停下

(2) 到此时

至此,共有五十个人报名

(3) 达到这种情形

事情缘何至此?

[寄题孔氏颜乐亭]口腹

指饮食

口腹之欲

[寄题孔氏颜乐亭]不择

(1).不拒绝。《韩非子·大体》:“ 太山 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秦 李斯 《上秦始皇书》:“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2).不躱避。 唐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诗:“践蛇茹蛊不择死,忽有飞詔从天来。”

(3).不区分。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4).不挑选。《韩非子·难三》:“不择日而庙礼太子。”《旧唐书·裴行俭传》:“ 行俭 尝谓人曰:‘ 褚遂良 非精笔佳墨未尝輒书,不择笔墨而妍捷唯予及 虞世南 耳。’” 陶铸 《松树的风格》:“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时随处茁强地生长起来了。”

[寄题孔氏颜乐亭]四体

(1) 指人的四肢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2) 书法中指真、草、隶、篆四种字体

[寄题孔氏颜乐亭]遇物

犹言待人接物。《南史·袁粲传》:“ 袁濯儿 不逢朕,员外郎未可得也,而敢以寒士遇物。” 唐 韩愈 《荐樊宗师状》:“谨洁和敏,持身甚苦,遇物仁恕,有材有识,可任以事。” 宋 秦观 《南池》诗:“遇物贵含垢,修身戒明污。”

[寄题孔氏颜乐亭]一皆

一律;全部。《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其计莫若尽驱 巴西 、 梓潼 民内 涪水 以西,其仓廩野穀,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 梁孝元 前在 荆州 ,有 丁覘 者, 洪亭 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 孝元 书记,一皆使之。” 宋 王谠 《唐语林·雅量》:“ 卢晋公 为门下侍郎,过吏部选人官,谓同过给事中曰:‘吾徒侥倖至多,此辈优一资半级,何足问也。’一皆注定,未曾退量。”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八节:“故专制之国,无论上下贵贱,一皆以变诈倾巧相遇,盖有迫之,使不得不然者矣!”

[寄题孔氏颜乐亭]为我

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寄题孔氏颜乐亭]忧患

忧虑、祸患

生于忧患。——《孟子·告子下》

[寄题孔氏颜乐亭]富贵

富裕而又有显贵的地位

公子为人…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人读书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寄题孔氏颜乐亭]托物

1.谓假借事物。

2.引申为寄情意于事物。

[寄题孔氏颜乐亭]自完

犹自保;自全。《左传·昭公十九年》:“ 楚 不在诸侯矣,其仅自完也,以持其世而已。”《汉书·贾谊传》:“ 代 北边 匈奴 ,与强敌为邻,能自完则足矣。” 金 元好问 《聂孝女墓铭》:“女资孝弟,读书知义理,思以大义自完,葬其父之明日,乃絶脰而死。”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自非躬执大彗,以埽除其故家污俗,而望 禹 域之自完也,岂可得乎!”

[寄题孔氏颜乐亭]自得

自觉得意、开心

意气扬扬,甚为自得

悠然自得。——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

  • 【和自山】_文天祥 | 宋代
  • 【和自山】_文天祥 | 宋代 >> 【和自山】_文天祥 | 宋代...

  • 【和四二侄用林道叟见寄字韵】_吴芾 | 宋代
  • 【和四二侄用林道叟见寄字韵】_吴芾 | 宋代 >> 【和四二侄用林道叟见寄字韵】_吴芾 | 宋代...

  • 【赠别周文显三首】_赵蕃 | 宋代
  • 【赠别周文显三首】_赵蕃 | 宋代 >> 【赠别周文显三首】_赵蕃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