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其二】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其二]原文
回回山下出名泉,火候筠垆文武煎。
成佛漫嗤灵运后,题诗多过玉川前。
试携学士来明汲,高谢山僧守晏眠。
我愿灵源常勿幕,饮教病渴尽安全。
[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其二]诗词问答
问:《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其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其二]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四
2. 是日命汪由敦扈游
[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其二]参考注释
[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其二]出名
(1) 有名气
他以语言敏捷而出名
在一家出名的饭店里就餐
(2) 出面;以个人或集体的名义(做某事)
考虑一位合适的人选出名去联络
[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其二]火候
(1) 烧火的火力强弱和时间长短
做菜时要掌握火候
(2) 比喻修养的程度
他的演技还不到火候
(3) 比喻关健时刻
正在战斗的火候上,援军赶到了
[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其二]文武
(1).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诗·周颂·雝》:“宣哲维人,文武维后。” 郑玄 笺:“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为之君故。”《吕氏春秋·不广》:“文武尽胜,何敌之不服。”《史记·循吏列传论》:“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2).特指武事、军事。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 孙 吴 之书,使知文武之方。”
(3).文才和武略。《诗·小雅·六月》:“文武吉 甫 ,万邦为宪。” 朱熹 集传:“非文无以附众,非武无以威敌,能文能武,则万邦以之为法矣。”《汉书·朱云传》:“ 平陵 朱云 ,兼资文武。” 唐 韩愈 《举马摠自代状》:“前件官文武兼资,宽猛得所。”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
(4).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南史·宋纪上·武帝》:“謁 汉 长陵 ,大会文武於 未央殿 。” 五代 牛希济 《奉诏赋蜀主降唐》诗:“满城文武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水浒传》第九三回:“众文武见杀了四个大臣,都要来捉 李逵 。”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吓着了一朝文武。”
(5).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 宋 陶穀 《清异录·药》:“火须文武、紧慢得中。”参见“ 文武火 ”。
(6). 周文王 与 周武王 。《诗·大雅·江汉》:“ 文 武 受命, 召公 维翰。” 郑玄 笺:“昔 文王 、 武王 受命, 召康公 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礼记·中庸》:“ 仲尼 祖述 尧 舜 ,宪章 文 武 。” 宋 苏轼 《石鼓》诗:“勋劳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远犹忠厚。”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辞,舍《易》《春秋》, 文 、 武 、 周 、 召 以前之诗书,无与之并者矣。”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幼学》:“张而不弛, 文 武 不能也。”
[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其二]成佛
佛教语。谓永离生死烦恼,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添品法华经·授记品》:“当復供养二百万亿诸佛,亦復如是,当得成佛。”《宋书·谢灵运传》:“太守 孟顗 事佛精恳,而为 灵运 所轻,尝谓 顗 曰:‘得道应须慧业文人,生天当在 灵运 前,成佛必在 灵运 后。’ 顗 深恨此言。”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今之学佛者,非学其弃 浄饭王 之位而苦行於 雪山 中也,学其能成佛之道而已。”
[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其二]灵运
天命;时运。《晋书·武帝纪》:“我皇祖 有虞氏 诞膺灵运,受终于 陶唐 ,亦以命于 有夏 。” 北魏 高允 《答宗钦》诗之九:“时之圮矣,灵运未通。风马殊隔,区域异封。” 明 李东阳 《送顾天锡员外审刑山西》诗:“ 周 家衍灵运, 于氏 兴高门。”
