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竹火笼诗】作者:沈约 朝代:南北朝
[咏竹火笼诗]咏竹火笼诗原文
结根终南下。
防露复披云。
虽为九华扇。
聊可涤炎氛。
安能偶狐白。
鹤夘织成文。
覆持鸳鸯被。
百和吐氛氲。
忽为纤手用。
岁暮待罗裙。
[咏竹火笼诗]诗词问答
问:咏竹火笼诗的作者是谁?答:沈约
问:咏竹火笼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问:沈约的名句有哪些?答:沈约
[咏竹火笼诗]参考注释
[咏竹火笼诗]结根
犹植根,扎根。《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冉冉孤生竹,结根 泰山 阿。” 唐 杜甫 《庭前甘菊花》诗:“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清 黄鷟来 《雨晴游弘济寺访蒲庵和尚》诗:“结根凌虚无,下顾惊魂魄。”
[咏竹火笼诗]披云
(1).拨开云层。 汉 徐干 《中论·审大臣》:“ 文王 之识也,灼然若披云而见日,霍然若开雾而观天。”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天吴踊跃于重渊, 王乔 披云而下坠。” 明 文徵明 《寄许仲贻》诗:“几回对月思 玄度 ,安得披云见 士龙 。”按, 士龙 为 晋 陆云 字, 云间 人。因曾自称“ 云间 陆士龙 ”,故云。
(2).敬词。犹言大驾光临。比之自天而降,故云。《北史·隐逸传·徐则》:“故遣使人,往彼延请……希能屈己,佇望披云。”
(3).冲霄。亦以喻得志。 唐 薛逢 《席上酬东川严中丞叙旧见赠》诗:“昔记披云日,今逾二十年。声名俱是梦,思旧半归泉。”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锦韉灿烂披云,银鐙荧煌曜日。”
[咏竹火笼诗]九华扇
古扇名。 三国 魏 曹植 《九华扇赋》:“昔吾先君常侍,得幸 汉桓帝 ,赐方扇,不方不圆,其中结成文,名曰九华。” 南朝 梁 沉约 《咏竹火笼》:“虽为九华扇,聊可涤炎氛。” 唐 梁铉 《天门街西观荣王聘妃》诗:“灯攒九华扇,帐撒五銖钱。”
[咏竹火笼诗]炎氛
热气;暑气。 汉 张衡 《七辨》:“桴 弱水 ,越炎氛。” 唐 储光羲 《行次田家隩梁作》诗:“田家俯长道,邀我避炎氛,当暑日方昼,高天无片云。” 宋 朱熹 《对雨》诗:“凉气袭轻裾,炎氛起秋思。”
[咏竹火笼诗]狐白
(1).狐狸腋下的白毛皮。《管子·轻重戊》:“ 代 之出狐白之皮,公其贵买之。”《汉书·匡衡传》:“夫富贵在身而列士不誉,是有狐白之裘而反衣之也。” 颜师古 注:“狐白,谓狐掖下之皮,其色纯白,集以为裘,轻柔难得,故贵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狐》:“毛皮可为裘,腋毛纯白,谓之狐白。”
(2).见“ 狐白裘 ”。
[咏竹火笼诗]成文
(1) 形成文字,写在纸上
已有腹稿,尚未成文
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2) 现成的文章
[咏竹火笼诗]鸳鸯被
绣有鸳鸯的锦被。为夫妻共寝之用。《西京杂记》卷一:“鸳鸯被,鸳鸯襦,鸳鸯褥。” 唐 刘希夷 《晚春》诗:“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牀。”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四折:“我把这鸳鸯被儿铺在牀上,我推吃酒去,他见这鸳鸯被自然知道了也。”亦省作“ 鸳被 ”。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同辛常伯作》诗:“ 雁门 迢递尺书稀,鸳被相思双带缓。” 元 商衟 《风入松》套曲:“倦将鸳被舒,愁把黛眉蹙。”
[咏竹火笼诗]百和
见“ 百和香 ”。
[咏竹火笼诗]氛氲
(1).指阴阳二气会合之状。《魏书·孝文帝纪上》:“天地氛氲,和气充塞。”
(2).盛貌。《文选·谢惠连<雪赋>》:“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 李善 注引 王逸 《楚辞注》:“氛氲,盛貌。” 唐 李峤 《宝剑篇》:“淬緑水,鉴红云,五采焰起光氛氲。” 宋 欧阳修 《龙兴寺小饮呈表臣元珍》诗:“蔽日雪云犹靉靆,欲晴花气渐氛氲。” 明 何景明 《赠王文熙》诗之四:“息马中林树,烟靄何氛氲。”
(3).云雾朦胧貌。 南朝 宋 鲍照 《冬日》诗:“烟霾有氛氲,精光无明异。” 唐 王维 《山行遇雨》诗:“骤雨昼氛氲,空天望不分。” 宋 苏轼 《犍为王氏书楼》诗:“江边日出红雾散,綺窗画阁青氛氲。”
(4).指浓郁的烟气或香气。 南朝 梁 沉约 《咏竹火笼》:“覆持鸳鸯被,白鹤吐氛氲。” 唐 无可 《兰》诗:“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清 黄景仁 《初更后有携酒食至者》诗:“满堂酒气飘氛氲,一缕心烟起蓊勃。”
(5).比喻心绪缭乱。 唐 陈子昂 《入东阳峡》诗:“仙舟不可见,遥思坐氛氲。”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望不见兮心氛氲,萝冥冥兮霰纷纷。” 唐 温庭筠 《咏寒宵》:“话穷犹注睇,歌罢尚持颐。晻曖遥相属,氛氲积所思。”
[咏竹火笼诗]纤手
指女子纤细而柔嫩的手
[咏竹火笼诗]岁暮
(1) 一年最后的一段时间
岁暮天寒
(2) 指寒冬
岁暮衣裳单
(3) 比喻年老
年衰岁暮
[咏竹火笼诗]罗裙
丝罗制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霑罗裙。” 唐 白居易 《琵琶行》:“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清 吴伟业 《阆州行》:“将书封断指,血泪染罗裙。”
南北朝,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