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六言三首】_刘克庄 | 宋代

【六言三首】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六言三首]六言三首原文

南塘登极数袁,平园册后尾联。
已矣诸老绝笔,勉哉吾子着鞭。

[六言三首]诗词问答

问:六言三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六言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

[六言三首]刘克庄六言三首 书法图

【六言三首】_刘克庄 | 宋代
六言三首书法作品

[六言三首]参考注释

[六言三首]极数

(1).穷尽其技艺。《易·繫辞上》:“极数知来之谓占。” 孔颖达 疏:“谓穷极蓍策之数,豫知来事,占问吉凶,故云谓之占也。”《后汉书·方术传序》:“极数知变而不诡俗,斯深於数术者也。”

(2).穷尽其道理。 明 何景明 《龙湾草堂记》:“精思则通,穷理而极数则神。”

(3).最大的数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算歷极数,见路乃明。《九章》积微,故以为术。” 章炳麟 《文学说例》:“夫世无衡量筹算,则人之计数,固以指尔;以五指为极数,而不能以左右相代以定位,则五以上宜不能知也。”

谓尽量数说。 明 杨慎 《历代名臣奏议》:“ 宋寧宗 时,武学生 华岳 , 池州 人,上疏极数 韩侂胄 之恶。”

[六言三首]后尾

后面;末尾。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七段:“尽后尾是一溜妇女,后脊梁背着小孩。”

[六言三首]已矣

(1)

(2) 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译成[啦]

(3) [已]为动词,止,完结。[矣]为语气词[了]。[已矣]可译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六言三首]绝笔

(1) 死前最后所写的文字或所作的字画

(2) 作者或画家的最后的作品

(3) 停笔不再写下去

《春秋》绝笔于鲁哀公十四年

[六言三首]吾子

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

今吾子有。——《国语·晋语》

嘉吾子之赐。

吾子自京师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吾子未之思也。——明· 刘基《卖柑者言》

[六言三首]着鞭

(1).鞭打;用鞭子赶。《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权 乘骏马越 津桥 得去”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权 乘骏马上 津桥 …… 谷利 在马后,使 权 持鞍缓控, 利 於后著鞭,以助马势,遂得超度。” 清 曹寅 《九月七日蒙阴晓发》诗:“天色微沾雨,林香缓著鞭。”

(2).《晋书·刘琨传》:“与 范阳 祖逖 为友,闻 逖 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 祖生 先吾著鞭。’”犹言着手进行,开始做。后常用以勉人努力进取。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时辈已争先,吾兄未著鞭。” 宋 陆游 《书事》诗之三:“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无人快著鞭。”

(1).鞭打;用鞭子赶。 金 元好问 《榆社硖口村早发》诗:“瘦马长途懒着鞭,客怀牢落五更天。”

(2).犹言着手进行,开始做。 元 耶律楚材 《屏山居士<鸣道集说>序》:“昔予尝见《鸣道集》,甚不平之,欲为书纠其芜谬而未暇,岂意 屏山 先我着鞭,遂为序。”

(3).常用以勉人努力进取。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这是条 * ,早着鞭,不似那纳粟求官的资格浅。”

,

【六言三首】_刘克庄 | 宋代
  • 【登平山堂】_陈造 | 宋代
  • 【登平山堂】_陈造 | 宋代 >> 【登平山堂】_陈造 | 宋代...

    【六言三首】_刘克庄 | 宋代
  • 【石门庵偶作】_释慧空 | 宋代
  • 【石门庵偶作】_释慧空 | 宋代 >> 【石门庵偶作】_释慧空 | 宋代...

    【六言三首】_刘克庄 | 宋代
  • 【赠陈复道】_赵师秀 | 宋代
  • 【赠陈复道】_赵师秀 | 宋代 >> 【赠陈复道】_赵师秀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