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捕蛇歌】作者:王泮 朝代:明代
[永州捕蛇歌]永州捕蛇歌原文
捕蛇之说情何楚,柳州先生目所睹。
余来问俗异昔闻,憩遍甘棠皆乐土。
四郊那复捕蛇人,赋役无繁尽安堵。
岂因老蟒化灵狐,儿孙不敢为毒痡。
抑亦天南风气开,山川恶产今非古。
永阳有卒戍桂东,三岁更班一赴伍。
蛮烟瘴雾毒于蛇,驱之戚若鱼游釜。
官家点名促去程,出门入门步无武。
妻儿牵衣泣道傍,见者不胜头咸俯。
谁知今日从军愁,不减当年捕蛇苦。
我今作歌亦复云,苛政从来猛于虎。
使者观风一采之,莫谓俚词浪无补。
[永州捕蛇歌]诗词问答
问:永州捕蛇歌的作者是谁?答:王泮
问:永州捕蛇歌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王泮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泮
[永州捕蛇歌]注释
1.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永州捕蛇歌]参考注释
[永州捕蛇歌]说情
替人讲情;代人请求宽恕
[永州捕蛇歌]柳州
唐 柳宗元 遭贬后,徙为 柳州 刺史,因以为其代称。 唐 皇甫湜 《祭柳子厚文》:“呜呼 柳州 ,秀气孤稟。弱冠游学,声华籍甚。”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十:“ 谢客 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 柳州 深?” 清 周亮工 《王王屋传》:“公著诗一卷、文二卷,诗清婉有致,文则力追 昌黎 、 柳州 。” 赵朴初 《片石集·<读史杂诗·柳宗元王安石>》:“翻书孰可喜? 柳州 与 临川 。”
[永州捕蛇歌]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永州捕蛇歌]问俗
访问风俗。《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郑玄 注:“俗,谓常所行与所恶也。”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及此扶行而问俗,几成尸素以具官。” 清 黄景仁 《荻港舟次》诗:“畴昔五马来 江 东,停麾问俗何雍雍。”
[永州捕蛇歌]甘棠
(1).木名。即棠梨。《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 陆玑 疏:“甘棠,今棠梨,一名杜梨。” 宋 张孝祥 《青玉案·饯别刘恭父》词:“甘棠庭院,芰荷香渚,尽是相思处。”
(2).《史记·燕召公世家》:“ 周武王 之灭 紂 ,封 召公 於北 燕 ……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非有圣智之君,恶有甘棠之臣?”《隶释·汉赵相雍劝阙碑》:“至 赵国 府君,在官五载,莅政清平,有甘棠之化。”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三年为吏在 钱塘 ,近奉徵书入 建章 。自省循良无实政,终慙父老説甘棠。”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乘遭遇,甘棠定拟政声驰。”
[永州捕蛇歌]乐土
安乐的地方
[永州捕蛇歌]四郊
城市四周的地方;郊外
四郊农事兴,老稚迭歌舞。——陆游《春雨》
[永州捕蛇歌]蛇人
以弄蛇为业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蛇人》:“蛇人又饲之,乃食……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
[永州捕蛇歌]赋役
(1).赋税和徭役的合称。 中国 古代,赋初指兵赋。 春秋 后期,各国逐渐从田亩征赋,赋和税渐趋混合。 秦 汉 以后,赋指按户口征收的税,徭役则另行征发,赋和役始有明显区别。 明 代以后,将按户口征发的徭役折征银两,把丁税并入田赋,至 清 则以赋役为田租的专称。《六韬·盈虚》:“其赋役也甚寡。”《新唐书·食货志二》:“国家赋役之法,曰租、曰调、曰庸。”《清史稿·食货志二》:“ 世祖 入 关 ,首免都城居民被兵者赋役三年。”
(2).分配徭役。《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三年》:“ 西川 节度使 高駢 筑 成都 罗城,使僧 景仙 规度,周二十五里,悉召县令庀徒赋役,吏受百钱以上皆死。” 胡三省 注:“赋,布也;分布使之就役也。”
[永州捕蛇歌]安堵
犹安居。《史记·田单列传》:“ 即墨 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百姓安堵,四民反业。” 宋 李纲 《自海陵泛江归梁溪作》诗:“苍生倘有安堵望,笑傲可自终餘龄。”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海寇攻城,不及乡里,而徧免四乡之赋,则利於安堵之民,而不利於被难之民。”
[永州捕蛇歌]儿孙
(1) 儿子和孙子
(2) 泛指后代
[永州捕蛇歌]不敢
(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永州捕蛇歌]毒痡
(1).毒害,残害。《书·泰誓下》:“作威杀戮,毒痡四海。”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周礼>非周公书》:“ 歆 为国师,始建立《周官经》以为《周礼》…… 莽 据以毒痡四海。” 明 陆采 《怀香记·定策征吴》:“我想那 孙皓 ,毒痡肆及於无辜,征讨宜加於有罪。”
