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登第遗乡人】_李巽 | 宋代

【登第遗乡人】作者:李巽 朝代:宋代

[登第遗乡人]登第遗乡人原文

当年踪迹困泥尘,不意乘时亦化鳞。
为报乡闾亲戚道,召集席帽已离身。

[登第遗乡人]诗词问答

问:登第遗乡人的作者是谁?答:李巽
问:登第遗乡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巽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巽

[登第遗乡人]参考注释

[登第遗乡人]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登第遗乡人]踪迹

行动所留下可觉察的形迹

不留踪迹

诡踪迹。——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登第遗乡人]泥尘

尘土。 唐 韩愈 《合江亭》诗:“愿书巖上石,勿使泥尘涴。”

[登第遗乡人]不意

没有想到

敌出不意。——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登第遗乡人]乘时

乘机;趁势。 晋 左思 《吴都赋》:“富中之甿,货殖之选,乘时射利,财丰巨万。”《宋史·王晏传》:“今 契丹 南侵,天下汹汹,英雄豪杰固当乘时自奋。” 鲁迅 《三闲集·“皇汉医学”》:“ 日本 人 汤本求真 做的《皇汉医学》译本也将乘时出版。”

[登第遗乡人]化鳞

变化为龙。比喻取得功名。 唐 刘得仁 《上姚谏议》诗:“终计依门馆,何疑不化鳞。” 明 叶显祖 《鸾鎞记·京晤》:“当年踪跡困泥尘,不意乘时亦化鳞。为报乡閭亲戚道,如今席帽已离身。”参见“ 化鱼 ”。

[登第遗乡人]乡闾

亦作“鄊閭”。1.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因以“乡閭”泛指民众聚居之处。《管子·幼官》:“閒男女之畜,修乡閭之什伍。”《南齐书·礼志上》:“郡县有学,乡閭立教。” 宋 王安石 《原教》:“夫妇者无失其为夫妇也,率是也有赏,不然则罪,乡閭之师,族酇之长。”

(2).家乡;故里。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少称乡閭,长闻邦国。” 宋 曾巩 《应举启》:“足跡不游於场屋,姓名不署於乡閭。” 元 秦竹村 《行香子·知足》曲:“壮岁乡閭,养志闲居。” 清 朱彝尊 《题张上舍劭竹林独坐图》诗:“十年不对乡閭竹,垞北垞南思 * 。” 清 汪文桂 《秋日同季弟归里和韵》:“秋深才得返鄊閭,弱弟偕行赋《遂初》。”

(3).乡亲;同乡。《后汉书·朱儁传》:“ 儁 以孝致名,为县门下书佐,好义轻财,乡閭敬之。”《旧唐书·高季辅传》:“丑言过行,见嗤於乡閭;忘义私昵,取摈於亲族。” 宋 苏辙 《巢谷传》:“予以乡閭,故幼而识之。” 明 无名氏 《白兔记·祭赛》:“乡閭来朝贺,社户保灾非。”

[登第遗乡人]亲戚

(1) 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

(2) 指父母及兄弟等

去亲戚而事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亲戚安居。——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独身无亲戚。——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指内外亲属

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下》

亲戚之所畔。

悦亲戚之情话。——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当如亲戚。——唐· 李朝威《柳毅传》

送给朋友和亲戚的礼物

[登第遗乡人]召集

通知人们聚集在一起

所有人被召集到船尾

[登第遗乡人]席帽

古帽名。以藤席为骨架,形似毡笠,四缘垂下,可蔽日遮颜。 晋 崔豹 《古今注·席帽》:“本古之围帽也,男女通服之。以韦之四周,垂丝网之,施以珠翠。丈夫去饰……丈夫藤席为之,骨鞔以繒,乃名席帽。” 唐 皇甫氏 《京都儒士》:“遂於壁下寻,但见席帽,半破在地。”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盖国初犹袭 唐 风,士子皆曳袍重戴,出则以席帽自随。” 清 钱谦益 《客途有怀吴中故人》诗:“青袍奉母谁知子?席帽趋时自有人。”

[登第遗乡人]离身

(1).离开身体。《庄子·渔父》:“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唐 张籍 《寄宋景》诗:“詔发官兵取乱臣,将军弓箭不离身。”

(2).传说中之国名。《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离身 、 反踵 之君, 髽首 贯胸 之长。” 李善 注:“《周书》曰:‘ 离身 、 染齿 之国,以龙角神龟为献。’《尔雅》曰:‘北方有比肩人焉,迭食而迭望。’ 郭璞 曰:‘此即半体之人,人各有一目、一鼻、一孔、一臂、一脚,亦犹鱼鼠之相合尔。’” 张铣 注:“ 离身 、 反踵 、 髽首 、 贯胷 ,四海国名。”

,

  • 【偈颂一一二首·其一百三】_释清远 | 宋代
  • 【偈颂一一二首·其一百三】_释清远 | 宋代 >> 【偈颂一一二首·其一百三】_释清远 | 宋代...

  • 【城上乔木】_孔武仲 | 宋代
  • 【城上乔木】_孔武仲 | 宋代 >> 【城上乔木】_孔武仲 | 宋代...

  • 【裴如晦自河阳至同韩玉汝谒之】_梅尧臣 | 宋代
  • 【裴如晦自河阳至同韩玉汝谒之】_梅尧臣 | 宋代 >> 【裴如晦自河阳至同韩玉汝谒之】_梅尧臣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