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作者:沈鍊 朝代:明代
[偶成]偶成原文
矫矫封侯客,能为笔砚羁。
清狂非幼志,浩啸激幽思。
下里听群和,高山叹独知。
久惭韩邓笑,咄咄自惊疑。
[偶成]诗词问答
问:偶成的作者是谁?答:沈鍊
问:偶成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偶成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沈鍊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鍊
[偶成]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青霞集卷六
[偶成]参考注释
[偶成]矫矫
(1) 形容英勇威武
矫矫大将
(2) 超凡脱俗,不同凡响
矫矫不群
[偶成]封侯
(1).封拜侯爵。《战国策·赵策二》:“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史记·卫将军列传》:“人奴之生,得毋笞駡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后汉书·班超传》:“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2).泛指显赫功名。 唐 王昌龄 《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宋 陈师道 《九月九日魏衍见过》诗:“一经从白首,万里有封侯。”
[偶成]能为
(1).语出《左传·隐公四年》:“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后用作能有所为或有所作为之意。《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则是王失之於 齐 而取偿於 秦 也,而 齐 赵 之深讎可以报矣,而示天下有能为也。” 唐 韩愈 《郑群赠簟》诗:“法曹贫贱众所易,腰腹空大何能为?”
(2).本领;能耐。《红楼梦》第四八回:“为这点子小事弄的人家倾家败产,也不算什么能为。” 管桦 《清风店》二:“我不戴见这种人。他有多大能为,我不戴见他。”
[偶成]笔砚
亦作“ 笔研 ”。1.笔和砚。泛指文具。《三国志·魏志·后妃传》“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年九岁,喜书,视字輒识,数用诸兄笔砚。”《世说新语·方正》“ 夏侯玄 ”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护军 曹爽 诛,徵为太常,内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笔研。”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育子》:“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罗列盘琖於地,盛菓木、饮食、官誥、笔研、筭秤等,经卷鍼綫,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徵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时举朝失色,无敢与笔砚者。”
(2).指文墨书写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犹以书工,崎嶇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岳州》:“苦心笔砚二十餘年,偕计而试者,亦仅十年,心破魂断,以望斯举,今復无名,岂不终无成乎?” 宋 刘攽 《遣闷》诗之一:“若能全疗诗书癖,用底聊均笔砚劳。”
[偶成]清狂
(1).痴颠。《汉书·昌邑哀王刘贺传》:“察故王衣服言语跪起,清狂不惠。”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凡狂者,阴阳脉尽浊。今此人不狂似狂者,故言清狂也。或曰,色理清徐而心不慧曰清狂。清狂,如今白痴也。”《南史·江禄传》:“ 子徽 亦有文采,而清狂不慧,常以父为戏。”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濮州女子》:“语多清狂,人谓不慧。”
(2).放逸不羁。 晋 左思 《魏都赋》:“僕党清狂,怵迫 闽 濮 。” 金 赵元 《寄裕之》诗之二:“清狂旧日躭诗客,灰朽而今有髮僧。” 张昭汉 《吊吴子一粟墓》诗:“既侠亦清狂,取予廉復宽。”
[偶成]幼志
幼年时的志向。《仪礼·士冠礼》:“始加元服,弃尔幼志。”《楚辞·九章·橘颂》:“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朱熹 集注:“幼志,言自幼而已有此志,盖其本性然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五:“推远童稚之幼志。”
[偶成]幽思
(1) 深思;思索
忧愁幽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郁结于心的思想感情
[偶成]下里
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
人群忽拉一下向四下里散开
[偶成]高山
(1).高峻的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其得人心如此” 裴松之 注引 晋 杜笃 《杜氏新书》:“今吾亦冀众人仰高山,慕景行也。” 宋 秦观 《吕与叔挽章》之一:“举举西州士,来为邦国华。艺文尤尔雅,经术自名家。正有高山仰,俄成逝水嗟。”参见“ 高山景行 ”。
(2).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五十里 高山 ,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
(3).少数民族名。 清 魏祝亭 《两粤傜俗记》:“其在西者,种凡三:曰 高山 ,曰 花肚 ,曰 平地 。”
[偶成]独知
(1).知人所不知;仅一人知。《商君书·更法》:“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毁于民。”《韩非子·说林上》:“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吾其危矣。”《淮南子·兵略训》:“夫将者,必独见独知。独见者,见人所不见也;独知者,知人所不知也。” 唐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之四:“非穷非达非高尚,冷笑行藏祗独知。”《礼记·中庸》“故君子慎其独也” 宋 朱熹 集注:“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
(2).仅仅知道。《墨子·兼爱中》:“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而攻人之国。”《韩非子·解老》:“民独知兕虎之有爪角也,而莫知万物之尽有爪角也。”
[偶成]咄咄
感慨声;表示感慨;表示责备或惊诧
咄咄怪事
[偶成]惊疑
惊讶疑惑。 南朝 宋 鲍照 《伤逝赋》:“忽若谓其不然,自惆悵而惊疑。”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齐推女》:“一家惊疑,不为之信。”《三国演义》第七一回:“领三千兵于山中险要去处,多立旌旗,以壮我兵之声势,令敌人惊疑。” 王统照 《春雨之夜·湖畔儿语》:“在这日黄昏的冷清清的湖畔,忽然遇到他,怎不使我惊疑。”
明代,沈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