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使道宿涿州饮赵漳侯宅四首·其一】作者:何吾驺 朝代:明代
[辛酉使道宿涿州饮赵漳侯宅四首·其一]原文
采采南山下,绿叶发长茎。
素葩湛嫣香,玛瑙条疏英。
言树高堂背,以写忘忧情。
况兹宝婺光,九十常敷荣。
[辛酉使道宿涿州饮赵漳侯宅四首·其一]诗词问答
问:《辛酉使道宿涿州饮赵漳侯宅四首·其一》的作者是谁?答:何吾驺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何吾驺的名句有哪些?答:何吾驺
[辛酉使道宿涿州饮赵漳侯宅四首·其一]注释
1. 押庚韵
[辛酉使道宿涿州饮赵漳侯宅四首·其一]参考注释
[辛酉使道宿涿州饮赵漳侯宅四首·其一]采采
犹言采了又采。 南朝 齐 陶功曹 《采菱曲》:“採採詎盈匊,还望空延佇。”匊,一本作“ 掬 ”。
(1).犹事事。《书·皋陶谟》:“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 孔 传:“载,行。采,事也。称其人有德,必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以为验。”
(2).茂盛,众多貌。《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毛 传:“采采,犹萋萋也。” 晋 陶潜 《荣木》诗:“采采荣木,结劐根於兹。” 南朝 宋 谢灵运 《缓歌行》:“习习和风起,采采彤劐云浮。” 明 高启 《菊邻》诗:“采采霜露餘,繁英正鲜新。”一说,灿灿青青、活鲜鲜貌。见 郭沫若 《读〈随园诗话〉札记》。
(3).华饰貌。《诗·曹风·蜉蝣》:“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朱熹 集传:“采采,华饰也。” 明 唐寅 《题菊花》诗之一:“御袍采采 杨妃 醉,夜半扶归挹露华。”
(4).形容美妙的乐声。《文选·嵇康<琴赋>》:“英声越发,采采粲粲。” 吕向 注:“采采粲粲,英声貌。” 唐 孟郊 《清东曲》:“采采《清东曲》,明眸艷珪玉。”
[辛酉使道宿涿州饮赵漳侯宅四首·其一]南山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辛酉使道宿涿州饮赵漳侯宅四首·其一]嫣香
娇艳芳香。亦指娇艳芳香的花。 唐 李贺 《南园》诗之一:“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清 纳兰性德 《临江仙》词:“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 吴 宫。”
[辛酉使道宿涿州饮赵漳侯宅四首·其一]玛瑙
一种细纹玉石,常杂有蛋白石并有各种色彩,或排列成条状或带状,间有黑斑或呈苔状
[辛酉使道宿涿州饮赵漳侯宅四首·其一]条疏
犹条奏。 唐 柳珵 《上清传》:“会 宣武 节度使 刘士寧 通好於 郴州 ,廉使条疏上闻。”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奉宣旨,不欲令及第进士呼有司为座主,趋附其门。兼题名、局席等条疏进来者。”
[辛酉使道宿涿州饮赵漳侯宅四首·其一]高堂
(1) 高大的厅堂
开户内光,坐高堂之上。——《论衡·别通》
观其坐高堂。——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指父母
委别高堂爱,窥觎明主恩。——唐· 陈子昂《宿空舲峡青树村浦》
抢剑辞高堂。——李白《送秀才从军》
[辛酉使道宿涿州饮赵漳侯宅四首·其一]忘忧
(1).忘却忧愁。《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夫酒忘忧,故能消之也。” 唐 张说 《喜度岭》诗:“见花便独笑,见草即忘忧。”
(2).萱草的别名。 唐 陈子昂 《魏氏园林人赋一物得秋亭萱草》诗:“忘忧谁见赏,空此北堂中。”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本草经》云:萱,一名忘忧。” 元 钱抱素 《琐窗寒·题玉山草堂》词:“书带生香,忘忧弄色,四窗虚悄。” 清 黄宗羲 《小园记》:“因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忘忧、含笑。”
[辛酉使道宿涿州饮赵漳侯宅四首·其一]宝婺
(1).即婺女星。常借指女神。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仙娥去月,旅方镜而忘归;宝婺辞星,攀圆璫而未返。” 唐 李商隐 《七夕偶题》诗:“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
(2).用为妇女的美喻。 唐 薛稷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月下琼娥去,星分宝婺行。”参见“ 婺女 ”。
[辛酉使道宿涿州饮赵漳侯宅四首·其一]九十
(1).泛指多数。《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縭,九十其仪。” 郑玄 笺:“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诗·小雅·无羊》:“九十其犉。” 郑玄 笺:“今乃犉者九十头,言其多矣。”
(2).指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九十行带索,飢寒况当年。” 唐 皮日休 《鲁望以花翁之什见招因次韵酬之》:“九十携锄傴僂翁,小园幽事尽能通。”
(3).谓一季。一季九十日。 唐 陈陶 《春归去》诗:“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九十春光一梦醒,江南无数乱峯青。”
[辛酉使道宿涿州饮赵漳侯宅四首·其一]敷荣
开花。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迫而察之,若众葩敷荣曜春风,既丰赡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终。”《艺文类聚》卷八一引 南朝 梁 王筠 《蜀葵花赋》:“仰椒屋而敷荣,植兰房而舒藻。” 唐 许敬宗 《掖庭山赋》:“百卉敷荣,六合清朗。”
何吾驺,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