[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其二]题诗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其二]玉川
(1).清澈的河水。 唐 白居易 《和李相公六韵》:“似从银汉下,落傍玉川西。” 金 元好问 《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诗:“青餘玉川润,根入铁岸古。”
(2).本为井名。在 河南 济源县 泷水 北。 唐 卢仝 喜饮茶,尝汲井泉煎煮,因自号“玉川子” 唐 韩愈 《寄卢仝》诗:“ 玉 川 先生 洛城 里,破屋数间而已矣。” 金 元好问 《别康显之》诗:“ 玉川 文字五千卷, 郑监 才名四十年。” 清 孙枝蔚 《元夕饮闵于天宅》诗:“柑子真同 安定 酿,虾蟆早避 玉川 诗。”后世诗文中常以“玉川”代称茶。 宋 陆游 《昼卧闻碾茶》诗:“玉川七盌何须尔,铜碾声中睡已无。”
[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其二]学士
(1) 学位的一种,通常是初级或最低级学位
文学士
(2) 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
[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其二]高谢
(1).辞去;辞别。 晋 左思 《魏都赋》:“传业禪祚,高谢万邦。”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彼岸者,引之於有,则高谢四流,推之於无,则俯弘六度。”
(2).犹归隐。 晋 殷仲文 《解尚书表》:“退不能辞粟 首阳 ,拂衣高谢。” 唐 司空图 《携仙箓》诗之六:“应知谈笑还高谢,别就沧洲赞上仙。”
(3).推辞。《晋书·孙愉孔汪等传论》:“ 愉 高谢百万之貲,辞荣数亩之宅,弘止足之分,有廉让之风者矣。”
[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其二]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卧疾穷愁》诗:“野老时相访,山僧或见寻。” 唐 刘长卿 《寻盛禅师兰若》诗:“山僧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 元 李宗冽 《题岳溪禅林精舍》诗:“山僧四五人,屡访期识面。”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七:“百觅 理安寺 ,始与山僧晤。”
(2).僧人自称的谦词。《五灯会元·法眼宗·罗汉琛禅师》:“众人既尽在此,山僧不可无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师曰:‘山僧过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
[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其二]晏眠
(1).安眠。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一:“安得 廉颇 将,三军同晏眠。” 宋 王安石 《阴山画虎图》诗:“禽逃兽遁亦萧然,岂若封疆今晏眠。” 清 徐树丕 《寄徐亦史广文》诗:“署冷真忘世,官清得晏眠。”
(2).谓睡得很迟才起床。 唐 曹松 《长安春日》诗:“尘中一丈日,谁是晏眠人?” 清 唐孙华 《春日病中杂咏》之二:“身为晏眠丰暇豫,腹因断肉得清虚。”
[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其二]灵源
(1).对水源的美称。 宋 王十朋 《题双瀑》诗:“瀑水 簫峯 下,灵源不可寻。” 清 魏源 《古诗答陆彦若》之二:“ 崑崙 閟灵源,滥觴储五湖。”
(2).喻帝绪,帝业。 唐 权德舆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一:“筮水灵源濬,因山祔礼崇。”《旧唐书·礼仪志一》:“伏惟 太祖 景皇帝 构室 有周 ,建絶代之丕业……又 世祖 元皇帝 潜鳞韞庆,屈道事 周 ,导濬发之灵源,肇光宅之垂裕。”
(3).指隐者所居、远离尘世之地。 唐 吕岩 《浪淘沙》词:“我有屋三椽,住在灵源。无遮四壁任萧然。万象森罗为斗栱,瓦盖青天。”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灵源有路不可入,但见几片流出云中花。”
(4).指心灵。 晋 陆云 《夏府君诔》:“沦心众妙,洞志灵源。” 宋 苏辙 《遗老斋绝句》之二:“众音入我耳,诸色过吾目,闻见长歷然,灵源不受触。” 元 张宇 《闲述》诗之一:“此性生而与道俱,灵源常患少人疏。”
[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其二]病渴
患消渴症。 唐 杜甫 《过南岳入洞庭湖》诗:“病渴身何去,春生力更无。” 宋 陆游 《和张功父见寄》:“正復悲秋如 骑省 ,可令病渴似 文园 。”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十:“余尝有诗云:‘……分无玉甌囊古锦,病渴 文园 只瓢饮。’”
[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其二]安全
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
安全 *
安全距离
乾隆,清代