(2).痛苦。 唐 黄滔 《祭崔补阙》:“ 颜回 先死, 盗跖 后殂,世之灾眚,生之毒痡,愴恨风烛,凄凉隙驹。” 宋 方岳 《读白诗效其体》之三:“右耳听嫠妇,呱呱哭其雏。夫亡仅一女,不自禁毒痡。”
[永州捕蛇歌]抑亦
副词,表示推测,可译为[也许]、[或许]
抑亦人谋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永州捕蛇歌]南风
从南边吹来的风
[永州捕蛇歌]山川
山岳、江河
祖国壮丽的山川
[永州捕蛇歌]蛮烟瘴雾
同“ 蛮烟瘴雨 ”。 宋 欧阳修 《再和公仪赠白鹇》:“蛮烟瘴雾虽生处,何必区区忆陋邦。”
[永州捕蛇歌]官家
(1) 天子
(2) 指朝廷、官府
(桓温)于北方得一巧作老婢,乃 刘越石( 琨)妓女。一见 温入,潜然而泣, 温问其故,答曰:[官家甚似 刘司空。]——《太平御览·裴氏语林》
(3) (按:[潜]是否为[潸]之误)
(4) 尊称作官的人
自此光阴为己有,从前日月属官家。——唐· 白居易《喜星郡》
[永州捕蛇歌]点名
(1) 按顺序叫名字
(2) 指出某人的姓名
点名批评
[永州捕蛇歌]去程
去路。 唐 张祜 《玉环琵琶》诗:“宫楼一曲琵琶声,满眼云山是去程。” 宋 张先 《卜算子慢》词:“溪山别意,烟树去程,日落采苹春晚。”
[永州捕蛇歌]出门
(1) 离家外出或远行
(2) 〈方〉∶出嫁
[永州捕蛇歌]入门
(1) 初级读物;任何知识或业务的初始门路
技术入门
(2) 初步学会
入门师傅
[永州捕蛇歌]妻儿
(1).妻和儿女。《后汉书·独行传·范式》:“乃营护 平子 妻儿,身自送丧於 临湘 。” 唐 白居易 《偶作寄朗之》诗:“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急忙心生一计,分咐妻儿取些汤水,把两个人都遣开了。”
(2).指妻。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五三出:“它是你妻儿怎抛弃?”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八出:“自今一家要和气,改日与你娶房妻儿。”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四折:“谁着你戏弄人家妻儿,迤逗人家婆娘!”
[永州捕蛇歌]牵衣
见“ 牵裾 ”。
[永州捕蛇歌]不胜
受不住,承担不了。胜:承受,经得起
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
驴不胜怒;蹄之。——唐·柳宗元《三戒》
[永州捕蛇歌]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永州捕蛇歌]从军
旧时指参加军队
弃商从军
[永州捕蛇歌]不减
不次于,不少于
其英雄本色不减当年
[永州捕蛇歌]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永州捕蛇歌]作歌
谓作歌词而咏唱。《书·益稷》:“帝庸作歌曰:‘勑天之命,惟时惟几。’”《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公主悲愁,自为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託异国兮乌孙王。’”《封神演义》第四五回:“ 惧留孙 领命,作歌而来。”
[永州捕蛇歌]亦复
(1).也。表示同样。《后汉书·霍谞传》:“至於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復均也。”《世说新语·言语》“ 德操 曰”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如君所言,亦復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半途而废者居多,差釐毫而谬千里者,亦復不少也。” 茅盾 《子夜》七:“弱者终不免被吞并,企业界中亦复如此。”
(2).又。《世说新语·德行》“我何颜谢 桓公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一门之内,有忠与孝,亦復何恨!”
[永州捕蛇歌]苛政
指苛刻烦琐的政令
[永州捕蛇歌]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永州捕蛇歌]使者
(1) 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办事的人
欢迎来自亲密邻邦的友好使者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 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2) 比喻带来某种信息的人或事物
南国的人们也真懂得欣赏这些春天的使者。——《花城》
[永州捕蛇歌]观风
替人守望,以便报告
派小王去观风
[永州捕蛇歌]俚词
粗俗不雅的文辞。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异途任用》:“比收卷,则鸿乙满纸,或仅数行,或戏为俚词以寓嘲謔。”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若因好句不来,遂以俚词塞责,则走入荒芜一路。”
[永州捕蛇歌]无补
没有补益,无益
这样恐怕无补于事
明代,王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